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帝国主义集团加速走向四分五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24
第4版()
专栏:观察家评论

帝国主义集团加速走向四分五裂
最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各个方面的矛盾连续迸发,明争暗斗异常激烈,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呈现出一幅四分五裂和一团混乱的图景。
不久以前发生的布鲁塞尔谈判的破裂,是战后帝国主义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自从苏伊士运河事件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正面冲突的一次空前猛烈的爆发。这一冲突,表面上是由于法国拒绝英国参加“共同市场”而引起的,实际上它反映着西欧国家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的尖锐化和表面化,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已进入了法国在西德的支持下同美国公开争夺西欧霸权的阶段。
法国拒绝英国参加“共同市场”,是针对着美国以控制西欧为目标的“大西洋共同体”计划的一个猛烈的回击。戴高乐对这一点讲得很清楚。他说,英国的参加和其他国家的参加“共同市场”,将使西欧成为一个“依赖于美国和受美国控制的庞大的大西洋集团”,它将倾向于把西欧集团吞没。这是想凭借“共同市场”以称霸西欧的戴高乐所不能容忍的。他公开提出要建立一个“欧洲人的欧洲”,也就是一个排斥美国势力的欧洲。因而,在美国加紧胁迫“共同市场”国家接纳英国以及英国也加紧步伐要挤入“共同市场”的情况下,戴高乐遂采取断然措施,关上了“共同市场”的大门。这样,就使美国控制西欧的计划遭受到严重的打击。
美国与西欧国家之间,特别是同法国之间,控制与反控制斗争的尖锐化,并不仅仅表现在布鲁塞尔谈判破裂这一件事情上。这是牵涉极为广泛、也极为深刻的一场全面的实力较量。
人们知道,戴高乐在关闭“共同市场”大门的同时,还一口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并毫无反顾地大力发展法国的“独立核力量”。据消息报道,戴高乐政府将在今年年底建成法国的“第一支核打击力量”。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是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垄断地位遭到公开挑战的情况下,借以勾消英国和法国的“独立核力量”,以便在军事上继续控制帝国主义阵营,特别是继续控制西欧的一个手段。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近几年来美国经济力量的相对削弱,它对帝国主义阵营的控制,越来越多地要依靠它的核垄断地位。固然,肯尼迪在拿骚会谈中迫使麦克米伦接受了他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在阻挠英国发展“独立核力量”方面取得了部分的成功。可是,法国的拒绝却依然不能不是肯尼迪的一个重大失败。因为,在帝国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中,核军事力量就意味着“实力地位”。戴高乐不顾一切地反对美国的核垄断、发展自己的“独立核力量”,这表明他在同美国争霸的道路上是已经走得多末远了。
不仅如此。在法美的激烈冲突中,戴高乐还通过与阿登纳签订法国与西德的“合作条约”,把巴黎—波恩轴心以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加强了法国在帝国主义阵营中的政治地位。在美国的扶植下,在经济上已经恢复起来,在政治和军事上力图东山再起的西德,是帝国主义国家权力角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力量。美国在战后的年代中,向西德的垄断资本和军国主义势力大量输血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利用它作为反社会主义阵营的马前卒,另一方面也是想把它作为控制和牵制西欧其他帝国主义的一个工具。然而,事与愿违。羽毛丰满起来的西德垄断资本和军国主义势力,却同公开同美国争夺西欧霸权的戴高乐一步一步地加强了相互的勾结。尽管西德目前在许多方面还要依靠美国,阿登纳也口口声声表示西德“不会削弱”同美国的“合作”,但是,巴黎—波恩轴心的加强,显然是戴高乐敢于向美国进行反击的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帝国主义阵营,由于西欧“共同市场”的成立,本来在经济上就已分裂为“六国”(即“共同市场”)和“七国”(即英国为主的欧洲小自由贸易区),以及美国等三个集团,现在法国和西德又以条约的形式结成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全面合作”的联盟,这不能不使帝国主义阵营的分裂趋势更为加深。
另外,法国还同佛朗哥西班牙加强了军事“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同西班牙的关于延长军事基地协定的谈判被推迟了,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吉尔帕特里克临时取消了他对西班牙的访问。这也就是说,戴高乐在西班牙也扩大了他的影响。
除了对西欧的争夺,美国和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在非洲的斗争也是异常激烈的。战后以来,美国依仗着它财雄势大,不断向非洲的英、法、比等殖民国家的势力范围渗入,并遭到后者的节节抵抗。法国特别是通过一些非洲国家同“共同市场”的联系国的关系,竭力保持它在非洲的势力范围。新老殖民主义者的这种斗争,在刚果甚至演成不断的公开火并。今年年初,美国又在“联合国军”的旗帜下,以武力夺占了资源富饶的加丹加。多哥的武装政变,有着美法争夺势力范围的蛛丝马迹可寻。法国拒绝英国加入“共同市场”也表现了对美英企图通过“共同市场”进一步渗入它在非洲的势力范围的抗拒。
