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羊井底的建设规划和实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15
第2版()
专栏:

羊井底的建设规划和实践
本报记者 冯东书
山西平顺县羊井底公社羊井底生产大队,走合作化的道路整整十一年了。最近他们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得出这样一条经验:办集体经济要有个建设规划。为什么呢?他们说,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一条建设的道路,只有不断地、有计划地进行建设,让大家看到光明的前途,才能把大家吸引到这条道路上来。
羊井底是从哪一年开始搞建设规划的呢?是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八年制订了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今年开始了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
来由
羊井底制订建设规划的思想,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是从第一年办社中得到的启示。那是一九五一年年底,当时还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社,社长是著名的劳动模范武侯梨。当时大家还没有搞建设规划的念头,但是有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办社了,应该给村里办些有益的事情。办什么事情呢?羊井底过去是个水比油贵的地方,人们靠吃旱井水过日子;每到春天,头一年的积水吃完了,就得翻过大山,到一二十里外的北凰村、南凰村去担水吃。祖祖辈辈的人,就望着有一天能修一个比较大的蓄水池,解决全村人畜吃水的困难问题。农业社选定先办这件事情。当时社的规模还小,无力单独修建,于是就把周围的互助组联合起来,共同兴修。工程从一九五二年的夏历正月动工,经过八个月的时间,终于修成了。全部用工是一万三千多个。这个池子在村子中心,圆周二十多丈,深两丈多,蓄水十六万九千担,每人每天用半担水,可供全村吃用一年。池的四周砌有青石围栏,担水的地方修起了石级,进水的地方还修了一个澄渣池。
建成这个蓄水池,一时震动了羊井底村。这个水池需要凿石,工程艰巨。自一九一四年以来,人们两度捐款建池,总没有个结果,只是到农业社才把它修成了。这件事教育了群众和干部,大家认识到一个新的力量,一个足以改变过去贫困面貌的力量,那就是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羊井底的人掌握了这个力量,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把羊井底的建设不断地推向前,于是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产生了。
制订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共费了二十多天时间。人们对全村所有的山、沟作了调查,组织老农进行研究,最后交给群众讨论。当全村人知道这个计划以后,羊井底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把计划比喻成穷山沟里的明灯。原来有二十多户认为羊井底村没有前途打算迁往他乡的,也因此打消了走的念头。计划,当时成了前途教育的活教材,成了推动当时生产和建设的一股巨大的力量。
成就
十年来,羊井底在建设计划的指导下,作出了些什么成绩呢?
第一个五年:
一九五三年。位于太行山上的羊井底,当时满目荒山秃岭,这是因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第一年他们决定从治山开始,在一千多亩荒山上造了林;在一条叫井沟的荒沟里栽种柳树一万多株,把这条沟改名柳树沟,同时在这里引种了东北苹果。
一九五四年。除继续在荒山造林以外,开始集中力量治沟。首先在后交沟闸谷坊一百九十八道;在东池沟栽种洋槐树三万多株,改名洋槐沟;在黄金背沟里栽种核桃树一万多株,改名核桃沟。
一九五五年。为了扩大耕地,在圪隆沟的源头修二里长的转山渠一条,把洪水引到林里的蓄水池里,然后把这条沟填平,增加耕地十一亩,原来沟两岸的五十多亩小块地变成大块,土质改良了。这一年,在山里打羊窑十余孔,羊圈上山,过去施不上肥的边远山地能施上肥料了。
