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新型的学校 远大的前程——为纪念江苏省农业中学创办五周年而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4-02
第2版()
专栏:

新型的学校 远大的前程
——为纪念江苏省农业中学创办五周年而作
欧阳惠林
(一)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种新型的学校——农业中学,像一切革命的新生事物一样,经过了一段艰难的道路,胜利地度过了五周年,正迈着坚毅的步伐,开始了第六年的生活。
农业中学的创办,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的光辉胜利。它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产物,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产物,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打破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和办学观点束缚的产物。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农村实现了全面合作化以后,我省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农村高小毕业生日益增多,要求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而农村公办全日制中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远不能满足他们继续学习的需要。国家的财力、物力有限,首先应该用之于经济建设,不可能再拿出更多的钱来举办全日制中学。这是一个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教育工作中一个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一九五七年整风运动和反对资产阶级右派斗争,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打破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和办学观点的束缚。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陆定一同志的倡议下,省委于一九五八年三月创办了半耕半读的农业中学。
农业中学创办之后,为发展农村中等教育找到了一条道路,使农村留得住中学生,使他们运用所学的文化技术知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并且为经济基础服务。农业中学这种学校,很适合我国目前农村的情况。当前我国农村技术水平还较低,农村经济还不很富裕,人口比较分散,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着自然气候的影响,在农业实现“四化”以前,农业耕作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发展农村中等教育事业,必须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考虑农民子女读书的经济负担能力,又要不过多地占用农村劳动力。农民子女每年入学的人数,在很大程度上受农业生产收成好坏的影响:在丰收年成和生活比较富裕的地区,要求读书的人就多一些;在年成较差和生活有暂时困难的地区,要求读书的人就少一些。农村民办教育事业的规模,可以适应这种形势,有起有伏。年成好、农民生活富裕,就可以多招一些学生;年成较差、农民生活有暂时困难,就可以少招一些学生。这样,既满足了农村高小毕业生的升学要求,又能适应农村的经济水准。民办教育事业的这种伸缩性,可以使公办教育事业得到很好的必要的补充,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是“一条腿走路”,而是“两条腿走路”。五年来,江苏农业中学的整个发展过程,正是反映了这一情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特点,掌握这个规律,才能办好农业中学。
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地区在部分人中曾经出现过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对群众办学这条腿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农民办农业中学不是采取热情支持的态度,认为中学只能由国家办,不能由群众办,看不起农业中学,认为农业中学“不正规”,“学不到东西”。他们不了解教育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不但可以受教育,而且可以办教育,农业中学虽然开设的课程没有全日制中学那样多,学习时间没有全日制中学那样长,但是毕竟能够适应农村特点,满足农村高小毕业生的学习要求,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如果只有国家办学,不准群众办学,只要全日制中学,不要半耕半读的农业中学,农村中等教育事业就不可能很快发展,农村文化就不可能迅速提高,就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外一种倾向是,有些人不了解现在农业生产还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村教育事业随着年成的好坏有所起伏,因此在农业中学的发展超过农业生产的条件,影响到农业劳动力的时候,还硬去动员人读书,这是不切实际的。而在农村经济繁荣,群众要求办学的时候,又不去积极支持,这也是不对的。只有适应农村特点和群众的需要,才能使农业中学得到顺利健康地发展。
(二)
