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9阅读
  • 0回复

随笔(两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25
第4版()
专栏:

  随笔(两则)
  小林多喜二
  首先是马克思,其次才是莎士比亚
据说毒可以变成药,然而它本身是毒还是药是不大明确的。但总之,我们理解马克思一事绝不像世人所想的那样是饮毒。正像我们阅读斯特林堡、易卜生和托尔斯泰就明确地了解人类的本质,人们怎样生活,又怎样保持社会各种各样的关系一样,马克思把人类物质的社会实体究竟是什么的现实报告给予了我们。
我认为高?素之氏的近著《马克思十二讲》是让读者能够理解马克思本质的最好读物。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一种专门的学术研究,而且应该是现代社会人的常识。在此种意义上,我想再也不大容易找到这样的书了。
这本书朴素、扼要而又有趣、深刻地描述了马克思的生平,和他从黑格尔吸取来的辩证法,融合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创造出科学的唯物史观,以及阶级斗争等其他主要的马克思学说(这样说好像很复杂,但的确写得很容易看懂)。
我敢这样说——与其先读莎士比亚和歌德,不如先读马克思。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发表)
读哈代短篇小说
最近得到集中阅读十篇托马斯·哈代短篇小说的机会。觉得这里边好的是《悲伤的轻骑兵》、《束发》、《幻女》、《镇上的人们》和《那一夜的晚餐》等篇。任何一篇都是读了之后叫人两三天不胜忧郁而没法排遣的作品。哈代的写法不是剖示人生的一个横断面给人们看,而是带情节的叙述。因此,虽然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做作,实则他是采用非常偶然的挫折来描写人生。作者的态度及其所写的事件都带讽刺,差不多都是(主人公)断送一生的故事。它的内容尽是清一色的男女关系,集中读起来,感到一种老一套的不愉快的倾向。但是,哈代到底是带着女性倾向的诗人,擅长自然描写。他所写的场面,现在仍然栩栩如生一个个浮现于眼前。因此,它那忧郁而绝望的感伤的冷酷的……混合体的余韵,形成了全体作品的印象。
但是,我感到哈代的作品是没有“将来的”。那种作品的作者,能够不发狂而活到八十多岁,在我无论如何总是个疑问。
〔方纪生译〕
  〔译者附记:上面随笔两则译自日本青木书店《小林多喜二全集》第十二卷。除第一则原题照旧,另一则是题为《十三个南京玉》(意云十三个有孔玻璃球)中之一段,题目是译者加上去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