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提高机电排灌的效益——在苏南看到的机电排灌的若干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22
第2版()
专栏:

提高机电排灌的效益
  ——在苏南看到的机电排灌的若干问题
  本报记者 凌建华 蒋青萍
苏南农村的排灌动力,已经起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主要靠人力、畜力、旧式提水工具排灌,现在机电排灌的面积已达一千一百多万亩,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水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这里的机电排灌绝大部分是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农田排灌基本实现机械化、电气化,这是农业技术改革的一个重大成就。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步不前,又把主要的力量放在解决一个新的任务方面:进一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使现有的机电排灌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果。
各地灌溉效益和灌溉成本相差很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还有很大潜力
在这方面,究竟有多少潜力?要解决哪些问题?
丹阳县是苏南机电排灌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地区,比之其它有些地区,这里的灌溉效益要高一些,成本要低一些。一九六二年,全县电灌平均一马力灌溉五十亩,平均一亩田用电九度多,水费成本一元六角多(旱地大豆作物以四亩折合水稻一亩计算)。水费成本比一九六一年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即使如此,他们也认为进一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还大有潜力。
为什么?中共丹阳县委有不少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材料。例如这个县的麦溪电灌站,有七十五马力的电动机四台,一九六二年灌溉了一万八千多亩水稻和三千多亩旱地作物,平均一马力灌溉七十四亩,一亩田只用电七度多一点,水费成本只有八角三分二厘;而与它土质、地形、作物等条件相同的皇塘电灌站,有七十五马力的电动机三台,一九六二年只灌溉七千多亩水稻和五百多亩旱地作物,平均一马力灌溉三十五亩,不到麦溪站的一半,每亩田用电却达到二十四度多,水费成本达到二元八角五分,比麦溪站高二倍以上。不仅不同的电灌站间有这种情形,就在同一个电灌站负责灌溉的范围以内,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每亩田的实用水量和水费负担,也有很大差别。
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丹阳存在,其它县也存在;电灌中存在,机灌中也存在。这说明,在那些灌溉效益较低、成本较高的地方,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能实现的。即使在一些灌溉效益较高、成本较低的地方,在这方面也不是已经没有什么潜力了。
修好管好灌溉渠道和田埂等工程使它与机电排灌设备要求相适应
影响机电排灌效益大小、成本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灌溉渠道,渠道的建筑物(节制闸、进水闸等),以及田埂等田间工程是否做得好?
机电排灌设备与渠道、田埂等田间工程的关系,这里的人们比作“心脏”与“血管”的关系。先进的机电排灌设备需要有与它相适应的合乎标准的灌溉渠道和田埂等田间工程,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但是对于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有些人是在自己的实践和在同其它地区的比较中才逐步看清楚了的。有些地方曾经在发展机电排灌的时候,把力量集中到增加机电设备方面,没有同时修建与之相适应的农田水利工程。前面所说的丹阳皇塘电灌站就是一个例子。这里的灌溉渠道不配套,质量很差,漫灌和漏水很严重,安装好的三台七十五马力的电动机只能开动二台,如果三台机器全部开动,干渠就要倒坍。所以这个站的灌溉效益低,成本高。
