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公社和生产大队自建科学研究基点就地进行研究活动 河南农村出现一批新技术推广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21
第2版()
专栏:

公社和生产大队自建科学研究基点就地进行研究活动
河南农村出现一批新技术推广中心
据新华社郑州二十日电 河南省一些农民专家、农业生产能手和著名的劳动模范在农村里建立的许多科学研究基点,成为当地推广农业新技术的中心。
这些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领导的研究基点,大多有自己的丰产田、种子田、试验田,有的还有气象哨和备有简单仪器的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活动,为这些大队的大面积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刘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史来贺,领导这个大队的技术委员会,创立了一套繁育良种的制度和灭虫的技术措施。他们的虫情测报组在全公社的灭虫工作中发挥了作用。许多技术措施和科学研究成果,已在全县推广应用。洛阳专区孟津县翟泉大队的技术员、五十多岁的老农王木,摸索出了一套防止棉铃脱落的技术措施,每年棉花成长期间,本县和外县都派了很多人到这里来学习。他繁育的翟泉一号、二号棉花优良品种也在一些生产队推广。
这些基点的活动,吸引着农村里许多有志于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许多生产队里都成立了由农民专家和这些知识青年组成的科学技术小组。滑县白道口公社秦刘拐大队农民出身的技术员秦修本领导的科学技术小组,有四个高中毕业的青年参加。这些青年白天和秦修本一起劳动和作试验,晚上和秦修本同睡在实验室里,一方面系统地向秦修本学习,同时又和秦修本一起攻读北京农业大学的一套教科书。现任偃师县岳滩大队团支部书记的傅老木,是抱着想当一个有文化的农民的决心在去年从城市回到家乡来的。他参加了刘应祥领导的科学技术小组,帮助生产队建立了种子田、丰产田,在开展试验研究活动中起了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