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南麻北种的增产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14
第5版()
专栏:

南麻北种的增产作用
侯如印 刘运道
麻类作物是我国植物纤维的重要资源之一。它的种植面积、产量仅次于棉花。在工矿、交通、建筑、农业、渔业生产上的用途如制绳、织网等,是其他纤维所不能完全代替的。发展麻类生产,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而南麻北种则是一个投资少、收效快、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
南麻北种的增产作用
南麻北种,就是把南方的麻种子拿到北方种植,采取其纤维。本文所指的麻类作物主要是属于短日照类型的大麻(即线麻),其次是黄麻、洋麻、苘麻。不包括属于长日照类型的亚麻、多年生宿根的苧麻和热带麻类。
根据麻区农民多年来的生产经验和试验研究结果,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大田生产或是小型试验,在同样的土壤和耕作条件下,一般都是使用来自南方的麻种子播种,比用当地种子增产很多。相反,北麻南种就会提早分杈开花,遭致减产。如河北省张家口专区农林局调查,蔚县大麻区(北纬39.56度)用山西省灵丘(北纬39.39度)麻子进行栽培,比当地种子每亩增产纤维百分之十以上;甘肃省临夏(北纬35.37度)群众反映:用清水县的麻子,每亩可产麻皮一百五十斤左右,用本地繁殖的种子只产麻皮九十至一百二十斤,对比增产百分之二十五至六十。其他如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广灵、长治,陕西省韩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等重点大麻产区的调查结果,一致反映:采用南方的麻种,收获的麻皮柔软、质量好、产量高,群众喜爱。几年来科学研究单位的对比试验都证明,南麻北种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辽宁省棉麻科学研究所试验结果:辽宁省辽阳种植河北蔚县、河南固始、山东莱芜、安徽六安等地的大麻种子比当地大麻种子平均增产百分之五十四到百分之二百。
其他麻类作物的增产情况与大麻一样。如前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一九五六、一九五七两年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九个地点试种南方型洋麻,比北方洋麻种子增产百分之二十至一百;农业部经济作物生产局于一九五六至一九五八年在九个省十六个地点进行的黄麻良种区域化鉴定结果,也是南种北移后增产显著,平均增产百分之三十一点四至百分之三十二点三;辽宁省棉麻研究所一九六○和一九六一年引种山东嘉祥紫秆苘麻和华北大青秆苘麻的结果,比当地辽阳苘麻增产百分之九点六七至百分之二十二点四。与此相反,北方麻种调往南方地区种植采剥纤维就会减产。例如:山东省一九五八年由山西引进的大麻种子,麻苗长到二尺左右就开花,比用当地种子减产百分之二十;一九五九年自陕西购买的麻种,麻苗长不到一尺就开了花,减产约百分之四十六。类似事例在各麻区都有,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根据调查了解,我国早有南麻北种的历史习惯。在我国北方很多大麻产区,早有种麻不留种、年年靠购买外地麻种的习惯。群众对来自各地的麻种生长情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流向。如河北蔚县大麻区每年到山西省灵丘购种;内蒙古麻区又习惯到河北蔚县和山西省买种;山西灵丘、五台麻区年年要买河北省阜平的麻种;宁夏吴忠、金积等麻区每年要到盐池、同心和陕西定边买种。其他产麻区如陕西、甘肃、山东、四川等省都各有自己的习惯流向。过去的南麻北种是群众间的自流状态,通过商贩和集市贸易进行短距离的调换,对种子质量缺乏严格的检验。因此,对提高纤维产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需要在旧有的基础上,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先进农业技术把南麻北种这一有效措施加以整理、总结和提高,使它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
实行南麻北种后,在南方留种地区,由于延长麻株的生长期,要少生产一季复种蔬菜或杂粮。但是,这些麻种拿到北方播种,由于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纤维产量,节省了耕地,用这些耕地播种粮食作物,与南方因留麻种而减少的粮食产量相抵后,还可净增很多。以安徽大麻种子北调到黑龙江为例试算:黑龙江省常年种植大麻面积约五十万亩左右、总产量在二千万担左右,换用安徽大麻种子种植,以单位面积产量增产百分之五十计算,只需要三十三万多亩的耕地面积就可完成二千万担的麻皮生产任务。这样就可以腾出十六万多亩的耕地播种粮食作物。在安徽省给黑龙江省生产二十五万亩的麻种,以最高估计只需六万多亩麻田减少一季复种晚玉米或一季蔬菜,两相比较,十分合算。其他麻区实行南麻北种也有类似情况。
南麻北种增产作用的生物学理论
