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悉心树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03
第2版()
专栏:

悉心树人
新华社记者 傅 军
“许多年之后,在祖国的各个地方,
我们在建设着新中国的……
我们永远会记起,
是谁,在我们通往科学的道路上,
交给了我们第一把科学大门的钥匙!”
这是北京市第六中学学生们为了敬重老师们的辛勤劳动而写的诗句。在这里,学生们最敬爱的老师,要算是执教四十多年的数学教师李观博了。
教好学生是教师的职责
李观博虽然已经鬓发斑白,但是上起课来,依然那么精神饱满,他在课堂上很爱向学生提问,每次提问时,总要凑到学生跟前去,让学生对着他的耳朵大声回答。原来他的耳朵在二十多年前就发聋了。然而,这丝毫也没有影响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去年上学期,高三(一)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同年级几个班中比较差的,这引起了李观博的深切关心和不安。他想:“教好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光荣职责,我是这里比较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学生数学要学不好,我的责任就更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他忘记了耳聋给他带来的特殊困难,“担子要拣重的挑”,他毫不犹豫地主动要求把这一班代数课的教学任务交给他。
第一堂课,他提问几个学生,问到一个,结结巴巴;又问第二个,沉默半晌,回答不好。全班学生都捏着一把汗。李观博看出了学生们的心情,他热情地鼓励说:“我知道你们都是想学好的,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有信心帮助你们学好……”学生们听了他这番亲切的话,心里怀着歉意,脸上露出了笑容。从这一天起,他就细心地了解这一班的每个学生,注意从思想上、学业上全面地帮助每个学生。他了解到有的学生学习不够用功,就经常从思想上启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他给学生们讲他自己在旧社会里学习和教学的痛苦境遇,使学生们更加感到党和国家今天对他们学习的关怀。他经常向学生宣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光明伟大的前景,以及将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和鼓励学生们在中学里打好基础,将来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生们都很听他的话,连过去被认为是班上最不用功的学生,也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李观博经常地把从作业、提问、检查和考试中了解到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一一记在本子上,仔细分析。根据学生们的不同情况,他在教学上既有一致的基本的要求,又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具体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对少数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着重提一些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的问题,对学习较好的学生就多提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思考能力。
人们从全校学生的成绩表上,可以看到这个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已经稳步上升,多数学生进步比较快。这个班的学生王慧炎说:“我原来数学只能勉强及格,几乎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这学期在李观博老师的帮助下,考试成绩总是四、五分,我变得很喜爱数学这门课了。”现在,学生们谈起他们班里的数学学习时,满怀着兴趣和信心,都说李观博老师给了他们三样东西:一是学习动力;二是学习方法;三是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有了这些,就能够学得更好。
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李观博非常热爱中学教育,解放后十多年来,一直在中学里教学。他深切地感到,做好一个中学教师不容易,而且责任是很重的。他认为,能不能保证中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们在中学里打好巩固的基础,不仅影响到大学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今后能不能培养出适合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更高质量的建设人才。许多学生记得他说过的“我要对祖国的未来向你们负责”这句语重心长的话。他以这种精神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孜孜不倦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时刻鼓励着学生不断向上,更高地要求自己。
在李观博的书桌上放着厚厚的教案。他对待每一课,都像新教师走上讲台之前一样专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每一课都写有新的教案。有人说,代数这门课,他教了几十遍,教案也写了好多遍,驾轻就熟,还有什么可备课的呢?可是李观博并不这么看。他常说:“只有多一分钻研,才能多一分体会,才能够增加一分教学的效果。”他认为每一堂课,不管教了多少遍,都应当有新的提高和改进。备好每一课书是很不容易的。不仅要对这一课的中心内容和重点问题,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还要了解它的前后左右的知识联系。讲高中代数课,就要了解在初中讲了一些什么,大学里对它有什么要求,其他学科知识同它又有什么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一年、每一班总不完全一样,必须对学生们当时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密切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备课。这样,在讲课时,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有的放矢。
