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大力营造护田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14
第5版()
专栏:

大力营造护田林
陈凤桐
旱、涝、霜冻是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三种灾害。在全国广大范围内——南自两广地区的热带、亚热带,北至内蒙古草原,西至新疆灌区和青藏高原,东至滨海地区,年年都程度不等地遭受这三种自然灾害。护田林是克服这三种灾害的最有效的办法。在干旱的季节到来时(北方春旱,江南秋旱),护田林带可以吸收地下水,湿润空气。更重要的是防止狂风。风是旱季最凶恶的敌人。风从土壤中蒸发大量的水分,并吹走大量的土壤。风土散失的情况应该引起特别注意。春季旱风,严重影响冬作物的返青和春播。无论平原或丘陵的耕地,广泛营造护田林带,可以减小风速,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土壤随风飞散。当涝的季节到来时,林带可以防止暴雨径流,阻止水土流失。护田林带不仅可以抑止土壤中热量的散失,还可以大量反射太阳热能,增加地面温度,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
根据我们的研究,农林牧结合的耕作制,的确是最先进的耕作制。农林牧三种经济密切结合起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只有某些地区(如高山区)以林为主,以农牧为副(当然也必要有单独的林区),某些地区(如草原区)以牧为主,以农林为副,某些地区(如农业区)以农为主,以林牧为副。应当是三者因地制宜的结合,而不是各自分离。林是护田林,可以间伐利用,可以混种果树,采摘果实。农是各种农作物。牧是由草田轮作所收获的牧草,用以发展畜牧。三者结合起来,就形成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的基础,成为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利条件。
乍看起来,好像林带需要侵占许多耕地。实际上道路、河渠两旁,一河两岸,湖泊周围,梯田田埂上,可以营造林带的地方多得很。为了国家长远利益,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风土飞散,这项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我国北方的苜蓿,南方的紫云英,用作绿肥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对改良土壤、发展牧畜、增加肉食、增加动物脂肪、节省粮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植物需要防护林,北方沙漠草原牧区、海岸湖滨都需要防护林,而广大平原农业区特别是丘陵农业区更需要防护林。例如东北、华北大平原系我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但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灾害性更大。如果广泛营造护田林,就可以使土壤和土壤水分受到保护。冬季还可以积存雨雪,保存水分,保证冬作物按时返青,春作物按时播种。丘陵占我国绝大面积,也是我国农业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丘陵地区的基本特点,是水土容易流失,容易起风,水分蒸发量大。改造它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在等高梯田田埂上营造防护林带,特别是豆科灌木林带。例如江西兴国县采用胡枝子在丘陵上造林,两三年即可轮换采割,解决燃料、饲料、肥料问题。
我们主张采用豆科灌木,因为它种子多、容易采集。它的种子小,萌发时需水量少,生长快,雨季可以直播。嫩枝叶含蛋白质多,作为家畜饲料营养价值高。护田林容易解决林权问题。各个公社生产队、各国营农场,为了保护本单位的耕地,在本单位田头地边自营防护林,必然保护周到,成活率高。豆科灌木分布很广,种类很多,容易采集。其他可以直播、可以插条的灌木种类更多。栎树无论南北都有分布,树叶可以饲养柞蚕(山蚕)。
我们认为农林牧结合的护田林带,是多快好省实现绿化大地的有效方法,是改造大自然、从基本上防止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是农林牧结合的科学研究上的重要课题。希望森林、农业、水利、气象、地理、农业经济和一切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根据我国已有防护林的经验和其他国家防护林的成就,共同综合规划设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地形所适用的护田林营造方案,规定护田范围和应采用能采用的树种,规定出林带的宽度、密度和高度,从理论上提出防护旱、涝、霜冻的效能。从今年造林季节起,即在全国不同地区内,进行典型试验示范。并广泛宣传,在河渠道路两旁、梯田的田埂上,营造林带。我们相信,护田林的营造工作是容易开展的,而工作一经开展,效果必然是巨大的显著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