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壮志豪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20
第6版()
专栏:

壮志豪情
曹宪文
“壮志今酬,农村显身手。哪怕汗浸衣衫透,春种又秋收。担起千辛万苦,风狂雨骤何愁,看来日麦香禾壮,把生活织成锦绣。”
这首诗,是一个参加农业生产的中学生写的。它反映了和洋溢着我们青年一代的壮志和豪情。
曹操写的一首题为《龟虽寿》的诗中,有这样两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要对曹操有个确切的评价,不是本文的任务。但是,他这两句话对我们还是有启发作用的。那是说,一个人年纪虽然老了,精神决不能衰老,自然,他的所谓“壮心”,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的“壮心”;同我们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壮心,有着本质的区别。成长在今天这个伟大时代的,“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革命青年,要有雄心壮志,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写上面那首诗的,就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青年。他的雄心壮志是什么呢?就是:“农村显身手”,“把生活织成锦绣”。去“农村显身手”,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把生活织成锦绣”,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新农村。这种志向,是崇高的、远大的。“高”和“远”的对立面,是“低”和“近”。我们每一个革命青年,都应当像这位参加农业生产的中学生一样,树立起“高”和“远”的志向;如果志向很“低”,目光很“近”,只想到个人的利益,只看到鼻子底下的事情,那么,就同“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这个光荣的称号不相称了。
真正有壮志者,也就必然会有豪情。不怕吃苦——“担起千辛万苦”,不怕艰难——“风狂雨骤何愁”,这就是革命豪情的表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这是宋朝诗人刘克庄春天在洛阳的时候,见到了锦绣一般的艳丽多姿的花朵以后,对自然界造化的一种赞美和幻想。谁也知道,自然界的“三月花如锦”,是用不着人们去花“多少工夫织”的。可是,要“把生活织成锦绣”,不花大工夫,却是不行的。在“把生活织成锦绣”的道路上,有困难,有艰苦;惟有“担起千辛万苦”,“风狂雨骤何愁”,才能够达到目的地。我们这位离开中学走进农村的青年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其他许许多多的革命青年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上海郊区有一个青年农民说得好:“为什么我们不怕吃苦?这是因为我们了解艰苦奋斗的意义,了解
‘苦’和甜是辩证的统一体。我们艰苦奋斗是为了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把人民公社建设得更美好,更幸福。不经过‘苦’,就不会有乐;不断地吃‘苦’,就能得到更多的乐。所以艰苦奋斗在精神上永远是愉快的。”对啊!怕吃苦,不去吃苦,乐从何而来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