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阅读
  • 0回复

解放后十多年各族人民辛勤努力 乌鲁木齐经济文化建设显著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02
第2版()
专栏:

解放后十多年各族人民辛勤努力
乌鲁木齐经济文化建设显著发展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一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古代准噶尔语称为“优美的牧场”,经过解放后十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一座崭新的社会主义城市。
一九四九年解放时,全市只有八万多人,大部分人口挤住在狭窄破烂的旧城圈里。全市除了几幢楼房外,都是低矮的泥顶土屋。平常街上尘土飞扬,每当融雪下雨时,又是满街泥泞,连马拉大车都没法走。那时,全市不满两千盏电灯,几家剧院多系破旧的客栈庙宇改建而成。现在,全市主要街道都已经过翻修、拓宽,铺上了柏油路面,修建了下水道,并在两旁栽植了林木,另一些街道也都修成碎石路面,新建的自来水厂也已开始供水,许多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筑有街心花坛。乌鲁木齐市区已从乌鲁木齐河东岸向西岸扩展。在从前的戈壁上建起了新工厂、学校、商店和医院。乌鲁木齐河上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把新旧两个市区连成一体。现在乌鲁木齐的市区面积,比解放时扩大了十倍,十几年新增的各项建筑物面积差不多等于原来三个半乌鲁木齐那么大,市区人口也增到四十多万。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各族居民相亲相爱,团结互助。解放前,一道城墙把居住着十三个民族的城市划为两个世界,维吾尔、哈萨克等居民住在城外,汉族、满族住在城里,彼此隔阂,很少来往。可是今天,社会主义制度把各族人民结为亲兄弟,永远也看不到民族隔离的痕迹了。在崭新的建筑群里,人们看到许多维吾尔族形式的建筑物。每一幢新建筑物的大门上,都有用维吾尔、汉两种文字书写的牌子;剧院里,有用当地各种民族语言演出的电影和戏剧;在邮电局,可用当地各种民族文字拍发电报;新疆日报和自治区广播电台,都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四种民族的文字和语言进行出版和广播。维吾尔语和汉语成为这里的两种通用语言。
仅仅十多年,乌鲁木齐已经由纯消费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解放前这里没有一个像样的工厂,工业品都得由别处运来。当时仅有的一座电厂,发电能力只有三百瓩。现在,这里已有钢铁、电力、煤炭、机械制造、水泥、木材、纺织印染、搪瓷、皮鞋、食品等工业。特别是近几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三,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的平均增长数高出一倍多。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也由一九五七年的百分之三十三上升到百分之五十九;在主要产品上还增加了电动机、金属切削机床以及搪瓷、火柴、灯泡、机制纸、热水瓶等轻工业产品。全市职工已由解放前的八百多人增加到五万多人。特别是少数民族工人增加得更快。有些少数民族工人现在担任了厂长、工厂党委书记、工程师、技术员、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在十月拖拉机厂的配件车间,就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乌孜别克五个民族的男女工人,正在为支援农业共同生产着各种各样的拖拉机配件。车间工会副主席、组长西特阿赫曼脱从前是南疆农村的一个孤儿,自一九五二年来厂后,由于得到工厂的培养和汉族师傅的帮助,现在已经达到了五级车工的技术水平。
乌鲁木齐的文教卫生事业也发展得很快。解放前,这里绝大部分劳动人民的子弟没有上学的机会,市内仅有的一所新疆学院,学生不到三百人,而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十七人。现在,新疆大学就有一千八百多名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几乎占三分之二,包括了新疆所有的民族,并且大部分是农牧民的子弟。解放以来,仅仅从这个大学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就有三千七百多人,占这个大学解放以来全部毕业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此外,这里还有农学院、医学院、矿冶学院等高等学校以及工业交通、财贸、医药、师范、艺术等中等专业学校。解放前,这里只有几家设备简陋的医院和私人诊所,现在综合性、专业性医院和门诊部已经发展到一百二十七所,病床比解放时增加了二十倍,医务人员增加了十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