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杜鹃花开遍地红——话剧《杜鹃山》观后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07
第6版()
专栏:

  杜鹃花开遍地红
  ——话剧《杜鹃山》观后感
  朱树兰
从震撼人心的《万水千山》起,话剧舞台上相继演出了一大批反映我国各个革命时期斗争历史的作品,剧中的英雄形象给了广大观众深刻的教育和启示,特别是对解放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来说,通过这些真实的舞台形象,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革命胜利的艰巨,和革命先烈为了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进行战斗的不屈不挠意志。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杜鹃山》(编剧王树元),是这方面的新收获。剧本写的虽然是舞台上多次出现的,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受到蒋介石反动统治血腥镇压的农民暴动,但是作者选择了这段历史中重要的一页作为题材,反映了农民群众在大革命烈焰的辉照下,揭竿而起,自发地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和找寻党的领导,同反革命进行斗争的生活。
“抢一个共产党来”,是剧中感人最深的戏剧场面。杜鹃山的农民领袖乌豆带领群众,扛起大旗,自称“红军铁血团”,但他们“三起三落打不出个名堂”,又觉得“打来打去还是个冒牌货”,在敌人四面围攻,前途渺茫的处境下,最后找到了一条生路:到敌人那里去“抢”一个被捕的共产党员来领导。“劫法场”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过不少生动的描写,话剧《杜鹃山》也运用了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而它是真实可信的。因为蒋介石叛变了革命以后,大批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党不得不转入地下,用乌豆的话来说:“如今共产党都埋名换姓不露面啦,是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儿的秘密组织。咱一无内线,二无中人,到哪里去找?”这样就逼得乌豆他们只能到敌人那里去抢一个了。
剧本成功地刻划了一个充满阶级仇恨,对党忠心耿耿的农民领袖乌豆的英雄形象。他原是一个豪爽、讲义气、不畏强暴的本分农民,是反动统治逼得他无路可走,才反上了杜鹃山。开始,他怀着朴素的阶级仇恨但并不真正懂得它的深刻意义,他的反抗是从个人的仇恨和乡亲们的悲惨遭遇出发的。所以他只希望除了地方上的反动头子毒蛇胆,让杜鹃山的人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心满意足了。反动派的惨无人道的烧杀和党的教育,使他从一个农民自发斗争的首领逐渐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阶级战士。乌豆所经历的自我改造过程是通过生动的戏剧动作和尖锐的戏剧冲突来表现的。第二场,女共产党员贺湘在法场临刑前的一刻,乌豆率领红军铁血团赶来救了她,但已被敌人用毒蛇咬得奄奄一息。好容易才“抢”来一个,这是群众的救星,铁血团的带路人,一定不能让她死。乌豆毫不犹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吸出贺湘手臂上的蛇毒。这个行动充分显示了乌豆对党的衷心向往,他从三起三落中深深体会到没有党的领导,光是从外表上学着红军的样子是干不起来的。
乌豆舍命救贺湘的行为,感动了他的同伴,也感动了台下的观众,这也就是作为一个农民领袖的乌豆,受到群众拥戴和观众敬爱的缘故。
共产党员贺湘来了,她带来了党的政策和要求,必须把这群自发斗争的农民,改造成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阶级队伍;代表党的贺湘和农民领袖乌豆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系列的冲突。紧接的第三场,剧本出色地写了斗争的第一次交锋。矛盾是从释放俘虏还要发给路费,保护商人的正当买卖等接二连三的事件展开的,最后在该不该责打一个替地主运送粮食的长工身上爆发了。贺湘抓住穷苦农民谁都为土豪劣绅干过活,难道都该挨红军的扁担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使队员们特别是乌豆认清了劳动人民都是“一根藤上的瓜,一条船上的人”。当乌豆两手抓住贺湘的双臂诚挚地喊出了一声“党代表”,转过身又对长工叫了一声“好兄弟”时;乌豆开始变化了。剧本突出地描写了乌豆勇于承认错误和服从真理的态度,因此这个人物的豪爽耿直性格就更加可敬可爱了。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在后面的戏里没有集中深入地来写乌豆的思想发展和感情变化,而将笔锋分散到他和贺湘关于战略思想的争论,以及队副温七九子的叛变上,戏的主题思想便不能贯串全剧,给观众更有力的启示。演乌豆的演员安冉,曾在《降龙伏虎》中成功地塑造了金德隆的形象。这一次他所创造的乌豆的形象同样是动人的;他体现了一个粗犷、纯朴而又热情洋溢的农民领袖的性格,演得朴实感人。
剧本中的几个次要人物:革命下一代杜小山、红军铁血团队员郑老万和老地保等,作者用笔不多,他们的性格也都闪出了火花,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杜小山的祖父和父亲都因为闹革命死在反动派手中,使他小小的年纪心中便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天真地独自一个人干起来了。他的出场是很吸引人的。他,乱蓬蓬的头发,破烂的衣衫,手里端着从敌人那儿搞来的一支老套筒,忽然出现在山头上。听听下面他和乌豆的对话吧:
杜小山:缴枪不杀,红军优待俘虏!
乌豆:红军?你是哪一路红军?
杜小山:红军就是红军!……
杜小山:站远一点,你是哪一部分?
乌豆:我们是红军……
杜小山:红军!你们也是红军?那你们
怎么没有镰刀斧头红旗,也没
有红五角星啊?他的举动和短短几句话,把一个满怀革命热情、勇敢机智、带些稚气的革命下一代活现在舞台。遗憾的是作者让他在一场错误的战斗中不必要地牺牲了;他是革命的接班人,观众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应该像象征着革命力量一天天壮大的杜鹃花儿一样开得更加红艳,活得更有意义。演员贾九霄生动地创造了这个英雄小鬼的形象。
戏中对贫雇农出身的老农、后来成为一个坚强的红军铁血团队员——郑老万的描绘,是通过几个富有特色的细节勾画出来的。例如:他从反动派的靖卫团手里被解救出来后,乌豆集合队伍时,郑老万磨磨蹭蹭地挨了进来,站在排尾,自动报数:“我第六!”乌豆指出他还没有被批准,郑老万非常坚决地说:“白的要杀我,红的不要我,叫我上哪?我第六。”好就好在这两个“我第六”,它表示了郑老万——一个受尽欺凌,迫切要求革命的普通农民的行动和决心。老演员邵华,一向擅长演反面人物,解放十三年来还是第一次饰演农民,演得不错,说明他的戏路很宽。
党代表贺湘是剧中的重要人物,她关系到乌豆的成长和红军铁血团的生存壮大。她在同乌豆等人为惩治长工而发生的冲突中显露了感人的光彩,可惜以后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采取团结、说服、斗争的方式帮助乌豆进步表现得不够,而按自己的意志发号施令则又较多。这个人物写得不是那么丰满,也缺乏个性特征。戏里面作为反面形象出场的温七九子,本是一个地主阶级出身的县衙门的文书,他叛变革命并不是因为革命路线的错误问题,而是由于他根本就害怕革命,害怕斗争,所以从他口中说出“革命低潮也该走到头啦”一类话,显然和他的身份不合了。我觉得剧本对这个人物的刻划是不够准确的。
尽管目前《杜鹃山》这个剧本还存在一些缺点,但并不能抹杀它现有的成就。相信经过剧院的不断演出的改进和作者的进一步加工,一定能够趋于完整,并对观众发生更深刻的教育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