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三言两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06
第4版()
专栏: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
美国陆军研究与发展部主任比奇,吹嘘他在南越作了“一次十分有益的视察”。但他提不出任何挽救失败的“有益”的妙计,而依然只能寄托在“发明”“更有效”的武器上。
又是些什么“发明”呢?再不是什么神话般的新武器,而是减轻直升飞机的装甲重量,以便载运更多的兵员和辎重,应付日益大量的伤亡;而是“试制重量轻的人身装甲”,以“防止子弹和弹片”;而是“发明装甲靴”,来“对付越共游击队留在丛林道上的尖钉”;而是“产出一种小得可以当做眼镜一样戴上的光线增强器”,应付南越人民武装的夜间出击。
难得美国新闻处居然对这样的“发明”,大事宣传一番。试问,这到底是宣传了美国武器的“万能”呢,还是宣传了美国侵略者在武器上也穷于应付了呢?
× × ×
《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一心以为“美国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的气焰万丈的肯尼迪,一下子被戴高乐打得“茫然不知如何有效地对付”。但它立即又替肯尼迪解嘲,说肯尼迪不相信美国政策遭到的挫折“具有最后的历史必然性”。
可是,连华盛顿的谋士李普曼,都并不这么乐观。他认为“战后美国在保卫欧洲方面的作用必然结束”。李普曼说,“如果我们认为他(戴高乐)的行动仅仅是一段插曲,将被历史的流水刷掉的话,那就是在欺骗自己”。
照李普曼说来,竭力想拉住肯尼迪衣角来对付法国的伦敦喉舌,也是在欺骗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