一九五六年。由于前几年治山治水,河滩里洪水被制止,于是在西河滩地上垫土一尺,增加耕地三十八亩。这一年,还在一个凹地里种上了许多花椒树。
一九五七年。在梨园河上修成小型水库一座,特大洪水再也不能危害西河滩垫起来的耕地了;在田头地边打旱井一百二十多眼,减轻了暴雨对田土的冲刷,也解决了山林里人、畜、果树和抗旱点种用的水。
第二个五年:
一九五八年。在山上种果树二百亩,让出平原上的果园种粮食。过去造林多集中在土层较厚、水分较足的背阴山坡,这一年开始在土少水少的向阳坡上造林。
一九五九年。在东脑脚山向阳的地方种上了苹果、桃、杏、李树,定名花果山;在小苗凹、章路掌凹的荒山凹里,栽种桑树一万多株,定名桑树凹。根据群众建议,把林里的两条土路修成了石头路,羊井底村显得整齐美观了。
一九六○年。为了方便后山生产活动,向后山修了十三里长的车路一条。同时,在九掌凹种苹果树三千余株,定名苹果凹。
一九六二年。在后山新修梯田八十四亩。
经过这十年,羊井底变样了。
荒山,变成了宝山。十年中,在荒山上造林九千多亩,大树已一人多高;十年中,封山育草四千多亩,已经成为肥美的牧场。
穷沟,变成了富沟。十年来,在这些沟里植树一百多万株,苹果、梨、桃、核桃,一年比一年多。
河滩,过去一年比一年扩大,现在不存在了。由于山上造了林,沟里种了树,又修了三百八十多道谷坊,建起了水库,河滩都垫成了耕地。
土地,过去由于洪水年年冲刷,不仅一年比一年小,而且一年比一年瘦,现在洪水不再冲刷它了,也就一年比一年肥沃起来。特别是那些山边远地,由于依山打起了四十一座羊窑,上的粪多了,也都成了好地。地变肥了,粮食也就多了。一九五一年,羊井底村的粮食总产量是三十五万三千斤,一九六二年的总产量达到了六十二万三千斤。
此外,山上的草多了,牲口和羊增加了。大牲口由办社前的六十六头增加到了一百零六头(卖出的不算),羊由当时的三百五十八只增加到一千零七十八只。
生产发展了,社员的收入也就增加了。办社前,羊井底每人每年平均收入是四十元,现在达到了一百三十一元。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起来。十年中,全大队二百六十户社员中,就有一百六十多户盖了新房。
由穷变富了,自然使人们认定集体经济越来越有奔头,集体经济也就一天比一天更加巩固。
经验
羊井底大队在制订和执行建设计划上,有些什么经验呢?
第一,要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他们在建设中的原则是:生产建设为主,不妨害当年生产。根据这个原则,每年投入建设的工大约是一万个左右,多了就会影响正常生产。这一万个工,基本上是每年办一件到两件大事;其他事虽然要办,也只好留着一步一步来办。他们说:“满面开花,事事无成,办一年就会把兴败了。”
第二,既制订了计划,就一定要实行。第一次订规划的时候,有的人说:“规划顶个啥,再规划,石头也规划不成米,土地也规划不成面。”所以干部们特别注意要么不说,说了必做。有时计划订得大了,实行不了,就立即修改。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就修改过两次,修改就是为了保证实行。在执行计划的时候,他们很注意“初战必胜”。今年是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第一年,第一件事是把西河滩的滩地加垫一尺土。但是事不凑巧,大雪早来半个月,计划刚订出就下了两尺厚的雪。困难增加了,有的人建议开春再动手,党支部经过实地了解和研究,决定坚决按原计划进行,党、团员带头干,现在这块地已经快垫成了。他们说:只有这样才能长建设的锐气,灭困难的威风。
第三,干部要带头克服困难。他们说,既搞建设,就有困难;碰到困难,群众就看干部的态度;干部一软,就败兴了。大队长武侯梨,就是一个迎着困难前进的人。种树没树苗,他带头背上干粮,扛上镢头,带上扁担,到几十里地以外去刨;上沟里去闸谷坊,要抬大石头,他是个老汉,却带头去抬。他这样做了,大家的决心也就大了。
第四,办了件事,应该有个总结。羊井底十年来每五年有一个大总结,每一年有一个小总结。任务没有完成,也要总结原因。一九六二年本来计划修一百亩梯田,结果只修了八十四亩,总结的时候,干部向群众作了检讨。在总结的时候,他们年年坚持评比活动,一九六二年就奖励了二百三十个人。干部们认为这是对人对事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是活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永远保持饱满的建设热情。在劳动岗位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