总之,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最近一次的爆发,不仅在规模和程度上是战后以来最剧烈的,也不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矛盾的全面爆发,而且它是以争夺北大西洋军事集团的基本战略基地西欧为斗争的焦点,因而就带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在帝国主义阵营中统治地位的性质。正是因为这样,美国统治集团的首脑人物不断发出惊慌失措的号叫。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指责戴高乐是“反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人;美国财政部长狄龙说,“我们(指西方阵营)现在在欧洲有分裂”;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赖特则不禁哀叹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主要外交政策所遭到的最严重的挫折,而且也是它所遭到过的一切挫折中最重要的一次”。由此可见,帝国主义阵营的这次冲突,对美国的创痛是如何的深重。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这场激烈的搏斗,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总危机加深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美国不断向西欧扩张,压榨它的盟国,所必然要引起的反抗。
人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帝国主义者代替德、意、日法西斯的地位,一直在全世界进行扩张的政策。美国统治集团狂妄地把二十世纪下半期称为“美国世纪”,竭力企图独霸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一个空前未有的大帝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它在反苏的名义下,首先向英、法、德、日、意原来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实行侵略、吞并或控制,同时,它也利用第二次大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独一无二的优势和它的竞争者削弱的条件,把英、法、西德、日、意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放在它的控制下,并对这些国家实行无情的压榨。美国在战后所推行的“统一欧洲”的计划,实际上就是要把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置于它的直接控制和奴役之下的计划。它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其他所谓“援助”的手法,渗透到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去,把它们变成它的销售和投资市场,并以组织北大西洋军事集团等军事联盟的办法,来加强它对西欧的军事和政治的控制。西欧国家对美国控制欧洲的计划,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抗。然而,由于战后初期美国和西欧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悬殊,特别是西欧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使它们不得不暂时忍受美国的控制和压榨,接受美国在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地位,但是在这些国家同美国之间一直在进行着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
近几年来,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力量的对比迅速地起着变化。法国等在战争中大大削弱了的国家恢复了元气,西德、意大利和日本等战败国也重振了它们的军事和经济潜力。尽管到目前止,在帝国主义阵营中,美国仍然是一个最强大的国家,不仅资本力量还相当雄厚,而且拥有着对其他“盟国”的军事优势,但是,西欧国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对美国绝对依赖,而且逐渐形成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力量。因此,比较相对地强大起来的西德和法国,以至意大利,自然不甘心继续容忍美国给它们安排的、作为美国卫星国的可怜命运,它们不能不按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帝国主义国家一定要根据力量对比来分割世界的原则,在势力范围、政治和军事地位等方面都取得同它的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地位。“共同市场”的成立,就是西欧国家为了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谋求重新瓜分世界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的矛头很显然首先是针对美国的,它反映了日渐强大起来的西欧国家在走向同美国分庭抗礼的道路。
西欧“共同市场”不仅是一个经济集团,并且也正在朝着政治联盟发展。这就是“共同市场”国家计划的所谓西欧的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虽然,“共同市场”国家在政治“一体化”方案的设计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可是,戴高乐和阿登纳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妥协。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就大力地推进他的“小欧洲”计划,以抗拒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因而,西欧“共同市场”经济上的发展,以及它向政治和经济“一体化”方向的前进,都不能不引起美国帝国主义的极大的不安。美国总统肯尼迪早就叫嚷西欧“共同市场”是关系美国兴衰的一个严重的挑战。肯尼迪政府应付这个挑战的对策是:在经济上,一方面加紧在“共同市场”成员国中投资设厂,以资本输出来达到控制“共同市场”的目的,另一方面提出所谓扩大贸易法,设法拆掉“共同市场”的堤防,为美国商品打开出路;在政治方面,积极支持英国参加“共同市场”,从内部来削弱法国在这个集团中的影响和地位,并把“共同市场”融合在美国所设计的“大西洋共同体”中;在军事上,千方百计保持美国在西方阵营中的核垄断地位,阻挠西欧国家拥有“独立核力量”,以便由它掌握北大西洋集团的决策权力,使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屈从于美国的全球侵略和战争计划。
