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最困难的地方就有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13
第2版()
专栏:

最困难的地方就有他
新华社记者 纪静如
我认识景玉环是在他们工组的一次班前会上。这是个严冬的凌晨,寒空中还亮着星星,我踏着瑟瑟响的冰雪从住所到大海林前进林场的工舍去,准备跟景玉环工组一道上山。工舍里火墙烧得暖融融的,二三十个工人挤在床铺边,在开班前会。桌上点着一盏小油灯,照不清脸,只听得有人带着山东口音在说着:“明天冰道滑放木头,今天一定把山上的井打好,给冰道浇水。水靴不够,打井有困难,把要下冰水的活交给我干,我比大伙年长几岁,腿骨硬实,抗得住冷……”
坐在旁边的一个工段干部悄悄对我说:“你听这话,这就是景玉环,最困难的地方就有他!”
班前会开完,天还没大亮。景玉环和工人们带着工具向笼罩着朝雾的山林出发了。我跟他们上山去看这条经过他们两个月艰辛劳动修筑的冰道。只见在完达山上的松林中,一条一千多米的冰道沿着峻峭的山势,一直延伸到山下。面对这险阻山势,可以想像到景玉环工组修好这条冰道是多么不容易。
这还是去年九月间的事。为木材冬运修筑的冰道工程即将动工,林场干部考虑到景玉环工组经常干困难活,这次打算分配他们到条件较好的地段去。但景玉环坚决拒绝了。这个在林区山场干了近二十年活的老工人向本组工人这样解释:冰道质量好坏关系到木材冬运任务能否完成。如果把困难工程推给缺乏山场作业经验的工组去干,冰道修不好,木材滑放时窜道砸坏,不能集运下山,就要给国家带来损失。于是他跟全组工人担起了修筑最难修筑的冰道的担子。
这条冰道的中段,要穿过几十米宽的大洼坑,下面有积水。北方的深秋,气候已很寒冷了,要到深坑下浸着冰凉的水干活是很艰苦的。景玉环带头下到水里挑土垫坑,很多工人也跟着下水干起来。几天时间他们就修完了这段艰难的工程。林业局在验收整个冰道时,曾夸奖它的工程质量是第一流的。
我们沿着冰道走到山下森林铁路线边,看到不远的下坡处,一段线路上停着几辆满载木材的车辆,车轮已被地下冰冻住了。装车工人正刨开半尺多厚的冰层,准备把木材车推放到山坡下,由机车牵引出去。可是坡太陡,冰又滑,一不小心就有跑车撞翻的危险。景玉环看到这情况,立即跳过去,熟练地用一根木头别着车轮控制滑速,迎着刺骨的寒风,把一辆辆木材车缓缓地推放到山坡下。
这情景使我想起林场党总支书记向我讲过的景玉环舍己为公完成装车任务的一段故事。
一九六二年春天,集材工作刚刚结束,由山上运下的木材要装运到国家贮木场去。景玉环工组接受了装车任务。这时候山下堆放木材的大楞场堆满了木材,工人们装运时常常要爬到几丈高的木材堆上,把顶上的木材拆下来。工人们管这叫作“拆大楞”。干这种活容易出事故,景玉环总是自己到木材顶上去拆楞。一天,一个工人也在上面拆楞,不小心,一根大木头从上面飞快滚下来,眼看要砸着下边干活的工人,景玉环赶快拿起钩木头的“押角子”,抢上前去顶住了木头,使这个工人脱了险,而他自己的腿却被撞伤了。组织上叫他休养医治。但他拄了根拐棍仍然天天到装车现场去,等伤势好了些,又亲自上跳板去抬木头了。
到了六、七月间,雨季来了。山下楞场有一段靠着海浪河的支流,那里堆放着两千七百立方米木材。因森林铁路岔线修筑进度迟缓,这些木材运不出去。不久河水再上涨,木材就要浸水,还可能被冲走。在大风雨的夜晚,景玉环看着滚滚的海浪河水,想到国家的木材将遭受损失,真是忧心如焚。他苦苦思索,想出了办法,去帮助修路工人分成两组,从线路两端同时相向施工,加快修路进度。他自己也天天到工区,帮助工人开展劳动竞赛。结果提前八天把线路修到楞场边,终于把河边木材抢运了出去。
景玉环在山下一直干到九月初才结束了装车任务。山上的冬运准备作业又要开始了。那时,林场的干部看到景玉环因几个月劳累,身体不大好,决定让他去休养。林场党总支书记亲自到牡丹江林业工人疗养院为他办好手续,打电话来要景玉环下山休养。但景玉环总不肯去,他说:“山上冬运准备作业正忙得紧,放下走了不放心。”直到后来林场党组织作为任务指定他去休养,他才去了疗养院。可是不久,景玉环向医生请个假,又悄悄回到山场去修冰道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