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卓玛央金——西藏一个翻身女农奴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09
第2版()
专栏:

  卓玛央金
  ——西藏一个翻身女农奴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郭超人 罗桑悦西
没有金色的太阳,哪有星星的光亮?
——西藏翻身农奴的歌
事情要从过去的年代说起。
门砰然一声被踢开了,农奴主带着打手们冲了进来。年迈患病的老阿妈昏迷不醒地躺在屋角的地上,年轻的女儿恐惧地站在一旁。农奴主在秋收时夺走了全家的全部收成后,又来催逼那笔谁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而且是永远还不清的债务。房屋里空空荡荡,除了一堆堆破布烂草,几乎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农奴主的打手们把全屋翻了个遍,最后从炉灶上端起仅有的一只茶锅,揭起了老阿妈身上仅有的一条破藏被。老阿妈的女儿含着泪水跪在农奴主面前,哀求老爷发点慈悲。但是,农奴主却挥动皮鞭来回答她,打得她皮破血流……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老阿妈的女儿正坐在我们的面前。她的身上再也找不到往日的影子了:她现在身材健壮,脸颊又红又黑,明亮的眼睛里透露出奕奕的神彩。这就是卓玛央金——拉萨市达孜县的模范乡拉木乡的模范女乡长和党支部书记。
拉木乡在拉萨市东六十多公里。过去,全乡的二百四十多户农奴和奴隶,和卓玛央金一家一样,全家全年收成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要被农奴主刮走,他们自己只能靠吃野菜和草根过活。卓玛央金一家是当地最贫苦的家庭之一,阿爸在支付了几十年乌拉差役后被农奴主打死了,她本人又继续顶替阿爸为农奴主当差。
民主改革后的短短四年,拉木乡经历了不平常的变化。四年前,全乡有一百八十九户是缺粮户。现在,除了九户缺乏劳动力的孤老户外,其余户户有余粮,全乡一千一百四十人平均每人有粮食四百五十斤左右。过去许多凄居在风雨飘摇的陋舍里的贫苦农奴和奴隶,在这四年中修建了新屋七十三间,经过整修的房屋有九十一间,全乡户户人有房,畜有圈。生产工具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全乡仅铁犁就增加到三百四十多具,小型农具增加到几千具之多,耕牛增加到二百四十多头。
短短的四年,在卓玛央金的生活道路上,也是一段飞跃。卓玛央金有了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房屋,同一个知心的翻身奴隶结了婚,建立了温暖的家庭;同时坚定地跟着共产党,参加了建设家乡的艰巨斗争,自己也在斗争中受到锻炼而成长起来。她在这四年里由一个女农奴到担任农会主任、乡长,还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乡党支部书记。在这个乡的各个村庄里,一提起乡长和支部书记卓玛央金,人们便会不约而同地翘起大拇指夸奖她。
从分得土地的第一天起,卓玛央金便同广大群众一起为迅速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展开了艰巨的战斗。卓玛央金除了担负领导工作外,每年还要抽出二百一十多个劳动日来参加农业生产。四年来,全乡近四千克(一克约等于一亩)土地,粮食平均产量连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一九五九年以前,这里每克土地产量最高不过是三四克(一克约二十五斤),现在,每克土地产量都达到七八克左右,高的在十克以上。人们清楚地知道,为取得这样的成绩,卓玛央金曾付出了多大的劳动。
一九六一年夏天,拉木乡的禾苗正在分蘖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少见的干旱,土地干裂了,禾苗的尖端开始发黄,眼看收成就要受到致命的影响。人们有的急得在田岸上放声大哭,有的蹲在家里听天由命。这时,卓玛央金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连夜召开了全乡群众大会,动员大家立即投入抗旱斗争。她本人第一个背着水桶出发,从拉萨河把水背上了高陡的山坡地。在她的带动下,全乡男女老少一齐出动,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终于救回了六十克山坡地的禾苗。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全乡山地的灌溉条件,卓玛央金又和全乡人民一道寻找水源,他们修建了七个小型水库,为八百多克历来缺水的旱地解决了灌溉问题。这一年,拉木乡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要建设崭新的生活,不仅需要彻底摧毁旧的制度,还要敢于根除一切旧的束缚。过去,农奴社会的封建迷信观念,在妇女的双手上套上了枷锁,“男不锄草、女不扶犁”,几乎成为西藏千百年来铁定的法规,说什么妇女扶了犁,耕牛就会死去,土地就会减产,灾难就会降临。卓玛央金在担任农会主任和乡长后,特别注意打破这个迷信,发挥妇女在生产上的作用。她第一个走到田间,第一个扶起犁把,第一个?喝耕牛翻开泥土。在她的带动和教育下,拉木乡出现了二十八名熟练的女犁手,大大加强了全乡的农业生产。一个名叫茨仁的妇女,在三十多年前,由于家庭缺乏男劳力给领主当差,她自己不得不去顶替为领主扶犁耕地,但是,农奴主却说她“违反教规”,把她打了几十皮鞭。从此,茨仁再也不走向犁边一步。民主改革后,茨仁的女儿、二十四岁的阿列却在卓玛央金的帮助下,扶起犁把学会了耕地,做了她阿妈一辈子所不能做的事。
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十分了解劳动的意义,有些人渴望幸福,却不知道要辛勤地劳动才能获得幸福。卓玛央金深入向群众宣传党的发展生产的政策和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乡里有个过去在领主家里当家奴的人,名叫克绕,他在农奴制度下受尽了痛苦,民主改革后,他想这下子要好好享享福了。他很少参加劳动,夫妻两个在几个月里就把一年的存粮吃得干干净净,然后伸手向政府要求救济。卓玛央金耐心地告诉他们说,“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争取。”她领着克绕夫妻走过全乡各户的田地,让克绕看看:同样的土地和种子,却长出了两样的庄稼。女乡长的具体帮助终于使克绕夫妻了解到自己不爱劳动的错误。今天的克绕完全不同了,他全家去年除了口粮、种子和饲料外,还有余粮十五克多。类似克绕这样不爱劳动或不会劳动的人,在民主改革初期这个乡有六十多个,现在他们都成了农业生产上的积极分子。
卓玛央金深深地懂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时时刻刻和群众站在一起,要关心群众的生活。拉木乡有一位七十三岁的老妇人白玛拉姆,过去在农奴制度下沿门乞讨,在流浪中度过了大半辈子的岁月。民主改革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卓玛央金帮助她在拉木乡定居下来,为她分配了房屋和土地。为了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卓玛央金在繁忙的工作和劳动之余,亲自为老人背米、扫地、生火、煮茶,有时甚至亲手把饭菜喂到老人的嘴里,就像老人的亲生女儿一样。对于拉木乡各个村庄的农牧民来说,卓玛央金不仅是他们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他们的知心人。
最近,拉木乡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民主选举。在全乡五个选区的选举大会上,六百六十三位选民一致选举卓玛央金继续担任他们的乡长。人们敲锣打鼓,把一条条雪白的哈达挂上她的双肩,为她祝福。这位年轻的女乡长激动地对选民们说:“一个女农奴能成为一个乡的乡长,这在过去是连做梦也想像不到的事。感谢党和毛主席,是党和毛主席为我们全体西藏人民,特别是西藏妇女开辟了今天这个崭新的时代!” (本报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