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沙漠深处的春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29
第2版()
专栏:

沙漠深处的春耕
新华社记者 梁鸣达
最近,我到南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内五十多华里深处的新垦区卡瓦克进行了一次访问。现在,这个新垦区的维吾尔族农民已经开始了春耕。
一九六○年春天以前,卡瓦克还是一片死寂的沙漠,属于大沙漠的南沿。昆仑山雪水流成的喀拉喀什河(当地又叫墨玉河)经过墨玉县,进入大沙漠后就流经这里。但是这里仍然是沙丘起伏,一片荒凉,仍然是半流动的流沙地带;只因喀拉喀什河的浸润,有水有草,过去墨玉县的维吾尔族农民常在这一带放羊。
卡瓦克新垦区是一九六○年春天由墨玉县和平人民公社派出社员开垦的。当年开荒当年就有了收获,三年来,这个新垦区已经给国家提供了十五万多斤商品粮食,还出售了不少油料和棉花。今年是这个新垦区的第四次春耕了。这里的一万六千多亩农田是由和平公社各生产队派社员垦出的。各队在这里都建有自己的新村,有社员搬来定居。每年春耕各队还要临时增派一些社员来耕种。现在这个垦区已经有了九个小村和一些分散的农舍,共约七百户人家。
在访问卡瓦克新垦区以前,和平公社副社长阿合买提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去年十二月初的一个傍晚,社员买合木提从十几里外的家里跑来找他,要求公社批准他把全家都搬到卡瓦克去落户。买合木提的要求非常坚决,如果公社不批准,他要连夜到县上去要求。当时公社对他讲,新垦区目前还艰苦一些,你家孩子小,以后再搬去吧。买合木提却说,等建设好了再去,不脸红吗?副社长阿合买提告诉我:“艰苦的卡瓦克已经成了社员们向往的地方,光从去年冬天算起,自动搬去的就已经有十四户了。现在还有很多社员自动上卡瓦克去劳动”。
副社长的话引起了我访问卡瓦克的动机。
我同公社的干部沿着同喀拉喀什河平行的公路向北、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出发了。公路在穿过三十多里的绿洲后,便伸进了黄沙漫漫、一望无际的沙漠;沿途沙丘起伏,一片荒凉。漫长的道路上行人很少,因为快春耕了,路上我们遇到过一些来往的车辆。向北的车辆给新垦区运去农具等春耕生产资料,回来的车辆拉的是新垦区出产的农副产品。
翻过一道鲸鱼脊梁似的沙山之后,我们的视野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了一片二十多公里长、两公里宽的新垦区。这就是人们向往的卡瓦克了。南疆的初春草木还未发芽,新垦区还没有绿意,但是,这里再也不是滚滚的流沙,再也不是沙丘,而是整齐的田畴。一串新村的四周,果园成片,鸡鸣羊叫,成群的牛羊在村外放牧着。卡瓦克的原义是空旷荒凉的地方,现在,它已经变成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一个新的绿洲,一个新的农业生产基地。勤劳而好客的维吾尔族农民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他们的新村。
我们到卡瓦克时春耕还没有开始,还在加紧备耕。勤劳的维吾尔族农民正在拦沟堵水。冬季的喀拉喀什河河水在流到这里以前就完全给流沙喝干了,坦露着干枯河床。可是,这里的干河床却又从沙里涌出了一股可爱的清泉;社员们把河床拦堵起来,河水就汇集成了一百多米长、几十米宽的清澈的一片,成了灌溉这个绿洲的唯一的水源。现在一千多维吾尔族农民正进行最后的截流工作,努力使两岸向河心伸延的拦河坝衔接起来。