南麻北种为什么能够增产呢?大家知道,植物的生长发育同外界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气候因素有所变化时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它的生长发育。不同种类的植物,所需要经历的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内部变化与外界条件,各有不同的特殊的要求。研究资料说明,麻类作物起源于南方,要求有对南方气候条件、特别是南方的短日照条件。大麻、黄麻、洋麻、苘麻都是“短日性”植物。麻类植物由营养体向生殖体过渡的一段时期,对于光照有特殊的要求,其反应也最为敏感。我国地理上的纬度是处在赤道与北极之间,日照的长度随纬度的高低而变,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夏季,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短日性的麻类作物往北移时,日照稍有延长,就能使得麻株向生殖体的发育受到抑制,营养体徒长茂盛,茎秆生长得又高又粗。往南移时,植株虽然矮小,但生殖体在短日照条件下仍能很快成熟,提早开花。麻类作物不同于粮棉等作物,种植麻类作物的收获对象正是收割它的营养体(留种田例外),即采取它的茎秆上的韧皮组织(纤维)。只要麻株徒长,茎秆又高又粗,麻皮增厚,结合适当密植,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就构成了麻类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丰产也就成为事实了。
利用麻类作物这一特性作为提高单位面积纤维产量的措施,已经在世界各产麻国家引起了重视。苏联曾经每年自我国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引进大麻种子种植。据苏联一九五○年资料记载,所有繁殖洋麻的种子区都集中在最南部的乌兹别克共和国的塔什干地区。其他如波兰等产麻国家对麻类作物这一特性,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认为它在生产上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我国疆土辽阔,纬度距离很大,南北气候均能适宜大麻生长,具有很优越的地理条件,可以充分利用麻类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增产更多的麻纤维。
做好调种工作
实行南麻北种,需要每年或间隔一年从南往北调运种子,看来是一项麻烦而艰巨的工作。但从增产收益上计算,还是值得的。以安徽大麻种子调到黑龙江省哈尔滨为例,按照铁路货运章程估算,每斤麻子运费约需一至二分钱,运输费用不大。河北省邢台麻区农民最欢迎山西省左权县的麻子,两县相邻,距离只有一百里左右,调运工作更为方便。麻类作物种子颗粒不大,又是一种完全休眠体,播种用量也不多,运输起来并不是都很困难的。
综合各地经验,以下两点值得引起注意:
一、需种地区应与供种地区签订种子供应合同。在繁殖麻种的地区应建立种子基地,繁殖麻种的社、队应专设种子田,选优去劣,采取先进技术措施,不断地提高种子质量。订立合同的时间必须在大麻播种以前,以便繁种社、队有计划地安排留种田,从整地、播种开始就按照采种田的耕作技术要求去进行。
二、从各地南麻北种的增产情况可知,一般表现为种子产地愈南,北移后增产作用愈大。但是超过一定限度时,麻株虽能徒长,而纤维产量的增长不再随北移的纬度相应增加。例如:黑龙江试种云南大姚大麻,茎秆纤维尚未充分成熟即进入霜期,纤维产量和拉力受很大影响。大麻对光照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黄麻、洋麻较差,黄麻中圆果种比长果种又差些,苘麻表现较迟钝,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麻子北移后的增产幅度有高有低。因此,在没有进行过南麻北种的地区,实行南麻北种时,要先进行试种,取得经验,选择增产效果最大的品种去推广。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品种的适应性和推广区域问题。在我国环境条件下,各种麻类植株发育阶段的光照阶段所需的临界日照长度应如何确定,日照以及温度、海拔等条件变化,在南麻北种中对植株生理生态的影响和规律如何,以及不同品种抗逆能力的鉴定;哪些品种适宜哪些地区种植更能发挥增产效果,但又不影响当地原有的耕种制度、复种指数而获得各种作物的全面增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加以解决。
二、南麻北种的退化问题。南麻愈往北移,结种子愈少甚至不结种子。即使结种子,用这些种子播种的后代,其植株生长势、经济性状和纤维产量都表现显著退化,这一现象以大麻最为突出,黄麻、洋麻、苘麻次之。今后如何从改进耕种技术,适应它们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要求,使南麻北移后能够结种并能连续种植若干年不退化变劣,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近几年来,麻类作物种子混杂退化现象是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无论在当地生产或用于南麻北种,都影响着增产效果。因此,亟待选育出适合当地生长繁殖的优良品种,避免品种单一化,以防受自然灾害影响造成缺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