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害虫的抗药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27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害虫的抗药性
用化学药剂防治农业害虫和蝇、蚊、臭虫等害虫,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但是,如果在一个地区多次使用同一种药剂,害虫对这种药剂产生了抗药性,药剂的除虫效果就会逐步减退。
另据外国消息报道,外国已有一百三十九种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内已有抗药性的害虫,计有:家蝇、致乏库蚊、淡色库蚊、中华按蚊、棉红蜘蛛、黄条跳?等;尚未完全证实有了抗药性的害虫,计有:棉蚜、棉红铃虫、棉叶跳虫、三化螟、大螟、稻飞虱、飞蝗、苹果红蜘蛛、松毛虫、菜青虫、甜菜象鼻虫等。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这些昆虫为什么会产生抗药性?国际上是有争论的。有的认为,害虫的抗药性可以随环境条件而改变,昆虫没有固定的遗传特性,在连续使用药剂的情况下,一般昆虫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便产生抗药性;抗药性强度并不固定,如果停止施用药剂,抗药性便逐步消失。有的认为,在昆虫群体中,原来就有抗药性较强的个体,经过使用药剂后,抗药性弱的淘汰了,强的保存下来并且繁殖下去。这就是说,抗药性的遗传因子早在昆虫群体内存在着,使用药剂的主要作用,只是把抗药性弱的淘汰掉,强的保留下来,药剂起了选择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学者主张后一种学说,并且做了不少实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用家蝇实验,在一个家蝇群体中,不用药剂处理,就可以分离出抗药性弱的和抗药性强的两种品系。这项研究结果也初步证明了抗药性的形成主要是治虫药剂在其中起了选择作用。
如何有效地除治有抗药性的害虫?从化学防治本身来看,提倡各种农药混合使用或交替使用,是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机会的一种办法。
龚坤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