从苏州专区的吴县金山电灌站灌溉效益的变化,也可以说明灌溉渠道的好坏对于机电排灌效益的关系。这个站建于一九五七年春,有四台七十五马力的电动机。建站的当年,由于渠道不配套、质量差等原因,只能灌溉一万一千多亩。这几年,他们年年抓紧整修和管理好渠道、田埂,并且建立和执行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制度,因此,没有增加机电设备,灌溉面积却扩大到一万七千多亩,即增加了三分之一。每亩田用电量和水费成本也显著降低。
生产队是否重视加固田埂、管好田埂,以提高田间蓄水保水能力,直接关系到生产队的水费负担,也关系到整个电灌站的灌溉效益。据我们了解,有些地方对此是很重视的,但也有些地方曾经忽视田埂的整修和管理,以致田间蓄水保水能力下降,过去每灌一次水可以保持五、六天,现在只能保持三、四天,并且影响到有效地利用天然雨水。
因此,整修好和管理好灌溉渠道和田埂等田间工程,是当前提高灌溉效益、降低灌溉成本的一个关键。从一九六一年冬开始,苏南很多地方就已抓紧了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以武进县为例,一九六一年冬和一九六二年春,通过灌区渠道的整修、配套等措施,就扩大和改善了电灌面积十万多亩。但是目前这个县渠道不配套、渠道建筑物不全的,还占到电灌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其它一些县也有类似情况。现在,一个以继续整修灌溉渠道和田埂为中心的农田水利运动,已经在苏南各地展开。
怎样促进渠道和田埂等田间工程的整修和管理?首先需要在干部中做一番思想工作。现在有一部分干部,仍然只重视建站,不重视管理,只重视增加机电设备,不重视整修田间工程。有些干部在电灌站建立以后,认为“反正田里没有水就可以叫电灌站灌溉”,“电灌成本已比机灌低,多灌几次水也多用不了多少钱”。必须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正确思想,自觉地认识到管好、用好现有机电排灌设备,进一步降低机电排灌成本的重要意义。
其次是要认真贯彻水费的合理负担政策。丹阳县在一九六○年以前,采取不管用水多少,按亩平均分摊水费的办法;一九六○年以后,才实行“多用水多负担,少用水少负担”的合理负担政策,以生产队为单位,按用水量或按灌溉钟点计算水费。经验证明,凡是没有贯彻执行合理负担政策的,有些人就不爱惜水;凡是贯彻执行了合理负担政策的,就促进了生产队主动整修渠道,加固田埂,重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重视选择大公无私、工作负责、经验丰富和身体好的人担任管水员、引水员,以加强对用水的管理。
对现有机具的配置进行合理调整有计划地调整灌区规模,建立新站
灌区的布局,包括灌区的规模、灌区内机具的配置是否合理,也同灌溉效益大小、灌溉成本高低有很大关系。这在电力灌溉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
苏南各地的灌区布局有很多是合理的。但是,这几年电灌的发展很快,有的电灌站是在抗旱排涝斗争中突击兴建的,没有经过周密的规划设计,加以当时经验不多,知识不足,因而有一部分灌区的布局,存在着若干不合理的状况。从一九六一年冬开始已经作了一些调整,现在还在继续进行调整。
很多材料说明,如果把灌区内的机具配置得更合理一些,就可以使灌溉效益大大提高。
根据苏州专区的调查,由于不适当的把高扬程水泵用于低扬程地区,就浪费了电动机三千多马力,约占全专区用于农田排灌的电动机马力的百分之七。这个专区有一百多台、六千三百多马力的电动机,拖的是五点五米高扬程的水泵,而地区的扬程只有三点五米至四米。拖五点五米扬程的水泵比拖三点五米至四米扬程的水泵,一般要多用一倍的动力。现在他们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对这些扬程不相适应的水泵进行改造或调整。
一些机电灌溉站的装机容量同灌溉面积不相适应。例如武进县闸北电灌站的灌溉面积二千三百多亩,却装有三台三十马力的电动机、二台十二吋水泵和一台十四吋水泵,每马力的灌溉指标二十六亩,只有现在全县已经达到的平均灌溉指标的一半左右。只要加以合理的调整,就会节省出不少动力,并且使灌溉成本降低。
有了先进的机电排灌设备,还需要有适当数量的旧式提水工具相配合。例如秧田,是小块的、分散的,秧苗又非常娇嫩,特别需要浅水勤灌,用机电灌溉不仅成本很高,而且不利于对秧苗的精心培育。又如在一个灌区内,总会有一些零星的、边缘死角的小块高地,灌水比较困难或者灌不到水。这些,现在还是用水车灌溉比较合理。这里有些地方曾经认为只要有了机电设备,就可以完全不要水车,忽视了对原有水车的维修和利用,以后接受教训,每个生产队又恢复了一、二部水车。
