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初上征途——一个归国华侨女青年研究预报洪水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12
第2版()
专栏:

初上征途
——一个归国华侨女青年研究预报洪水的经过
新华社记者 柳梆 祖高
从飞机上俯瞰天山群峰,只见一片无垠的积雪,如同波涛起伏的银色的海洋。每当夏季,冰雪融化,雪水流到山下的许许多多大小河流里,灌溉着新疆的千里沃野和肥美的草原。但是,每当大量融雪时,洪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往往又会冲坏渠道、淹没良田、毁坏房舍,造成巨大的灾害。千百年来,新疆的各族人民都在盼望:什么时候能够正确地预知洪水要来,及早采取措施加以利用或防范呢?
这个愿望,现在得以开始实现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的青年研究人员杨针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几乎是独立的探索,初步找出了能及早预报因冰雪大量融化而造成的洪水的方法。
杨针娘是一九五三年从印度尼西亚归国的华侨,一九六○年从华东水利学院毕业以后,被分配在中央水利电力部工作。她曾经几次要求把她下放到基层去锻炼锻炼。一九六一年三月,她的这个请求如愿以偿了。可是当她知道领导上要调她到冰川冻土研究室的时候,心里又产生了矛盾:冰川冻土在国内外都还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研究下去会很有意思;可是毕竟自己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热带海边度过的。那时,关于冰雪的概念,只是从书本上和电影中获得的,回国以后生活上最感不惯的也就是怕冷,想不到今后这一辈子却要去同冰川雪山打交道。她怀着不安的心情来到兰州,走进了冰川冻土研究室。研究室的领导人施雅风却好像猜透她的心事似地对她说:“你在学校学的是水文,毕业设计搞的是长期水文预报。这很好,我们考虑让你驾轻就熟,分配你到新疆研究玛纳斯河地区的洪水预报工作。”杨针娘欣然表示乐意接受这一分配。施雅风接着又指着桌上的一份文件,告诉她:“这是一九六○年我们提出的初步方案。根据新疆河流的特点,我们打算不采用降水预报和相应水位法这些办法,而直接利用大气环流和高空气象因素来拟订洪水预报方法。就是说:把水文预报和气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争取较长的预见期。当然,这只是一个探索性的课题,能否行得通和怎样才能行得通,就要靠你的创造性劳动了。”
杨针娘听了这一番话,真是又欢喜,又担心。她踌躇地表示:“要是大伙一块儿干,我可以跟着学。这样单枪匹马,我怕挑不起这副重担子。况且我缺乏气象方面的专业知识,干不好岂不误了大事。……”
“只要你认识到这是一件‘大事’,就一定能够办好它。”施雅风接着详尽地给她阐述山区洪水预报对新疆农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最后说:“就这样决定吧!我们先送你到气象局学习。有困难大家会帮助你。初上阵的战士多半有点胆怯,放上几枪就会好的。”
学习了一段时期的气象基本知识之后,杨针娘来到了乌鲁木齐。八九月间,正是玛纳斯河的大汛期间。杨针娘的心也像玛纳斯河一样,波涛翻滚。她的面前摆着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年的一大堆气象水文资料,要从中找出洪水发生的规律,以便提前作出预报。她孜孜不倦地反复分析,先后做了二十二个方案,但是洪水的规律仍然没有找到。她推开那堆恼人的资料,想收拾行李回兰州。可是使她犹疑不决的是:“回去时怎样向领导交代呢?”她记起八年前踏上祖国神圣的领土——广东深圳时所听到的第一句话:“欢迎海外侨胞回来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次从北京到兰州到乌鲁木齐,沿途所见所闻,扩大了她的眼界,使她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信念更加坚强。她一方面惊叹祖国的大地是如此辽阔壮丽,一方面又为自己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改变干旱的事业而感到自豪。然而现在,怎么能用自己的行动来宣布自己的信念的幻灭呢?这不仅是回去怎样向领导交代的问题,而是怎样向新疆各族农牧民交代的问题,同时也是怎样向自己的理想交代的问题啊!
想通了这些,杨针娘决定再作尝试。她怀着沉重的心情把“失败”的消息告诉了水文总站的周聿超工程师,希望他能给出个主意。
“做了二十二个方案没有找到规律,并不等于就是失败。恰恰相反,这里面已经孕育着成功的因素。利用大气环流和高空气象因素预报洪水,国内有的地区已经试探出一些方案。新疆的河流大多源短流急,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作洪水预报。在探索中,你既然已经证明有许多途径是走不通的,那末,剩下来的能够走得通的途径不就相对地增加了么?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的工作是有成绩的。”周工程师这样回答。
听了这番话,杨针娘心里的一团乱麻不觉理出头绪来了。她首先肯定:利用大气环流和高空气象因素作为洪水预报的依据是个正确的方向,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哪个地方的气象资料和什么样的气象要素才能可靠地反映实际。他舍弃了在这以前一直沿用的一九六○年老方案中的方法,另作探索。这样,当杨针娘作出第二十三个方案的时候,她终于弄清大气环流和高空气象因素与洪水成因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玛纳斯河地区有因升温降雨和雪后升温造成的两种主要类型的洪水,找出了预报方法。不过,这时已是一九六一年的九月底,汛期已过,这个方法是否行得通,只得等到来年加以证实了。
一九六二年四月,杨针娘再度千里跋涉,来到新疆,接受洪水的挑战。八月六日这天,杨针娘拿着一份预测八月八日到九日间玛纳斯河可能出现二百八十秒公方流量的洪峰的报告,去找水文总站的主任祁登科。她说:“我拿不定主意。这份预报到底是发出去还是不发。如果发出去,到时候流量没有预报的这样大,而下游水库却把蓄水放光了,秋后农田拿什么灌溉呀?如果不发,到时洪峰涌下来,水库给冲垮了,损失将会更重。”
祁登科沉吟片刻,果断地说了一声:“发!”
以后三天,杨针娘心里好像有十五只水桶在打水——七上八下。
八月八日,玛纳斯河的实测洪峰流量是二百六十七秒公方,与原来预测基本上符合。在这以后,根据这一方法作出的洪水预报又经过多次中等洪水的考验,证明对融雪洪水预报的精确程度都比较高。杨针娘根据这一初步研究成果,写成了一篇题为《利用大气环流与高空气象因子拟订玛纳斯地区洪水预报方法的初步探讨》的论文。在不久前中国地理学会召开的一次全国水文会议上,这篇论文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兴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