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积极地稳妥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16
第5版()
专栏:报刊文摘

积极地稳妥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革
王光伟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规定,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业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革。
农业技术改革的任务,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包括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就是把农业的手工操作改变成为机器操作。
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不能分离,离开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工业现代化。这是因为,第一,工业现代化不能建立在落后的农业基础上,落后的农业,不可能供应工业充分的粮食、副食品和原料,不能容纳大量的工业品,不能成为工业的广大市场;第二,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要通过与农业的交换才能实现,如果重工业不去装备农业,这种交换就无法进行,从而,重工业也就不能发展;第三,工业现代化要求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如果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种转移就不能实现。可以肯定,在农业技术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将建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
为着适应农业技术改革的要求,各部门的工作都要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计划部门、经济工作部门、重工业部门、轻工业部门、手工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商业部门、财政金融部门、科学技术部门、文化教育部门,都必须肯定以农业为基础,面向农村,把支援农业、支援集体经济放在第一位。农业部门、重工业部门和科学技术部门,应当按照全国各个地区自然条件、耕作条件的不同特点,拟出分批分期,分别不同阶段,实现农业技术改革的可靠计划。当然,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发挥因地制宜的灵活性,这在农业工作上是特别重要的。但是,整个农业发展的方针,农业的技术改革,国家支援农业的各项工作,必须遵循中央统一的政策,必须遵守全国统一的计划,在全国统一计划下,发挥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性。
把工业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对农业技术改革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工业,只有重工业,才能为农业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才能为农业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工业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主要标志应当是:第一,树立坚强的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工业的发展方向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第二,要积极为农业提供物美价廉的生产资料和农民需要的生活资料,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燃料和建筑材料等;第三,工业发展,要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工业发展,不仅要考虑工业本身的条件,首先要考虑农业的条件,要最大限度地节省厂矿用地和劳动力;第四,逐步建立起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完备的工业体系。
农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业现代化包括了农、林、牧、副、渔各业,包括了“农业八字宪法”。由于我国农业的特点,许多农业机械需要自己创造。这就为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一个最宽广的天地。我国工业在为农业技术改革服务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技术,必然会把我国工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努力增加农业机械动力的同时,还要重视畜力的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畜力仍然是我们农业中的主要动力;就是在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时候,畜力在农业中仍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的动力将是机、马、牛相结合。发展耕畜,不仅能增加农业的动力,而且还能增加农业的肥源,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改革是个历史任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就是说,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发展农业机械的同时,还要重视半机械化农具、改良农具和旧式中小型农具。应当看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半机械化农具、改良农具和旧式中小型农具仍然是我国农业中的主要生产工具,特别在目前机械化农具数量还比较少的时候,半机械化农具、改良农具和旧式中小型农具更有其重要性。半机械化农具和改良农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有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许多机械化农具都是从半机械化农具和改良农具改进而来的。旧式小农具是目前广大社员进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南方特别需要农船,北方特别需要车辆。普遍需要竹、木农具。要增产中小型农具,不仅要靠工业,还特别要靠农业,只有农业,才能提供竹、木、油、麻、皮这些原材料。
半机械化农具、改良农具和中小型农具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适应目前农业集体经济购买力的水平。供应这些农具,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集体经济的力量,加速农业的发展;同时可以节省国家的投资,使国家可以腾出资金去办那些最迫切需要的事情。目前发展这些农具,正是为了加速农业的技术改革。
农业机械还要大、中、小相结合。大型机械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大型机械,没有中、小型机械相结合,机械化的经济效果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小型机械,在目前特别需要。小型机械不仅和目前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情况相适应,而且由于许多地方,地块较小,小型机械比大型机械更容易发挥作用。在有水利条件的地方,在不影响农田灌溉的条件下,搞小型的水电站,既经济、又适用,对于促进农业电气化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
水利化也要大、中、小相结合,南方的塘、堰,北方的井灌,都能立竿见影,收效最快。北方井灌的好处是:生产队可以举办,投资少,见效快,渠道小,占地少;能降低地下水位,能防治盐碱化,井水冬暖夏凉,适合作物生长要求。
从肥料方面来说,在积极发展化肥生产的同时,要重视农家的肥料。农家肥料是目前肥料的主要来源。从改良土壤、增强土壤的肥力来说,农家肥料还起着化肥所不能起的作用。将来即使我国农业能够大量的使用化肥,也不能忽视农家肥料的重要作用。
积极地稳妥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应当遵循实事求是,领导、群众、专家三结合,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和确定重点、分批分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原则。
实事求是。这就是说要进行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作科学的经济的分析比较。凡是合乎客观规律,经过主观努力,在客观上可以办到的事情,就积极去办;凡是经过主观努力在客观上办不到的,或者在今天办不到,明天才能办到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去做,就不要在今天去做。每一项措施,既要从农业的增产需要出发,又要从工业技术力量的可能出发;既要考虑国家支援的可能,又要考虑集体经济负担的可能。农业技术改革这件大事,没有国家的支援是不可能的,可是单纯依靠国家支援也是不行的。因为国家每年投资有一定限度,因此,考虑国家支援的时候,同时还要研究集体经济积累的可能。把集体经济的积累用在农业技术改革上,既可以节省国家投资,又能把集体经济积累的使用引导到一个最好的方向,更好地巩固集体经济。
农业技术改革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因此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应当实行领导、群众、科学技术专家三结合,把先进的科学知识同丰富的群众经验结合起来。既要征求群众的意见,又要征求科学技术专家的意见。技术改革的每一项重大措施,都要经过科学技术专家,从科学技术上加以论证,作出科学技术结论,从经济上进行比较,作出经济合理性的结论,然后领导机关加以权衡定案。
因地制宜。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农业具有悠久历史,这就形成了我国农业的许多特点和优点。我国农业在生产布局上有农业区、牧业区、林业区和渔业区。在地形上有高山、丘陵、平原和盆地;在土壤中有平原区土壤和山地土壤,有碱性土壤和酸性土壤;在气候上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在作物上有每年一熟、二熟和三熟的作物;在耕地中有旱田和水田;在耕作习惯上有平作和垅作。总之,千差万别,各有特点,各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农业技术改革不仅要根据农业的特点办事,而且还要根据各地工业水平、交通情况和资源情况办事。因此,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当然,因地制宜不能离开全国的统一计划,农业技术改革这件大事,没有全国综合平衡是不行的。
讲求实效。这就是要把投资、设备、材料和技术力量用在
“刀口”上,要投资少而收效大。这就要求我们比较经济效果,实行经济核算,降低造价,降低成本,一个钱顶几个钱用,并且能够立竿见影,收到农业增产的实效。要充分发挥已有农业机械的效果,一切农业机械站和排灌机械站,都要把现有机械管理经营好、使用好、维修好,提高机械利用率,凡有条件的农业机械站和排灌机械站都要安上加工机械,经营碾米、磨面、榨油、铡草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务,或者利用拖拉机从事运输。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经济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把机械化的生产费用降低到使用畜力或低于使用畜力的水平。
确定重点、分批分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具体运用。确定重点应当首先是粮食、经济作物和畜产商品率高的集中产区,工业、交通、水源、电源、技术条件好增产快的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国营农场、国营牧场。重点确定后,就要分批分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建成一批,见效一批,再建一批。这样由点到面,既积极又稳妥,既多快又好省,既及时又慎重,经过一定的时间,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农业技术改革。
(摘自《经济研究》一九六三年第三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