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在朝气洋溢的科学大楼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25
第2版()
专栏:

在朝气洋溢的科学大楼里
新华社记者 吕新初
每天夜晚,当北京西郊辽阔的田野已经进入昏暗静谧的境界的时候,中关村的一座座科学大楼里,闪烁的灯光仍旧从密密麻麻的窗户里射出来,好似夏夜的繁星。
几个挟着书本的青年在宽敞的柏油路上迈着急促的步伐。记者跟随他们走进了科学大楼。在实验室里,穿着白色工作服的人们守候在仪器面前,他们正焦急地期待着实验的结果。在办公室里,白发盈头的老人和年轻人一样,正伏在案头攻读。虽然是夜晚,却使人感到朝气洋溢在你的周围。
不仅是中关村,在北京的其他研究所里,都弥漫着这种蓬勃的朝气。
春节期间,党中央刘少奇副主席在首都接见科学家的时候说:“我们国家的进步,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都要依靠全国人民的努力,依靠科学家的努力,尤其需要老科学家的带头。”这里要写的几位老一辈的科学家,还有中年科学家和青年研究人员,他们正是以充沛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热情,以老当益壮的精神,以严谨、踏实、负责的工作作风,为着国家的富强进行着忘我的劳动。
老当益壮为祖国富强贡献精力
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患半身不遂症,右手不能写字,只能改用左手写,然而他仍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继续钻研函数论这门学问。他说他暮年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全部学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培养着他的助手和研究生——他们都是数学研究所领导上为他物色的优秀的青年数学工作者。他在热心地培养接班人的同时,自己还在学习外文。他已经熟谙法、德、英三种语言,近年来又学了俄文,已能阅读俄文书籍,只是发音不准。因此现在又特地请了一位留苏回来的青年数学工作者帮助他纠正发音。在政治上他同样在力求上进。每次政治报告和政治学习,他都积极参加。在数学研究所里,他的这种老当益壮的精神感召着每一个后辈。
在地质研究所里,记者同样听到了几位著名专家的一些令人钦佩的事迹。涂光炽、叶连俊、郭承基、司幼东等地质学家在一年一度的休假期间也没有停止学术论文的写作。研究员谷德振因为工作不宜间断,连续几年都自动放弃了假期。副所长张文佑在病中还写了三篇论文提交给地质学年会。这位老地质学家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细致的作风,在他领导的研究室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在野外工作中听汇报时总是注意检查原始记录;对待室内实验工作,也经常提醒研究人员注意现象的细微变化。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的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的号召,给了科学家们以很大的鼓舞,他们都在按照党的要求努力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化工冶金研究所所长叶渚沛,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但工作上却像一个毕业考试前夕的青年学生那样的勤奋。他每天黎明即起,埋头作计算研究。最近参加了一次支援农业的座谈会以后,立即把多年前就开始写的一本有关发展我国农业的十多万字的科学著作重加修改,准备拿出来供有关领导部门参考。他根据试验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发展钢铁化肥联合企业的建议,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纪珂在报上读到周总理号召大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的消息以后,便一直在考虑自己如何能为农业出一份力。他想到农业科学研究中很需要应用数理统计这门学问,便连日查寻资料,赶写了一份八万字的讲义,并为北京市的农业科学工作者作了五次学术讲演。
刻苦钻研业务作好接班人
使老一辈的科学家感到欣慰的是,在他们的接班人——青年一代的研究人员中间,出现了许多从事科学研究入了迷、为了国家的进步和自己的成长而埋头苦干的后生。
在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云雾物理实验室里,青年研究人员周秀骥,正在用他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制造直径只有万分之几厘米的水滴,而且每一滴的大小都要相仿。然后,他要伏在显微镜上观察这些小小的水滴怎样一点一点地涨大。这样注目凝神的观察要反复地进行上千次。
可以设想,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异乎寻常的耐心,是无法掌握这门科学技术的。一九五一年以高中毕业的学历踏上科学岗位的周秀骥,现在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技术,而且在“暖云降雨机制”的研究中,初步解决了多年来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可以想见,这中间他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他的领导者、气象学家顾震潮说,他几乎是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了,吃饭的时候也好,走路的时候也好,人们都可以看出他在沉思冥想,在考虑研究中的问题。
在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机构里,像周秀骥那样刻苦钻研业务的青年研究人员还可以举出很多来。力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郭汉彦,一九五七年大学毕业开始研究工作以后,五年来可以说没有一天不是在勤奋好学中度过的。他每天晚上都要在办公室里学习到十一点以后才回宿舍。人们都说他钻研科学“入了迷”。就因为入了迷,他才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复杂的研究任务。郭汉彦有一个受到人们赞赏的特点是:领导上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做什么,就学什么。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得郭汉彦具有这种优良的品德呢?用他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从中学起,就是党培养长大的,现在党又给了我这样好的工作条件,我一心就想为党多做些工作。”他又说:“我自己很少考虑个人的名利,主要是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工作做好了,自己水平也就提高了。”
数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丁夏畦,担负着很繁重的任务,除了研究自己的课题以外,他要协助导师指导其他青年研究技术人员的工作,还兼任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学工作。但他在业务上的进步在本所的青年中还是比较快的一个。最近他为了专心攻研一个科学问题,曾连续三个月没有上街玩过。原子能研究所的胡仁宇,早晨常常是六点钟就上班看书或工作,晚上也走得很晚。好些年轻人为了在研究工作上早出成果,给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多贡献一分力量,星期天也老是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工作或学习,探亲假也自愿放弃。
×××
最近一个时期中,当记者出入各个研究机关,同许多科学工作人员接触的时候,所看到的到处是这种令人兴奋和欣慰的现象:不论在休息的时候,进餐的时候,或是走路的时候,都可以听到有人在热烈地讨论着学术问题和工作问题;科学工作人员们向党政领导提出的不是一大堆个人的要求,而是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导干部所操心的,不是如何整饬劳动纪律,而是深夜时分怎样把工作人员从工作室、实验室“赶回”宿舍去休息……这种种现象正是科学工作者为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的早日现代化而发奋图强的例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