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木薯的北移扩种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14
第5版()
专栏:

木薯的北移扩种问题
郭来喜
木薯的经济价值及其地理分布
木薯是一种多年生或一年生的小灌木,原产于南美热带的亚马孙河流域,和甘薯、马铃薯并列为世界三大薯类。
木薯既是木本粮食作物,又是饲料作物,同时也是经济作物。食用木薯在亚、非、拉丁美洲各洲甚为普遍,如巴西、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刚果和马来亚等地,都把木薯作为主要的食粮之一,我国广东、广西等省(区)亦有食用木薯的习惯。
木薯淀粉在工业中的用途大是其主要优点。首先,它比其他薯类淀粉的粒子细小,色泽洁白,粘度强而糊化温度低,因此国际市场上不欢迎甘薯淀粉,而木薯淀粉却往往供不应求。其次,木薯淀粉含量比甘薯、马铃薯高,其发热量也比它们高。木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酒精、纺织、制药、造纸、制革、电木、电池等工业生产中。
鲜木薯叶富含各种维生素、蛋白质、胡萝卜素等,正好弥补木薯块根中这方面的不足。印度尼西亚就有食用鲜木薯叶的习惯。此外,木薯鲜叶可以养蚕、喂鱼,晒干后贮存起来当饲料。木薯茎秆除留用种茎外,也能当燃料与造纸工业的原料。
木薯的主要缺陷是生长期较长,鲜食时食味较差,营养比较单纯,某些品种的叶与块根中含有氰酸。氰酸如不处理,则会使人畜中毒。我国华南农民有处理氰酸的丰富经验。一般采用生薯浸水法、生薯熟沸法与熟薯浸水法,简单易行,只是食前用水浸泡几天或多煮几次。如把木薯晒成干片或加工为淀粉,则毒素即自行除去,不必再加处理了。
世界上有五十多个国家有木薯分布,栽培面积约一亿二千万亩,年产木薯块根七千万吨上下,其中以巴西、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刚果、印度为最多。就全世界范围而论,木薯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虽少于甘薯和马铃薯,但在非洲、南美洲,它却稳居第一位。
我国木薯栽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在一八五○年前后由东南亚引入。目前栽培面积约达六百万至七百万亩。其中以广东、广西最多。
木薯是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作物。如在年雨量三百毫米的地区也能生长,只要种茎栽培后生根萌芽,就很少会因干旱而死亡。一般正常经营管理,亩产可达三千斤,丰产田常有五千至六千斤,万斤以上的也屡见不鲜。木薯的种植期与收获期,均远远超过一般农作物。如插种可从八月至翌年三月
(分秋植与春植),收获期由七月至翌年二月。所以,无论其种植与收获均可同大田农作物错开,以便尽量利用农闲时间。如当年无力收获,还可以让它继续生长,待来年再收。
木薯北移扩种的研究
目前,我国木薯主要集中在南岭以南的地区,分布范围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木薯是否可以北移至长江流域,再进而到黄河流域呢?这就成为它今后在我国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薯类作物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木薯北移的关键是热量问题,木薯是喜热的阳性作物,当气温在摄氏十四至十六度时开始萌芽,二十度时即正常生长,三十至三十五度生长最旺盛,四十度以上,因气温过高,生长便受抑制。气温下降到十至十五度生长就显著减慢,十度以下便停止生长。霜对木薯的危害最大,轻霜往往杀伤幼芽,枝叶枯萎,重霜则更使木薯失去使用价值,甚而造成整株死亡。所以低温与霜冻就成为木薯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木薯经过一定的驯化,也能抵抗轻霜的侵袭,如粤北地区年有数次轻霜,而大部分木薯仍能越冬。任何一种作物都有一定的适生幅度,当外部某一生长条件变化时,它的各个器官也相应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只要能充分掌握木薯生长发育的特点,积极培育驯化,增加它的适生性能,就一定能够北移成功。
我国是一个具有发展木薯多方面有利条件的国家。根据对各地农业气候资源的初步分析,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在不同程度上是适宜木薯生长的。除了现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的地区已大面积栽培外,还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具有大面积的荒地资源,其中大部分土层深厚肥沃,水湿条件良好,积温较高,光照长而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淀粉积累,同时劳动力资源充裕,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来发展木薯生产。