肯尼迪政府在古巴事件之后气焰高涨,自以为美国已加强了“实力地位”,公开叫嚷要建立对西方的“更坚强的领导”,“甚至触犯一些神经过敏的盟国也不顾”。近两个多月来,它向西欧国家发动了全面的攻势。美国单方面决定停止试制英美协议合作的“闪电”导弹,沉重地打击了英国建立独立核力量计划。它在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巴黎会议上,对其他“盟国”进一步施加压力,要它们放弃发展“独立核力量”,提供更多常规部队,负担更多军费。它在“拿骚会谈”中,以威迫利诱手段使英国接受了所谓“多边核力量”计划,以图进一步迫使法国就范。它通过外交途径,促使“共同市场”接纳英国参加,同时派出赫脱等人到西欧活动,为扩大美国对西欧出口的计划扫清道路。很明白,美国这一系列专横做法的锋芒,主要是针对着法国。但是美国可以任意摆布其西欧“盟国”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法国在忿懑之余,终于挺身而出,向美国进行了全面的反击,从而正式揭开了同美国公开争夺西欧霸权的斗争。
事实表明,在这场公开的角斗中,戴高乐并非处于弱者的地位。由于近几年来的经济的发展,戴高乐在国内统治地位的加强,以及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结束,法国已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美国统治集团的策士李普曼在二月十八日的《新闻周刊》上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谈到美国的处境时,也不得不承认:“戴高乐之所以使人为难是因为他正处于不需要得到我们帮助的非常有力的地位。”不仅如此,戴高乐还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把持了“共同市场”,从而也增强着他的斗争实力。当然,“共同市场”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意大利和其他小国对于法国和西德的联合,怀有很大的戒心,总想借助英国、甚至美国力量来对它们进行牵制。可是,“共同市场”成立几年来,参加这个集团的各国垄断资本都从中获得了好处。因而,布鲁塞尔谈判破裂后,尽管美国竭力拉拢其他“共同市场”国家,企图孤立戴高乐,并且闹得喧嚣一时,然而归根到底这些国家还是要同法国在“共同市场”中合伙,这就使得美国孤立戴高乐的计划难以收到实际效果。甚至,被戴高乐断然关闭在“共同市场”之外的英国,一面固然怨气冲天,一面却依然还要设法同“共同市场”取得联系,以便有朝一日终于能够挤进去。而在英国所领导的“七国”贸易集团中的奥地利、丹麦等成员国,或者亟于要参加“共同市场”,或者亟于要同“共同市场”取得某种有利的联系。这种情形表明,“共同市场”在目前帝国主义阵营的相互角逐中,还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集团,戴高乐在其中的地位一时也还难以动摇。
另一方面,在这场角斗中,虽然肯尼迪首先发动了攻势,但是他对戴高乐的反击,却不能有多大的作为。这不仅是因为西欧国家已不再那样依赖美国,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经济的不稳,它在某些方面还要依赖西欧国家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在黄金储备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美元的地位就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西欧国家来维持的。同样的,在极力企图扩大出口以改善自己经济状况的情况下,在贸易上,美国也经受不住西欧国家,特别是“共同市场”国家的报复。因而,肯尼迪在遭到惨重的失败之后,一面惊呼“失去西欧对美国利益将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一面又表示不准备对法国采取政治和经济的报复。不仅如此,美国在它在西欧的领导地位受到公开挑战的同时,又在核武器储存和限制棉制品进口的问题上同加拿大和日本爆发了严重的争吵。资本主义世界的反美情绪在进一步发展。这就清楚地表明,美国在帝国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已更加衰落了。
西欧国家同美国争夺西欧霸权的斗争,还只是一个开始。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斗争,如此集中地表现在资本主义的老发源地欧洲,如此激烈地争夺西欧这类工业发达的地区,这还是过去很少有的现象。这表明,由于亚、非和拉丁美洲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是愈来愈缩小了,也表明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主义国家争夺西欧的斗争将会一步一步地更加激烈化。特别是,美国已面临着一次新的经济危机,西欧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停滞或者发展速度减慢,这将使帝国主义国家争夺西欧的斗争更具有你死我活的性质。西欧国家摆脱美国的趋势必会更为强烈,不管美国将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和行动。
帝国主义阵营正在加速走向四分五裂的过程,这是帝国主义一天天烂下去的一个方面。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重重,也反映出了它的困难重重。世界局势正继续朝着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方向发展。肯尼迪之流在高喊什么“世界潮流有利于西方”之类的呓语,完全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