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他们是怎样想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22
第2版()
专栏:

  他们是怎样想的?
  新华社记者 叶世涛 新民晚报记者 黄彰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许多商业人员,他们勤勤恳恳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些人获得了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是什么使他们这样忘我地劳动?他们想的是什么?最近,我们访问了不同岗位上的几位先进人物,从他们的经历和切身感受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是党对我的最大信任
上海市第一粮食采购供应站有个叫卢大保的仓工组长,是共产党员。他从一九五三年担任粮食保管工作起,和组内同事经手的粮食,何止亿万斤!但是在他值班工作的八年多来从未发生一件粮食霉变责任事故。而且他管的又是露天货场,任何天气变化对粮食都有影响,这在粮食保管工作中更为少见。
去年八月二十七日,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三时左右突然乌云四起,狂风大作。卢大保奔走在粮囤之间,查看防雨油布盖得牢不牢,蓦地发现一百零四号粮囤顶上有块油布的搭扣松了,一边已被狂风卷起,眼看几千包粮食要被大雨淋湿,他立刻一个箭步窜过去,爬上二层楼高、光秃秃的粮囤。这时大雨倾盆,雷轰电闪,风势猛烈,两脚根本站不住了,他紧紧抓住搭扣,全身扑在油布掀开的地方,挡住瓢泼似的雨水。等大家赶到,扎牢油布,卢大保已经浑身湿透,冷得发抖,但他却毫不介意。
像这样爱护粮食的事迹,在卢大保身上可以说出很多。所以站里的同志称他“爱粮如命”。一年到头,卢大保几乎天天守着粮囤。他就住在货场边的小屋里,起得早,睡得迟,有时半夜还要悄悄起身看望天色;拿着电筒在粮囤周围兜几圈。
在卢大保的心目中,管好粮食这件事,比他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重要。这个硬汉子在旧社会吃了整整二十四年苦。当时,他家里种田,但是没有饭吃。为了吃一口饭,他进过难民所,做过学徒,拉过人力板车,当过小工……受尽折磨,始终未能求得一饱。谈到这些,他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不会有我今天的卢大保。党将保管粮食这份重担交给我,这是党对我的最大信任。过去,有谁会将这么多粮食交给我管呢?现在,我们做了主人,手里经常管着几千万斤粮食,这些粮食有关一两百万市民的吃饭问题;再说,这些粮食种出来,要花费农民兄弟多少心血,我怎能让它受到一点损失呢!”
锅里有 碗里才有
有人认为老皮匠居三宏“太傻”,说他同别人拿一样的工钱,做活何必如此卖力。
居三宏在黄浦区制鞋合作商店的三百多个组员中,工作确实最认真。他的鞋摊摆在北海路、浙江路口,商店规定早晨七点半出摊,下午五点半收摊。但是居三宏七点左右就在摊头上埋头做鞋子了,晚上总要做到五点半以后。
居三宏到商店领皮料,总是有啥用啥,领来小料和边角零料,宁可麻烦些,做到大料大用,小料小用,物尽其用。去年整整一年,他只领过一把皮刀。按照商店规定,除整张皮革外,做一百元生意,材料费可以用二十五到二十七元,居三宏却经常不超过二十三元。
居三宏不承认自己“傻”。他常常对人说:“我虽是个大老粗,做事情总得是非分清。我在旧社会做了三十年皮匠,处处被人瞧不起,在马路边摆个小摊头,还要向流氓送钞票,辛辛苦苦做一天,肚皮还吃不饱。解放以后,顾客称我老同志、老伯伯;有一次生了急病,政府送我进医院,医药费要几百元,政府照顾我,给我减费。如今同业组织起来,生活安定,工作安心,要晓得,只有锅里有,碗里才有,只有把合作商店搞好,才是走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去年,有一时期生意忙,有人说不如离开合作商店,自己摆摊头,多赚些钱。但是居三宏毫不动心。生意忙,有时他白天来不及做,晚上带回去叫老伴帮助做,满足顾客的需要,收下来的钱,照样全部上缴。
省一分钱就多一分积累
黄浦区废品商店有个老管家,他有几个出名的
“小仓库”。在这些“小仓库”里,除了一般新的用品以外,还有不少旧东西。这里放着打补钉的旧胶鞋、工作裤,大大小小的纸条子,发了锈的大头针;在墙边竹竿上,挂着一块块洗清爽的碎布;一只纸盒里,放着一大堆用过的圆珠笔芯……
这些东西,零零碎碎,但都是老总务员、共产党员包庆斌的“宝贝”,它们的用处可不小呢。请看,店里四十个打包工人和运输工人,连续三十三个月没有添新工作服,十八个月没有添新工作鞋;职工用的好些办公用品,都难得买新的。不久以前,店里财务部门来了十一个练习生,每人要一台算盘,包庆斌说:“我这里有。”他一下子就从“小仓库”里拿出十几台旧算盘,有的算盘珠已残缺不全,他拼拼装装,装成了十一台完整的算盘。这批旧货是他四年前从各部门不用的东西中收集起来的。
包庆斌觉得自己是商店后勤部门的管家人。管好家,就要讲究勤俭节约。家里多花一分钱,只是私人的事;企业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的财产,省下一分,国家就多一分建设资金。全国像他们这样的企业千千万万,大家省一点,就是一笔大数目,这可不是小事情呀!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他点滴都要打算,既要保证企业经营需要,又要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 × ×
上面三位同志尽管各人情况不同,但是他们的思想上,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处处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在平凡工作中做出不平凡成绩的答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