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从小培养劳动者的美德——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生产劳动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27
第2版()
专栏:

从小培养劳动者的美德
——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生产劳动课
新华社记者 张丽君
“这儿和一般教室不同,到处是机器声、磨锉声、锯木声,轰轰、嚓嚓、刷刷……各种声音组成一支雄壮的劳动交响乐。这是学校的小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劳动的是我们,最大的十二、三岁,最小的才九岁。”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的一个学生怀着这样自豪的心情在作文里描述他们上生产劳动课的情景。
的确,这儿不是一般的课堂,而是生产劳动课的教室。这个学校从一九五八年党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以后,就把生产劳动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让学生们从小养成劳动习惯,培养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陶淑范校长引我去参观小工厂的时候,向我介绍说:从一九六二年下半年起,这个小工厂就和中国文化用品公司正式订立了合同,生产象棋。这是一项适合于儿童年龄特征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劳动量不大,工序却很多,要经过锯料、落片、压字、上色、装配等好几道工序,可以安排比较多的学生参加,并且可以让他们交替着工作,不致产生腻烦的情绪。
这里的制盒、制棋、装配三个车间几乎每天都排满了三年级到六年级各班学生的生产劳动课。
走进制盒车间,看到在那里劳动的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全室鸦雀无声。五六个学生一组,围坐在一只只长方桌的周围,把一个个压好的纸型粘贴成棋盒,并且贴上印有“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工厂制”字样的“先锋象棋”的商标。这商标是由火炬、书本、锤子、和平鸽和向日葵等图案组成的。
陶淑范说,学校工厂和一般工厂不同,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劳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所以处处要从教育观点出发,处处要有教育意义。
最初,学生们觉得生产劳动很好玩,上课时爱说笑,爱逗闹,下课时把凳子碰得乱响,出教室也是争先恐后一窝蜂。后来,教师们提出了要求,向孩子们进行了纪律教育。这样,小工厂就逐步建立起一套工作制度和课堂规则:进出教室要整队,要有秩序,工作时要坚守岗位,专心工作,不随便谈笑;教师宣布“开始工作”时才开始工作,宣布“停止工作”时必须立即停止,等等。课堂里还有一个“劳动情况比较表”,各班之间互相比纪律,比安全,比质量。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成为集体的一分子,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谁都希望自己的班在纪律上得五分,在质量上是优等。谁还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集体的成绩呢?学生们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一进小工厂的门,首先就要看看黑板上的比赛表,看看自己的班是不是最先进,哪个班落后了。
制棋车间和装配车间是高年级学生的劳动场所。走进制棋车间,只听见一片马达声和机器声。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围坐在一台台机器面前操作着。
每台落片机前有两个学生,一个专门负责从木片堆里选料,另一个专门负责将挑选过的木片送上落片机,制成一个个雪白、光滑、整齐的棋坯。把这些棋坯送上圆盘压字机一压,就会出现刻有“车”、“马”、“炮”等字样的无色象棋。旁边的两张长桌子上,各有五六个学生分别在压过字的棋子上涂上红色和蓝色。这样,生产一副棋子的全部工序就算完成了。
我为这种细致的分工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而感到惊讶。原来,这也是经过一番认真的教育而取得的成绩。
陶淑范说,从兴趣出发,是儿童们的普遍现象。在生产象棋的劳动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愿意“上机器”。你看,圆盘压字机多有意思!这一台圆盘上的十六个眼正好铸有“将、士、象、车、马、炮”等半副棋的字样,另一台圆盘上的十六个眼又铸有“帅、仕、相、车、马、炮”等半副棋的字样。两个圆盘每转一圈刚好压出一副棋的棋子。很多学生都想由自己来手扶圆盘,脚踩踏板。只要?地一转,压字机的机头一冲就是一个字。一边一个学生忙着把棋坯填进眼里,另一边的学生就要忙着用铁钳夹棋子了。可是,全车间只两台圆盘压字机,五台落片机,机器少,学生多,即使交替工作也不可能满足人人上机器的愿望。
教师们从第一堂课起,就要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没有人种田,有粮吃吗?没有建筑工人,有房住吗?在生产象棋的过程中,假如只有上机器的人,没有人做盒、上色、装配,能完整地生产出一套象棋来吗?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每一种工作都需要有人做,应该努力做别人所不愿做的工作,把方便留给别人。
陶淑范说,培养学生一种美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例如集体主义的观念,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得最明显。即使最顽皮的或者爱表现自己的儿童,一上了机器,就会变得老实起来。因为机器不等人。在圆盘压字机上操作,必须及时填棋坯,踩踏板,转圆盘,取棋子儿。三个人在一起谁也无暇他顾,否则就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事实教育他们:不能单独行动,必须同别人协作。可是,如何教育学生热爱平凡的工作岗位,甘愿做一个螺丝钉而毫无怨言,那是不容易的。
装配车间也是流水作业的方法,可是分工更细了。十四个学生按照棋子的红蓝两色分成两边,每个人的面前有一只木箱,里面放着字面相同的一种棋子。一个学生专管给他们发棋盒,然后每个人就把自己分工掌管的棋子顺序装进盒子里,这些棋子都是由他们挑选过的。学生们在装盒的同时,要根据颜色是否匀称、是否有斑点、是否有缺裂口等质量标准,把他主管的某一种棋子分成一级、二级、处理品三种等级,分别放进木箱的三个格子里作为备用。一圈轮过来,等到各种棋子装配完毕,就由一个学生专门负责在盒子里放上一张叠好的棋盘,最后由检查小组进行检查。
在棋盒里,“车”、“马”、“炮”……等每一种棋子都有固定的地位。否则,万一有一个棋子放错了,结果一副象棋里多了一只“车”,少了一只“马”,或者放错了别的什么棋子,岂不要闹成笑话!所以装配工作要求十分准确。在这里工作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关卡。当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一部分工作关系着整副象棋生产的质量时,谁都不敢小看它了。
这里发生过一段有趣的故事:一个学生专管装“兵”的。每副象棋里的“兵”有五个,最多,“将”“帅”只一个。所以他的劳动特别紧张。但是,他装过一段时间以后,对“兵”产生了特别的感情。上学期的后半段,他已经轮换到人人都向往的制棋车间去劳动,但仍然念念不忘这个“兵”。有一次,他听说装配车间这边装“兵”的同学病了,马上又自告奋勇地向老师要求去代替装“兵”的岗位。
陶淑范说,现在在学生中劳动已经逐渐成为习惯,怕脏怕累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当学生们眼看着用一捆捆的木棍制成美观的象棋,要经过这么多的工序的时候,他们懂得了一种产品得来之不易。因此对待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看法也起了变化。有的学生过去玩过了象棋,一扔就不管了。现在却不同,即使从废料堆里发现一个棋子,也都要把它捡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