对一些规模不适当的电灌站有计划地进行调整,是必要的。据我们在武进、丹阳等地了解,有的电灌站规模太大(有一个电灌站负担灌溉三万多亩的),站址选择不当,输水渠道太长(有从干渠输水到田长达十多里的),灌区内地形复杂,灌水要挺高送远,造成灌水困难、用水浪费和一些队与队之间用水的矛盾。这两个县在一九六一年冬已经开始了调整,分建了若干新站,效果一般都很好。
在调整灌区规模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武进县的同志着重向我们谈到了两点:
一、电灌站的规模大小,要因地制宜,要看水源、地形、作物和管理水平等条件,不能笼统地认为凡是大站都不好,小站都好。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老灌区,首先要从整修灌溉渠道和改进管理工作着手来解决问题,不要任意拆大站建小站。武进县有不少灌溉一万亩左右的电灌站,经过整修渠道、机具配套和改进管理以后,不仅解决了这些灌区内一部分农田灌不到水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用电,降低了成本。相反,有个别地方曾经发生任意拆大站建小站的现象,反而增加了资金、器材、劳力的负担。
二、对于一些确实需要分建新站的灌区,必须统筹安排,要分期分批地量力而行。要合理调整和充分利用原有设备,不要随意增加装机容量;特别是必须有严格的国家计划观念,不能在计划以外盲目建站。否则会影响国家对电源、器材供应等的统一安排,也会使这些新建的站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工业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机器的选型、定型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修理质量,合理调整修理价格
提高机电排灌效益,降低机电排灌成本,有些问题需要工业部门更好地支援才能解决。这主要是:如何使机器的型号、规格更适合农村需要?如何使机器产品质量提高?如何使机器修理质量提高、价格降低?如何整修一些布局不够合理和质量较差的输电线路等等。
这里的有关单位正在从各方面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武进、丹阳、宜兴、吴江、昆山、江阴等县已经按照国家的计划,有重点地、分期分批地对一些输电线路进行比较彻底的整修。
比如:常州、无锡等市的一些工厂,已经把主要力量集中到提高产品的质量方面,并且按照国家的计划,试制或生产一批小马力的柴油机、小型的变压器,以适应农村机电排灌调整的需要。
比如:苏州专区已经对全区十一个农机修理工厂的修理质量和修理价格进行了调查,制定了统一的修理质量标准,同时适当降低了一百二十种常修配件的修理价格。
比如:各地已经开始对现有机电设备的型号、质量和使用效果,进行比较细致的普查,进一步了解哪些型号的机器经济效果最好,哪些型号的机器经济效果不好,哪些需要改进,哪些应当淘汰,以便更好地做好机器的选型、定型工作,同时使安排今年配件的生产更切合当前农村的实际。
这些工作做好了,对于支援农村提高机电排灌的效益,将会有很大作用。
机电排灌设备的修理工作,现在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强修理力量,苏南各地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像常州、无锡等市,已经在一些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比较好的机械厂中,增加了生产排灌机械配件的力量;在冬春机械修理工作量比较大的时候,还安排了这些工厂负担一部分修理任务。这些努力,都已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这些工厂的主要任务是试制和生产主机,常常难于把足够的力量用到当前的配件生产和机械修理方面去,而专门负担修理农业机械的工厂,在无锡、常州都只有一、二个小厂,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至于县的修理厂,像苏州专区一些基础比较好的修理厂,也缺乏若干必要的化验设备、检验设备和精密机床,工人的技术水平也比较低,平均的技术等级只有二级左右。因此,要进一步解决机器的修理问题,一方面是现有的修理厂要认真改进经营管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近期和远期的需要,进一步合理地调整制造和修理的力量,更有计划地建设修配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