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山区办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18
第2版()
专栏:

山区办学记
新华社记者 莎荫
在山西省洪洞县山区,有一个兴唐寺小学。这所小学的青年教师王明宪,不久以前在全县的教师会上受到了表扬。但是当他向记者谈起他的教学经历时,却讲了许多关于他的母亲帮助办学的故事。他那位六十岁的母亲,并没有教师的名义。但是,在兴唐寺,她确确实实担起了教师的工作。只是平常人们不喊她老师,社员们叫她“婶”,小学生叫她“娘娘”(奶奶),她的名字叫籍玉琴。
籍玉琴一九二一年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就留在女师附小当教员。在那里,她辛勤地度过了十五个年头。直到一九三七年,日寇的铁蹄踏进了山西的土地,她才随着当过几十年教师的丈夫,带着唯一的儿子王明宪,返回原籍——赵城县,到了八路军开辟的汾东抗日根据地。
到兴唐寺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籍玉琴的丈夫已经去世,她也在洪洞县的耿峪村落了户,让儿子继承他们的事业。一九五二年寒假期间,当时的赵城县政府文教科决定把王明宪调到山区的兴唐寺小学去工作。籍玉琴心想:自己年纪大了,儿子上山,自己仍旧留在耿峪村。可是,中心学校校长王子发三番五次地劝她和王明宪一起进山。他说:“兴唐寺条件不大好,明宪一个人怕支撑不下,你上去能帮衬帮衬。”籍玉琴是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经王子发一说,就动了心。母子俩就一同上了山。
到了目的地,推开学校的大门,只见满院长着蒿草,一间被烟熏黑了的窑洞便是这所学校唯一的一间房子。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帮他们收拾打扫,一直忙到天大黑,才算住下来。当晚,他们就和党支部书记一起商量以后办学的事。党支部书记对王明宪说:“王老师,咱这里是山区,没教室,没桌椅,自从一九四三年办学校,到现在十年了,教员换过多少,学校也没办出个样子来。全村没个高小毕业生,连个会计都选不出来。你们来了,大家都盼你们把学校办起来。有什么困难,就吭一声,我们一定设法解决。”这话王明宪倒没听出什么来,籍玉琴却很受感动。她想:兴唐寺的条件虽然不好,人可是不错,只要使上劲,就不愁趟不开一条路。支部书记走了以后,母子俩一直谈到深夜。谈过去,也谈未来。明宪的心也慢慢豁亮了,说:“妈,我一定把兴唐寺的学校办好!”籍玉琴听了很高兴,也说:“对!一定要让山区的下一代成为有文化的人!”
安顿好住处,出了一张通知,兴唐寺小学开学了。谁知等到第三天,还没有学生上学。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母子俩捉摸了半天也搞不清。恰好党支部书记王元顺和民教委员王兴发都来了。一进门就道歉,说不知道开了学,没帮助老师召集学生。接着,就说起村里的情况来。原来,兴唐寺七十几户人家,分住在十三个小庄子里。以往,学生上学分三个点,教师转着三个点跑,一天给一个点的学生上课。学生上学,要老师上门叫。支部书记说:“就因为这个缘故,有些教师吃不下苦,走了。”王明宪一听,也发了愁。这时,籍玉琴琢磨:想一下改变这里的习惯,那是很不容易的事。眼下只好按老办法行事了。就说:“那也好,明天就叫明宪去巡回上课,这里的学生我先招呼着。”第二天,王明宪带上书到一个点上去,兴唐寺的学生也有十来个到了校。
王明宪一连跑了九天,就对母亲说,这不行啊!总共三十多个学生,分三个地方教,三天上一次课,还要跑路,讲课时间就更少;讲了课,教师又不能辅导复习。籍玉琴听了,觉得是个问题,就让王明宪找找干部,看能不能集中上课,因为最远的山庄离学校也不过二里地,再加上办农业社以后,边远的几个小庄又搬到了兴唐寺。王明宪把他母亲的这个提议告诉了村干部。村干部们一听,都说好,党支部书记王元顺还说:“我们早想让孩子们多念点书啦,就是办不成嘛!”
回到学校,王明宪把干部们的话告诉了他母亲。籍玉琴一听,觉得干部们的话里有话,就说:“明宪,集中起来上课虽然好,可也有难处呀!上学的都是孩子,山庄野铺,早来晚归,万一出了事,那就对不住乡亲们了。”王明宪回答说:“不怕,早晨按庄庄集合,我去接,晚上再送回去。”于是母子俩把学生分成三路,两路由王明宪去接送,一路由籍玉琴接送。定下来,就告诉了学生。没过几天,兴唐寺小学真正开学了。
局面打开了,学校一天一天正规起来,王明宪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教学。但是,就在这时,籍玉琴也没有放松对儿子的帮助。白天,她帮助儿子管理学生,接送学生,晚上,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守着油灯,思索着改进教学的办法。为了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生字,她把硬纸剪成方片,一笔一划地写下了工工整整的汉字,组织孩子们玩识字游戏;她用汉语拼音字母制成扑克,让孩子们玩。她一本一本地翻阅着学生们的作业,检查着王明宪给学生批改作业中的一点一滴的毛病。
一天,已经是午夜时分了,辛劳一天的王明宪已经沉沉入睡,籍玉琴还在灯下翻阅学生的作业。那天,四年级的作业是默写课文,籍玉琴发现,很多学生的作业中都有错误,而且成段成段地被丢掉了,她越看越觉得情形不大好,就把熟睡的儿子叫醒,说:“明宪,当教师的不是把书教了就完事。给学生讲课是容易的,让学生学到,巩固起来,可就不容易了。语文是基础课,初小扎不好根,往后就不好办了。我看学生的作业,连课文都记不住,这怎能学好?你平常让学生们背书不?”睡意蒙眬的王明宪听母亲这么说,就知道母亲不满意他的教学成绩。心情不安地说:“不!”籍玉琴听了很不以为然地说:“一定要让学生背书,这是念书的基本功。”
又一天,籍玉琴翻看学生的作文本,发现好些作文题都是读了某某文章的感想,明宪的批改也比较随便。她真有点生气了。她问明宪:“你是为了教书,还是为了培养人材?”明宪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生气,懵懂地说:“那还不一样吗?”籍玉琴说:“不一样!你给学生出的作文题范围太狭,离实际太远,批改得不认真,学生的作文成绩不好。往后,不光要出好题,还要讲这篇文章怎么写,批改要一字不苟,还要提倡写日记。”明宪听了她的话,只经过一个多月,学生的作文程度就提高了。
王明宪在母亲的帮助下,把兴唐寺小学办得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村里该入学的七十多个儿童都入了学。社员们都很感激他,说他为兴唐寺办了一件大事。
过了不久,他们母子俩又办起了一个幼儿园,把一些不够入学年龄的娃娃招进来,教他们玩注音扑克,做识字游戏,还给讲一些小故事。这样做了以后,因为孩子们入学前就在幼儿园里打下了一些底子,第二年升入一年级以后,字也记得快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也比过去那几班强了。
从一九五三到一九六二年这十年的时间里,兴唐寺小学没有修建什么新房,也没有添置什么好的桌椅板凳,只是把土坡修成了平台,刷洗了一下熏黑的窑洞,然而,这所小学却办得越来越正规了。在这个山村里,第一批会记账、会写字的初小毕业生已经在生产队担任了各种工作,二十多个学生上了高小,六个学生上了中学。现在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洪洞县说起来也是有数的。
籍玉琴以她辛勤的劳动,以她对于教育事业的一颗忠诚的心,赢得了全大队社员的热爱,赢得了山区少年的尊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