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由穷变富的一面镜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05
第2版()
专栏:短评

由穷变富的一面镜子
本报今天发表的黑龙江省双城县幸福公社庆利大队发展生产、由穷变富的材料,读了令人兴奋。这个大队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地发展集体生产,恰当地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较快地改变了不利的生产条件,六年之间,使全村面貌大大改观。这个材料告诉人们:只要方向是正确的,作法是对头的,几年工夫,一社、一队是能由穷变富的。
庆利大队原来所以那样贫穷,主要是因为生产条件不好:缺少牲口车辆,土壤泛碱,地力瘠薄,所以产量很低。他们看准了问题的症结,从组织高级社的第一年,就全力改变这种不利的生产条件。他们积极发展集体生产,妥善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添置车马农具,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在逐步发展集体生产的基础上,相应地改善社员生活,进一步调动社员集体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集体生产更快的发展。
人民公社的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也就是反映了社员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了早日改变我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生产。这就不能仅止于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还要努力扩大再生产;这就必须增加生产投资,进行必要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改变当地不利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
追加的生产投资从哪里来呢?庆利大队的材料说明了:主要依靠集体经济内部的积累。要积累,每年的生产所得就有一部分不能用于消费。表面上看来,积累和消费、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似乎是对立的,实质上积累正是为了更快地发展生产,更好地改善生活。我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很多地方家底很薄,生产条件很差,如果不添补家底,不改变生产条件,就不可能较快地发展生产。可以设想,如果庆利大队在生产有了初步发展之后,不从总收入中抽出一部分作为积累,改善生产条件,而把当年生产所得,除国家税收以外,全部消费掉。那么,当年社员的生活固然会有较大的改善,第二年生产的发展却会受到影响,生产只能在原有的条件下以原有的规模进行,不能扩大再生产,继续改善生活就不可能了。庆利大队的社员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生产有了初步发展之后,宁可适当地节制消费,也要抽出部分总收入作为积累来扩大再生产,他们作的完全正确。
人民公社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特别是进行技术改革,必须得到国家的支援。而国家能以多大力量支援集体经济,跟集体经济如何履行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密切相关。集体经济努力发展生产,保证完成国家税收和农产品收购计划,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了,现代工业壮大了,就有更大的力量对集体经济实行经济上、物资上、技术上的支援,帮助集体进一步发展生产。集体经济对国家完成的某些义务,实际上是在更大范围以内的积累,同样是决不可少的。庆利大队在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时候,不但照顾了发展集体生产的需要和改善社员生活的要求,同样地照顾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六年来,年年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和其他农副产品交售任务,对国家作了很大的贡献。
各个地方、各个公社的条件不一样,在处理积累和消费问题的时候,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做法。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应当根据各个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不同情况来决定。这几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一穷二白”的历史条件的限制,许多社、队的生产水平还不高,它们暂时少积累或者不积累,这是符合它们的当前情况的。但是,在生产水平较高、社员收入较多、生活已有相当改善的地方,就可以考虑适当多积累一些。多积累一些,集体生产发展得更快一些,社员生活改善得更多一些,对国家的贡献更大一些,是符合社员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究竟积累多少为好,应该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应该由社员当家作主。可以肯定,只要在不断发展生产的同时,很好地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社员是完全可以正确解决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这里介绍的庆利大队就是一个例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