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阅读
  • 0回复

在奥斯特拉伐的钢铁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02
第3版()
专栏:

在奥斯特拉伐的钢铁中心
张毓芬
捷克斯洛伐克北部边境的中央,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巨大硬煤和冶金基地奥斯特拉伐。在奥斯特拉伐城郊建有规模巨大的维特科维采“哥特瓦尔德”旧冶金厂和康奇采“哥特瓦尔德”新冶金厂,这里所产的钢铁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国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
已有一百三十四年历史的维特科维采“哥特瓦尔德”冶金厂(简称旧冶金厂)的一部分就建在市内。透过座落在市中心的旅馆的窗户,就可以看到对面高耸的烟囱喷吐着烟雾;空中缆车在忙碌地来回吊运。
出城到郊区,沿途工厂一个接着一个。这些解放前分属于各个外国资本家的工厂,解放后都合并为旧冶金厂。旧冶金厂年产一百六十万吨钢,目前正在边生产边进行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几幢庞大的建筑物上满布着铁的脚手架。吊车挥舞着长臂。在高空作业的焊接工人不断发出划破长空的闪光。新建的六号青年高炉在一九六二年九月中投入了生产。新高炉高七十米,部分设备已自动化。长达一千五百米的输送带,把矿石、焦炭、石灰石运送入炉。这是全国最现代化的一个高炉,每班只需二人操作。
维特科维采工厂的一条直径二米左右的大煤气管横过田野,通到离城约二十公里远的康奇采“哥特瓦尔德”新冶金厂。新冶金厂集中在一处,周围见方十九公里。十个炼钢炉并列,大烟囱群吐着浓烟。四个高炉排成一排,黄铁矿把周围几十米的地方都染成朱红色。再过去是十个炼焦炉黑压压的一片,汽车走了五分钟才把它们绕完。在一幢幢高大的厂房里有着六条轧钢线、两个初轧厂和钢管厂、机械厂等。这个冶金厂在捷克斯洛伐克全国冶金厂中的特点是专门化程度高,大规模连续性生产。总产量和现代化程度都是全捷第一。六条轧钢线年产量达二百万吨。
我们来到新冶金厂。只见对面是一排排的炼钢炉。有的炉正出钢,鲜红的钢水连同火焰滚入盛器。这一边是一排有玻璃窗门的操纵室,工人们通过仪器注视着炉内的变化。车间内铺满铁轨,几辆火车在徐徐挪动,运来铁水,运走钢水。第六号平炉炼钢组去年上半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全国最高的炼钢成绩。他们在两次中修期间炼钢达五百八十次,而一般炉子只四百二十次,多炼了一万一千吨钢。工人宗特和工程师赫罗梅克介绍说,这个正在争取“社会主义劳动队”称号的炼钢组,想出用两个自动化抛炉壁材料机把修炉时间从十二小时缩短到八小时。他们并且采取明确分工、每天清洁煤气道,每天早上班半小时检查炉子,改善生产过程等措施,提高了炉的炼钢功率,使原来一炉出四百三十吨钢提高到六百吨。
工厂的一条轧三百毫米到八百毫米宽的钢带的轧钢线,每秒钟能轧十三米。在轧钢车间一头的预热炉的炉门一开,飞出一条混身冒火花的红龙,有规则地自动在轧钢线的各段反复游动。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滚轴,最后轧成所需尺寸的钢带。车间的这一头一卷一卷轧好的灰色钢带冒着热气,周围空气出现了波纹,热得使人无法靠近。整个轧钢过程无需人工箝制,工人只在旁边操纵着仪器。
这是一个主要由青年人建成的年青的工厂,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八岁。他们创造了换高炉上钟形封闭器时间只需三十七小时的世界纪录。
老钳工出身的修炉队长斯科洛德,率领了这个由五百多名电工、泥水匠、焊接工组成的队伍,进行了这场向一号高炉争夺时间的战斗。他们事先作出精密的计划,把任务具体到每个人,发动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那天工人们个个精神抖擞,紧张地抓住每一分钟的时间,终于获得胜利。(附图片)
捷克斯洛伐克工人和技术人员用超声波装置检验船用轴、高压锅炉、转子等大部件所需要材料的质量,以免在加工以后出废品。新装置体小轻便,容易携带使用。这是技术人员用超声波装置检验汽轮机的涡轮盘
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