农业中学是一种半耕半读的学校,学生又读书,又劳动,读书与劳动并重,学习期间以教学为主,生产期间以劳动为主。农业中学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学到的知识能够结合实际运用,树立安心参加农业的思想。五年来,江苏省农业中学已经为农村人民公社培养了十二万毕业生,二十多万毕肄生,平均每个生产队有一、二个中学生,最多的达到七、八人。过去农村中学生都要进城升学、进工厂、当干部,农村留不住他们;一九五八年办了农业中学以后,这种情况已经大大改变,农村中留得住中学生了。海安县双楼乡,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八年的九年中,留在农村的中学生只有七个,这个乡的中乔大队有三十一个中学生,都在外地当教师、当干部、当工人,只留下一个初中肄业生。自从办了农业中学,五年间就培养了二百八十九个毕业生,全部留在农村参加生产,不少人担任了记工员、保管员、劳动组长、会计等。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件好事。这些农业中学毕业生既安心生产,关心集体利益,又有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懂得农药、化肥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具有畜牧兽医、气象预报的常识,学会了簿记、财务会计。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在农业战线的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东台县统计,全县前两届农业中学毕业生二千一百一十一人中,担任大队副支部书记的二人,大队会计、文书的五十九人,生产队长二十四人,生产队会计二百八十一人,作业组长、记工员五百零五人,拖拉机手十五人,耕田手和机电排灌站管理员一百四十五人,农业技术员一百六十二人,药械员二百五十四人,还有六百六十四人担任饲养、木工、气象预报工作,以及从事其他各项农业生产。群众称赞农业中学学生是“好社员、好技术员、好会计、好管家”。启东县圩角人民公社群众称道农业中学学生是“新老农”,“新”是指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新思想,有文化科学知识,“老”是指有老农的种田本领。群众中对农业中学有一个很好的评论:“半耕半读出新人”,这句话体现了农业中学的最大的特色。
但是,在农业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对半耕半读的制度是有不同意见的。有些人总想把农业中学办成全日制中学,忽视劳动,主张以教学为主。认为这样才可以多招学生,多收学费,有利于解决学校经费,将来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升入高中,学校也有光彩。这看来好像是有些理由的。但是他们没有从现有农村经济水平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只是反映了少数家长对子女的升学要求。他们不了解当前广大贫农和下中农要求自己子女就近读书,减轻负担,进一步提高文化水平,留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因此,他们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阶级办学思想的反映。大家知道,目前我们在农村发展农业中学这类学校,主要是为了提高文化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不是为了升学,因为在目前条件下,农村青少年进高中、进大学的只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要参加农业生产,树立以劳动为荣、以农业为贵的思想。农业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升学还是劳动,是进城还是留在乡下,这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起来,才能使农业中学稳步发展。
(三)
在五年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办好农业中学有以下初步经验:
第一,农业中学的规模,要小型分散,以有利于群众办学,便于学生就近入学,回队劳动。农业中学创办之初,基本上是一个小乡一校,规模较小,很适合于农村分散的特点。公社化以后,学校一度并得过大,相当集中,不仅不便于学生走读,而且给学校在生产劳动安排和生活管理方面带来了不少困难,增加了行政事务工作,反而影响了学校的巩固发展。经过调整、整顿以后,重新保持了小型分散的特点。无锡县东北塘公社的干部和群众反映:“农业中学小型分散有三好:一是学校办在家门口,上学便当;二是可以回家劳动,搞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减轻家庭负担;三是校舍容易解决,学校减少生活管理人员,能够使教师集中教学。”
第二,农业中学的教学和劳动时间安排,应该根据各地农事季节、作物布局、劳动力以及学校本身的条件等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因校制宜,可以采取半日制或者隔日制,也可以采取农忙放假劳动、农闲全日学习的办法。不论采取哪一种办法,教学时间每年总要安排六个月左右,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现在学生的年龄都较小,不是主要劳动力,特别是地少人多、经济比较富裕的地区,学生和家长都要求能多读一点书。如果学习时间过少(比如说在四个月以下),学生学业很难巩固,也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学校收费养校也有困难。学生的生产劳动安排,曾经有在校劳动和回队劳动两种方式。根据经验,以回队参加生产为好;如集中在校劳动,则土地、生产工具等不易解决;搞手工业生产,原材料也有困难;办工厂,又要增加管理人员,但学校应有少量的土地作为试验园地,便于结合农业知识课的教学,如果学校没有土地,也可以采取与生产队结合种试验田的办法。在公地较多或有大片荒地可以垦殖,或就近有国营果园、林场可以挂钩的学校,也可以采取集体劳动的办法,但这在江苏只是极少数的学校。
第三,农业中学要勤俭办学,提倡因陋就简。农业中学一开始就是利用祠堂、庙宇、公房办起来的,课桌椅由学生自带,实行谁读书谁出钱的原则,学校的经费靠收费解决,勤俭节约,因陋就简,形成了一种俭朴的学风。对于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减免学费。对于收费养校还有困难的学校,由国家给以必要的补助。办农业中学比办全日制中学要节约很多。盐城县群众反映:“就近读农中,省路费,在家吃饭,回家住宿,不要行李,又能参加劳动,五美俱全。”
