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四海为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11
第4版()
专栏:

四海为家
柳笛
去年秋天,我在延安遇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共青团员黄根品。黄根品是在杭州美丽的西湖边上长大的,可是如今他却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安家落户了。那是一九五六年,在延安召开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的时候,黄根品作为杭州市的代表来到这里。他目睹陕北地区急需植树造林的迫切任务,于是便向党申请留在延安,绿化延安,把革命圣地打扮得和杭州一样美丽。几经寒暑,黄根品克服了种种困难把从外地移来的松柏、杨柳和从杭州带来的水杉、银杏种植在宝塔山上。现在,这里的松柏等树长得郁郁苍苍,生气勃勃;黄根品也和这些树木一样在延安扎下根,成了亲,有了第一个孩子。有人问他:为什么愿意在陕北安家落户?黄根品回答得响亮:“好男儿要四海为家!党需要我到哪里去,哪里就是我最美丽的家。”
真是一语落地,叮当作金石声!在黄根品这样有觉悟的青年人看来,家乡虽美,西湖虽美,而在艰苦环境中所从事的革命事业更美,在党最需要去的地方生根、开花,这开出的花,比任何花朵都更美!
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本来就是最壮丽、最绚烂的事业。普天之下,四海之内,哪里有党的事业,哪里就是最美好的地方。这是不因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我们常把整个革命的集体,称之为“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按照需要从北屋搬到南房,从东厢迁到西廊,不是很平常的事吗?重要的是,有了对这个大家庭的爱,有了对整个革命事业的深厚感情和责任心,就能够随时随地适应党和人民的需要,无论到任何艰苦的地方去,都能够像柳树一样,在党的阳光照耀下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成为有用之材。
在这一点上,所有的青年人都要向黄根品学习,向老一辈的革命者学习。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哪里是我们的家呢?我们没有家。可以说,一身轻装,一个背包,便是全部家产。只要党一声召唤,背起背包,到处为家,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和群众打成一片,再困难、再艰苦,也和群众一起完成党的使命。今天的胜利,也正是这样取得的。一个很浅近的道理:任何丰硕的果实,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任何美好的事业,都要献出艰苦的代价。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要想为祖国的建设尽一点责任,要想对革命的事业做出贡献,那么,面对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挑肥拣瘦是不行的,拈轻怕重是不行的,逃避困难更是不光荣的。正确的态度,只能是:志在千里,四海为家,担子拣重的挑,任务拣重的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