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从家门到天安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26
第6版()
专栏:

从家门到天安门
祝天乔
天天路过天安门,都默默地过去了。最近,联想起在报上看到的两句话:“站在家门口,望到天安门”,忽然觉得天安门有了新的含义。
这两句话,是江西彭泽县棉船公社江心大队一位社员说的。这个大队所在的地方,解放前经常遭受天旱和水灾。解放后,特别是公社化以后,他们在国家的扶助下,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加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发展了农业生产,社员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社员们深刻地认识到:这是党和国家支援的结果,他们觉得几千里外的祖国心脏天安门,同他们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一个社员根据这种感受,说出了“站在家门口,望到天安门”这两句话来。
这两句话提到了两个“门”,天安门的“门”是一种“门”,它代表我们的国家;家门口的“门”,又是一种“门”,它包括公社、大队的“门”和社员自己家的“门”,它们代表集体和个人。“站在家门口,望到天安门”,正确地表达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
门是供进出的。要社员的门里,公社的门里生产提高,生活富裕,除了社员和公社的努力外,离开了天安门这个“门”,——离开了国家的帮助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援是不行的。国家把农具、农药、化肥、贷款等等支援农村,给公社、社员增加了力量;农村以粮、棉和各种经济作物等支援国家的建设,又给国家增加了力量。
有“进”就应该有“出”,有“出”也应该有“进”。如果公社、大队和个人的“门”只许进,不许出——站在家门口而不望天安门,只顾个人、集体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这当然是不对的。因为国家如果不富裕,如果只有出的而没有进的,那它又用什么来支援和扶助农村呢?大河涨水小河满,因此国家的富强是最最重要的,站在家门口,应当望到天安门,把自己和祖国的心脏紧紧地连在一起。
江心大队的社员们,六年来共向国家出售皮棉二百七十万斤,平均每个劳动力为国家提供了商品棉达二千六百多斤。他们就是这样“望到天安门”的,他们的心脏是和祖国的心脏一起跳动着的。他们没有忘记国家的支援,他们也没有忘记支援国家。
“家门口”和天安门的距离不是以自然的里程来计算的。只要自己的心和祖国的心脏——天安门连在一起,时刻以国家和整体的利益为重,他就和天安门离得很近,反之便是咫尺天涯了。
“站在家门口,望到天安门”,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不管你是站在什么“家门口”,工厂的门口也好,机关的门口也好,企业的门口也好……不能“站在家门口”就只看到“家门口”那么一点狭小的天地。目光应该看得远一些,应当看到天安门,看到整个国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