各地栽培试种已获得显著成效,为木薯北移提供可靠的依据。一九五八年以来,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先后在浙江衢县、安吉、丽水,江苏南京、宿迁,安徽安庆、合肥、六安、寿县,湖北洪湖、石首、光化、黄梅、武汉,四川重庆,贵州兴仁、望谟、罗甸、榕江,江西丰城,山东济南,河北易县,陕西武功,以及辽宁旅大等地引种木薯,从这些地区的试种情况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凡具有六个月以上木薯生长期的地区,如选择早熟品种,便能正常发育、生长、结薯。
(2)木薯不会因北移而降低产量。如南京、洪湖、重庆、宿迁、武功、易县等地试种单产为二千至四千斤,浙江衢县十里丰农场在四百五十亩的大面积新垦荒地上,平均单产一千八百斤,最高可达三千六百余斤,江西钟岭农场最高亩产达五千余斤。
(3)在生长期较短的地区,先采取火炕或温室育苗的办法催芽,也能弥补因大田栽培较晚而影响生长的损失。
木薯北移的范围有多大,北移的界限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这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有关农业生产部门参考。
鉴别木薯北移可否,应以热量和水湿条件作为主要指标,而热量指标则居于主导地位。
(1)热量指标 以木薯生长发育的起始与终结温度——日平均气温十五度以上的持续日期长短,作为划分不同级区的指标。
(2)水湿指标 以十五度以上期内降水量的多寡,作为划分各级副区的指标。
根据上述两个指标,可以把全国适宜于栽培木薯的地区分为三个等级区。
第一级区——即目前大面积栽培区。本区日均温十五度以上的持续日数在二百五十天以上,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高山地区除外)的全部,云南的一部分。区内主要的特点是:热量高(十度以上的活动积温在七千度以上),全年无霜或仅有数次轻霜,插种时间最迟在三月底以前,木薯生长期特别长,至少有八个多月,大部分地区能安全越冬,一年生或多年生均可。降水丰富,十五度以上期间的降水量均在七百五十毫米以上。本区木薯今后的发展,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单产,另方面要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前提下,积极向海拔一千米以下的丘陵山区推广扩种。
第二级区——今后大力扩种区。本区日均温十五度以上的持续日数在一百九十——二百五十天,包括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的全部,四川、安徽、云南、贵州的大部、江苏和河南的一部分。其面积比第一级地区大一倍以上,它是我国木薯今后最有发展前途的地区。本区的特点是:热量适中(十度以上的积温大于五千度),有霜雪危害,木薯不能越冬多年生长,但一年生条件较好。全年木薯生长期有六个半月至八个半月,早熟品种完全可以适应,而且雨量充沛,绝大部分地区生长期降水不少于七百五十毫米,分布也较均匀。山地丘陵多,土壤一般厚肥,有大面积的宜植地尚待开垦利用。同时,本区为我国的主要农业区,耕作技术水平高,劳动力资源丰富,这都是木薯的有利条件。唯因栽培历史较短,种苗不足,经验缺乏,目前种植面积过小,大部分地区农民没有栽培木薯的习惯,所以既要大力宣传普及木薯生产、食用知识,又要由各地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国营农场带头示范栽培,系统总结生产经验,然后逐步推广。栽培试种时最好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引进早熟高产优良品种,经过一定时期的栽培驯化,再向贫瘠的丘陵山区推广。
第三级区——尚须进一步试种区。本区日均温十五度以上的持续日期在一百六十天以上,十度以上的积温约在四千至五千度之间,因生长期内降水量不同,又可分为二个副区:
(1)第一副区 降水量约四百毫米以上的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的大部分,江苏、安徽、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的一部分。本区的特点是:木薯生长期较短,仅有五个半月至六个半月,必须在选择早熟品种的同时,采取植前温床育苗催芽,另方面又要培育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新品种。由于大部分地区土壤呈碱性反应(尤其是华北平原地区),因而木薯对碱性土壤的反应也要密切注意,这是木薯扩种中的一个新问题。由于目前试种点较少,种植经验不多,生长期又短,土壤条件和华南不同,故须进一步引植试种。
(2)第二副区 降水量仅五十毫米的地区,包括新疆的南、中、东南部。和华北区相比,生长期不短,光照充足,日温差大,但这里属沙漠性气候,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是在绿洲地区可以试种。木薯耐旱性虽强,但降水量过于稀少,实难维持其生理需要,所以要进行人工灌溉方能栽培。灌溉次数与灌水量的多少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考虑到本区人少,水源有限,将来即使试种成功,恐怕也难以大量发展。
木薯北移扩种必然产生一系列新问题。例如,木薯的越冬问题,田间作业机械化问题,轮作作物的选择问题等等,都需要作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