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从布鲁塞尔谈判破裂看西方矛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02
第4版()
专栏:

从布鲁塞尔谈判破裂看西方矛盾
张振亚
“共同市场”国家和英国在布鲁塞尔的谈判的破裂,就像爆发一场地震一样地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安。在伦敦,麦克米伦发表了电视演说,认为这是最糟糕不过的事。在罗马,人们认为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在华盛顿,国务院发表声明说,这是“十分不幸”的。担心帝国主义国家间从此将展开更剧烈的贸易战、货币战,从而在军事和政治上走向四分五裂的恐惧心理,已笼罩了所有西方国家的首都。
英国参加“共同市场”不成,为什么会引起这样厉害的震动呢?
原来“共同市场”的扩大与否乃是关系着未来的西欧由谁控制和资本主义世界未来力量对比变化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六个西欧“共同市场”国家在经济上的日益紧密结合,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力量对比的改变。法国、西德是西欧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六国“共同市场”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它们两国的控制西欧。在西欧大陆上出现这样一个巨大的“第三力量”,这不但对于长期以来在欧洲有重要影响的英国十分不利,而且它将打破战后西方世界由美国一手控制的局面,对美国保持它的西方世界领导地位的计划形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敦促英国加入“共同市场”,以冲淡这个经济集团的“内向性”,同时把扩大后的“共同市场”纳入肯尼迪的“北大西洋共同体”,以遏止西欧盟国中日益增长的离心倾向,一直是华盛顿当局所一贯奉行的政策。
可是,现在英国竟因戴高乐的阻挠而被挡驾于“共同市场”之外。既然连英国的加入都不可能,那末美国想“统一欧洲”并把它纳入由美国领导的“北大西洋共同体”的希望,就更加渺茫。肯尼迪想压迫共同市场降低关税的“扩大贸易法”更将完全落空。这样,法国的不允许英国参加“共同市场”,打破了北大西洋集团的“团结”现状,预示了未来斗争的更趋激烈。这又怎能不引起一片混乱呢?
扩大“共同市场”,使它不仅包括西欧六个国家,而且还要吸收英国甚至瑞典、挪威、丹麦等国家参加,这是法国所一直反对的。但是为什么戴高乐不在两年前坚决对英国关死“共同市场”的大门,而要等到英国同六国已进行了十五个月的艰巨谈判后,才下此毒着呢?
原来两年前,法国的经济地位还十分软弱,阿尔及利亚战争还在继续,法国政局还十分不稳,戴高乐同阿登纳的联合还不够巩固,美国在西欧的影响还不容忽视,特别是法国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核力量,这就使戴高乐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来抗拒英国的申请,并反对美国要“共同市场”接受英国的压力。可是现在,法国不但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国际支付盈余最大的国家,它不但卸掉了阿尔及利亚战争的重担,拥有自己的原子弹,而且它同六国的经济关系也有了较紧密的结合,特别是同西德已进一步结成法、德(西德)轴心,这就使戴高乐感到局面一新,有恃无恐,不再害怕美国和英国对他的威胁。
但是戴高乐的不迟不早选择目前这个时刻来关死英国进入“共同市场”的大门,其主要动因还在于最近美国和英国对法国的进攻越来越凶。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戴高乐不得不进行反击,实行以牙还牙的报复。
原来从去年圣诞节前夕美、英拿骚会议开始,肯尼迪就设计了一套加强控制西欧的计划。这位在古巴事件后越来越趾高气扬的总统决定要英国打先锋,以便法国效法英国的榜样,接受美国的“北极星”导弹,放弃自己的独立核力量。肯尼迪知道得很清楚,要使“共同市场”国家乖乖听美国的话,首先就必须加深它们对美国的军事依赖。而建立大西洋“多边核力量”正是美国实现这一计划的有力王牌。在戴高乐拒绝上这个圈套以后,美国和英国就积极拉拢意大利、西德、比利时等国,并表示愿意向它们提供这类导弹,以便把法国完全孤立起来。
在用“北极星”导弹分化“共同市场”国家的同时,肯尼迪和麦克米伦还就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后应如何行动,达成了秘密协议。其内容主要是由美国向西德、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政府施加影响,以帮助英国在付出比较小的代价下进入“共同市场”。而英国则答应加入后以防止和削弱这个集团的排外性作为对华盛顿的报答。
在作了这样的安排后,美国和英国就大大加强了对西欧的外交活动。最近,美国副国务卿鲍尔的周游西欧各国首都,范范尼的访美,麦克米伦二月一日的访问罗马,肯尼迪准备在五、六月间的访问西德和意大利……所有这一切,都是以阻止西欧国家追随法国成为不受美国控制的“第三力量”为目的,其矛头首先是直接针对着法国。