听过李观博讲课的人,都感到他讲课既引人入胜,又善于启发,举一反三,连语言也好像有一种特别吸引人的魅力。那些常被人认为是枯燥和抽象的数学原理,在他的讲课中都变得生动易懂了。室内温度因人多人少等原因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以及银行里不同货币的对照表,也都成了他用来讲解“函数”的例子。庄子天下篇里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话,也被引来说明“极限”的原理。尽管他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很不方便,但仍然提问很多。当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以后,他又接着问:“为什么?”或是层层深入,提出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一堂课从头到尾,他不但凭着自己的经验察颜观色,引导学生们耳听眼看,而且善于通过提问启发学生们积极思考,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们从反复复习巩固旧的知识中学习新的知识。学生们说:“李观博老师讲的课,难的讲得容易懂,容易的讲得很深刻,听课时,思想总是跟着他的讲课走,一堂课的时间也好像跑得特别快。”他教过的许多学生从中学毕业进了大学以后,还念念不忘地说:由于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学得扎实,使他们到大学里学习,困难减少了。
虚心学习丰富教学内容
人们到李观博家里去,常看到他不是在伏案备课,就是在专心学习。桌子上放着一大堆书,有各种教学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也有一些报刊杂志。有里面夹着一个个小纸条的,也有划着各种记号的。人们说他是“人老心红,越老劲头越大。”他从来没有轻易放弃过一次政治和业务学习的机会。听报告时,他就坐在扩音机旁边,实在听不清的地方,事后就借别人的笔记抄;学习讨论时,他总是带着一个本子,人们争着给他做记录,他从记录中了解到别人发言内容,积极发表意见。即使这样费劲,他都一直坚持下来。他每天看报纸,还常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都摘录下来,并且经常写日记。
李观博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他仍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学习别人教学上的长处。一次,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教师萧淑英在讲“实系数二次三项式讨论”中提出了新见解,李观博知道以后,马上就根据萧淑英的见解修改了自己的教案。他也常去听青年教师讲课,听不清的地方,就把黑板上写的记下来,反复研究。有时,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到哪个学生对某一道题有了新的演算方法,他也立刻记下来,作为以后讲课参考。
李观博深刻地铭记着毛主席的教导:“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他常说:“只有永不满足,不断学习,才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
辛勤劳动结出丰硕果实
一天晚上,李观博在他家里和我谈起了这样一件事:北京解放的第三天,他家里忽然来了一位陌生的人,这位不速之客是谁呢?他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两人便激动地紧紧握住了手。原来,这位来客是他八、九年前的学生,早已成为党的干部。师生二人叙谈别后情景的时候,不由得引起这位老“园丁”一段辛酸的回忆。还在一九四○年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和这个学生一起被日伪特务抓去监禁过,被打昏三次,他的耳朵就是那次被打聋的。这个学生告诉李观博老师,抓他们的那个特务,后来终于落入人民的法网。
就在这一天,这个学生给李观博带来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毛主席著作。从此,这位老“园丁”就开始了新的里程。解放前,他已经贫病潦倒,多年的气喘病使他每到冬天就几乎不能起床。那时,他穿上了他父亲的长袍,蓄起了长须。可是,解放后,人们都说他越活越年青了。
六十一岁的李观博神采奕奕地侃侃而谈,解放后十多年来,有多少使他难忘的事呵!最使他难忘的,是他在一九五六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那天,他班上的学生们都关心地跑去列席了支部大会。许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听说他入党了,也纷纷写信来向他祝贺。新社会给他带来了新的青春活力。当他第一次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他被评为模范教师而获得劳动模范奖章时,当他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前的观礼台时,当他在北戴河和许多工农业劳动模范一起休养时……,他心里不知道有多少话想说。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个中学教师的身上,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了。
今天,这位老“园丁”的学生,已有几千人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他们有的在公社、工厂、医院、机关和人民解放军里工作,也有不少人和他一样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还有一些人在科学研究部门攀登科学高峰。他拿出一叠信对我说,现在他经常收到学生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的来信。每当从学生们那里传来一个个喜讯时,他就好像一个老园丁看到自己种的树已经遍地开花结果一样,他那多年辛勤劳动积成了纤细皱纹的脸上,就堆满了微笑,他感到自己也永远年轻。
当他正谈得兴致很浓的时候,他的爱人拿出了一张照片给我看,这是他们一家人的合影。李观博指着照片上他的儿子、女儿、媳妇、女婿对我说,现在我们一家已经有了八个人民教师了。除了他和他的大儿子外,其他六个人都是解放后当了教师的。他们中间,现在已有四个人是共产党员,三个人是共青团员。在这位老“园丁”的影响下,他们一家人现在都爱上了教育事业。就连还在小学念书的十岁的最小的儿子,也对教师工作有了兴趣,天真地表示,长大了也要“当教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