• 184阅读
  • 0回复

改进劳动组织 提高生产效率 黑龙江林区推广“综合小工队”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01
第2版()
专栏:

改进劳动组织 提高生产效率
黑龙江林区推广“综合小工队”经验
新华社三十一日讯 林区一种新的劳动组织形式——“综合小工队”的经验,目前正在黑龙江省推广。据已经推广的十七个林业局、四十四个机械化作业林场的统计,节省了三百三十多个劳动力,木材生产效率有所提高,成本普遍降低。以双子河林业实验局的罗圈河、东卡尔泰林场和带岭林业实验局的北烈林场为例,推广这项经验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生产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八。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工人的收入也增加了。
木材生产分采伐、集材、装车等十多个工序。许多年来,东北、内蒙古各林区都是按工序分工,不同工种的工人各自负责一项作业。这种固定分工的劳动组织,对鼓励采伐工人提高技术水平、完成生产任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能完全适应林区生产特点。比如,当一个木材伐区刚开始采伐时,集材距离较短,集材道路也好,集材的效率较高,集材能力往往大于装车能力;随着伐木现场逐步向林区深部伸进,集材距离越来越远,集材道路也经过反复碾轧变坏,集材效率相对减低,这时集材能力又赶不上装车的需要了。此外,机械设备和森林铁路设备临时发生的故障,也都可能造成某些工序停工,工序之间发生脱节。但是,过去因为从事生产的工人实行固定分工,工种之间不能串换,这些现象发生后,不是增派劳动力,就是停工停产。平时利用生产中的空隙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一些辅助活儿,也要安排专业劳动力去做。因此,不少伐区的工时利用率不高,浪费劳动力;工人生产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黑龙江伊春林区双子河林业实验局经过调查研究,去年首先在罗圈河林场实行“综合小工队”的办法,将原来按专业分工的劳动组织改为混合作业,每队的工人包做生产和辅助生产的多种活儿;在生产中每个工人既有专业分工,又可以互相协作。这样改变以后,当伐区工序之间发生脱节现象时,工人们就可以串做其他技术要求不很高的工作;一些辅助性的活儿也由生产工人们兼做了。因此,大大提高了林场的工时利用率。例如这个林场的吕世忠拖拉机包车组试行这种办法之后,八个人就作了集材、清理林场、装车等十一种活儿。这些活儿原来需要十三个人做。去年罗圈河林场安排生产时,缺少九十多个劳动力,后来将全场的二十二个工组合并为七个“综合小工队”,不仅劳动力够用,保证全面超额完成了去年的生产计划,还节余四十多个劳动力,加强了林场的营林和副业生产工作。
“综合小工队”这种劳动组织形式出现以后,受到东北、内蒙古林区领导部门的重视。许多林业企业派人到罗圈河林场参观学习,并在本企业内试点和推广。目前,黑龙江省的机械作业林场和手工作业林场,山上的伐区和山下的貯木场,都在推行这项经验。吉林、内蒙古林区也在逐步推广。
有关领导部门认为,推行“综合小工队”的经验后,需要对工人进一步加强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同时,要相应地加强科室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林场的工作必须紧紧跟上。这个经验出现的时间不长,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改进,使之更加完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