的确,如果戴高乐对这一切敌对行动竟熟视无睹,并听任美国和英国加强活动,那末一旦西欧国家在美国的核武器引诱下,让英国挤入“共同市场”,法国就会完全陷于孤立。到那时,不但不能同美、英平起平坐,甚至连保持目前的地位也不可得。正是由于美、英的进攻使法国处于一种不当机立断就会受制于人的危急处境,这才使戴高乐决定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砰然关死“共同市场”的大门,并断然拒绝美国建立“多边核力量”的建议。
西欧究竟将是法国领导的“共同市场”的西欧,还是美国领导的“北大西洋共同体”的西欧,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二者非此即彼,无法调和。肯尼迪之所以竭力要压迫英国参加“共同市场”,以破坏戴高乐建立“欧洲人(不包括英国)的欧洲”的计划;戴高乐之所以要千方百计阻止英国加入,以破坏肯尼迪的把“共同市场”并入他的“北大西洋共同体”的计划,原因就在这里。
从拿骚会谈开始,肯尼迪对戴高乐发动的进攻,就这样导致了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进一步分裂。华盛顿当局从这场进攻中不但没有捞到半点便宜,而且还进一步暴露了它完全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肯尼迪亲自给阿登纳去信要他劝阻戴高乐不走极端,结果竟不生效,这就有力地证明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已大大削弱。
法国和美、英之间争夺西欧霸权的利益的不可调和,就这样由布鲁塞尔谈判的破裂再次提供了有力证据。可是,这场冲突所揭示的决不单纯是法美和法英之间的矛盾。六个“共同市场”国家内部在对待美英的态度上所表现的步调不一,也充分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同床异梦、各有打算。
和华盛顿当局大拉交情、并准备接受肯尼迪的“北极星”导弹的意大利范范尼政府,对于戴高乐和阿登纳联合控制西欧而使意大利向隅的局面一直心怀不满。比利时和荷兰等不愿受法国、西德控制的“共同市场”小国,同样不愿意英国被排斥于欧洲之外。因此,戴高乐一月十四日反对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言论一发表,这些国家的政府发言人就都表示,法国不能代表六国的意见,西欧其他国家并不是任人摆布的殖民地。比利时、荷兰等国的外长甚至威胁说,要向法国进行报复。连刚刚同法国缔结了合作条约的西德政府也宣布它欢迎英国成为“共同市场”的正式成员国,以表示它的态度同巴黎有所不同。
但是,尽管叫嚷,尽管同情,要“共同市场”其余国家因此而同戴高乐彻底闹翻,甚至不惜使这个已有四年多历史的“共同市场”散伙,那却是不可能的。因为比起英国的加入问题来,保持这个经济集团的共同利益,毕竟更为重要。何况在使“共同市场”不致成为一个包括十几个国家的、松弛的、完全接受美国控制的“北大西洋共同体”方面,戴高乐并不孤立。在这方面他拥有阿登纳的全力支持。此外,任何有关未来的西欧计划,不论其形式和内容如何,没有法国的参加,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戴高乐之所以敢于以牙还牙地断然给华盛顿和伦敦以打击,其故就在这里。
在戴高乐的凶猛反击下,肯尼迪的“加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多边核防御力量和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各种口号都碰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显然,除非美国能够把英国、西德、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和卢森堡等国组织起来,建立亲美统一阵线来围困法国,否则要使戴高乐无条件投降是不可能的。可是,这样一来,就必须拆散西欧“共同市场”,而这是难于办到的。
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四分五裂的局面就这样因“共同市场”谈判的破裂而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这个新阶段也还只是开始。它今后的发展还将为肯尼迪政府带来无穷麻烦。美国著名资产阶级记者约·艾尔索普已经警告肯尼迪要正视这个“全新的局面”,并“紧急地仔细考虑问题和老实地面对事实”。因为已出现了“非常严重和危险的前景”。这就是“他(指戴高乐)将会进入下一步。他从设法限制我们在欧洲的影响,会进而采取积极的报复,他在这方面能够使我们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害,例如命令法兰西银行在世界市场上跟美元捣乱。”
帝国主义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摆在它们面前的麻烦已越来越多。布鲁塞尔会谈所告诉人们的不正是这点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