在这里建坝堵河是非常艰难的。建坝的材料只有芦苇和黄沙,黄沙松散,无法筑坝,只好把大量的沙堆成沙山来堵水。从两岸向河心延伸的大坝,实际上就是一座座连接起来的沙山。现在大坝只剩下河心最后一段没有合龙,工程更加困难了。这时水位高了,水冲得急,虽然打了堵口的木桩,但是,流沙倾入水中立即就被冲走,不起作用。唯一的办法是:用大量的黄沙同时倾注,争取在短时间内堆成冲不动的沙山,才堵得住口门上的激流。记者在这里目睹了这场堵口的战斗,真紧张得令人喘不过气来。这天,住在卡瓦克的一千多人几乎全出动了。当口门上钉完了最后一根木桩,急骤的哨声响彻旷野,水利委员吐拉洪等领着一队人抱着芦苇捆涉着刺骨的寒流向口门冲去,更多的人流背着沙袋跟着冲去向激流倾注黄沙。清澈的河水立即被搅得非常混浊,在一千多人的奔跑下沸腾起来。工地上人流滚滚,一片呼叫。当时河上还有浮冰,水利委员吐拉洪被冰块冲倒了。他顺势一下把芦苇捆压上木桩,就叫人赶快向他俯身的地方填沙。
一小时的紧张战斗过去了,口门上出现了一座新的沙山。人们欢呼起来,激流终于被拦腰斩断,驯服地沿着渠道向新垦区的田野奔去了。
在这里,田野里的活动也十分新鲜有趣。这里务农要同风沙作战。新垦区的农田防护林还很小,春耕以前必须先给农田编造好挡沙的篱笆。现在春耕快开始了,人们从四外的沙丘里砍来比人还高的红柳枝条,正突击给紧挨沙丘的农田编造篱笆。这些篱笆编好后,全长有十多华里。
为了争取农业增产,卡瓦克新垦区的生产队今年积肥比往年多。现在村外、地头到处都是肥料堆。沙漠里哪来这么多的粪肥呢?社员告诉我,今年他们在沙漠里找到了新的肥源。
原来,不久以前卡瓦克新垦区的生产队在讨论今年的增产措施的时候,社员们都说,“荒地是头年肥,二年差,三年要有肥才能长出好庄稼”。今年没有大量的肥料不能增产。但是,沙漠里从哪里能找到大量的粪肥呢?从外面运来吧,不说路远,外面又哪有多余的肥料呢?于是各队便发动大家想办法。人多智广,社员伊米提终于想起:这一带过去是放羊的地方,村西北曾经是有名的冬牧场,他想找到被黄沙埋没的陈羊圈挖掘羊粪。一天天不亮,他就邀上另一个社员阿布都拉,带上工具和干粮到戈壁沙滩上寻找去了。他们跋涉了二十多里路,找了一天,也没发现陈羊圈的痕迹。天黑了,他们就在沙丘里露宿,第二天继续寻找。到了傍晚,他们在一块平坦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刨开老鼠洞就露出了深黄色的圈肥。在这里,他们揭开一米左右的积沙,终于找出了一个陈羊圈,挖掘了四百多口袋羊粪。
这件事情一传开,各生产队从周围几十里的沙漠里相继找到了十六个陈羊圈。一时,沉寂的戈壁沙滩显得格外热闹,运肥的人流和牲畜正顺着刚踩出的道路,把多年埋藏的羊粪运回即将播种的农田。
现在,卡瓦克的冬麦已经返青,柳条已经发芽,绿洲上有一片片的新绿。同时,卡瓦克的春耕也已经开始,人们正忙着整地、翻地和播种春麦。和平公社今年也加强了对卡瓦克新垦区的支援。记者在这里不断看见从和平公社各生产队派来的生力军,他们一到就投入紧张的春耕。十八岁的社员沙的克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被大队批准后的第二天就背上铺盖卷赶来了,一放下行李就扛上砍土镘下了地。这以后他天天都是满勤,干活经常超过定额。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深处,在卡瓦克,第四个沸腾的春天开始了。和平公社的社员们正在他们自己垦出的新绿洲上,继续辛勤地建设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