第四,农业中学的课程要集中、实用,以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农业基础知识四门课为宜。根据农业中学为农村人民公社培养劳动技术后备力量和经营管理人员的要求,语文课要增加应用文的内容,数学课要增加珠算、簿记及与生产队有关的财务会计知识,农业基础知识课要同农业生产密切联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讲一点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理化常识和卫生常识。这样集中学习,联系实际,毕业生的语文程度和数学应用能力逐步达到了农村全日制初中水平。但是,有些农业中学贪多求全,不是根据农业中学特点安排教学,而是按全日制初中的教学计划开课,课开得很多,样样都学一点,结果反而降低了语文、数学和农业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这是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
第五,农业中学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成为多面手。五年来,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支农业中学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年轻热情,朝气勃勃,富有革命干劲和创造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勤恳恳,勇于克服困难,一面教书,一面劳动,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与社员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树立了“红在农中,专在农中”,依靠群众办好农业中学的坚强的事业观点。经过几年农村生活的锻炼和教学实践,他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办好农业中学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了适应农村分散办学的特点,教师要成为多面手,做到“人少工精”,有利于收费养校,有利于学校的巩固。采取农忙回家劳动,农闲集中学习,学校除了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以外,在学额增加的时候,还可以就地聘请季节性教师。我省有些农业中学采取这种办法,对于巩固学校和提高教学质量,好处很多,可以推广。
第六,加强党的领导,贯彻群众路线,是办好农业中学的决定性关键。农业中学是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依靠群众,创办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中学创办之初,江苏省委就明确提出了“坚持群众自办,半耕半读,勤俭办校,为生产服务和谁读书谁出钱”的原则,在实践中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创办之初,各地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领导,一年抓几次。五年来,江苏省先后召开了三次农业中学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各县每年都召开了农业中学工作会议,不断发扬先进,总结经验。在优秀教师中,进行建党工作,一部分优秀教师当选了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对教师的生活困难,给予适当照顾。教育行政部门在教材建设、师资培训、业务指导以及经费设备等方面,都给农业中学以很大的支持。
农村人民公社加强对农业中学的领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有利于农业中学培养本公社所需要的劳动技术后备力量和经营管理人员,农业中学仍然应该由公社直接领导。在人民公社的领导下,贯彻群众路线,建立学校管理委员会,吸收学校所在地的大队干部和热心办学的农民代表参加,调动群众集体办学的积极性,协助农业中学解决困难,确定农业中学的重大问题。
(四)
教育事业必须适应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直接地和间接地为这个方针服务。目前江苏省的农业中学,主要是巩固充实提高的问题,但同时要看到将来还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因为我国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指引下,农村形势一年比一年好起来,读书的人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而国家办的全日制中学,总是不能完全满足高小毕业生的学习要求的,如果不注意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必然会重新出现大量高小毕业生不能升学的矛盾;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技术改革的推进,农村需要大批的劳动后备力量和经营管理人材。我们农村里有了农业中学,农村需要的劳动技术后备力量和经营管理人材,有了可靠的来源,高小毕业生的学习要求,也就可以得到基本满足。所以应该把农业中学办得更好。而且也完全有条件把农业中学办好,因为农业中学现在已经有了基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了一支专业教师队伍,农业中学深受广大社员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为农业生产所需要,因此它有着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是有一些困难的,特别是还有一些人,他们受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影响较深,对农业中学仍然吹毛求疵;还有一些办学人员对克服困难的决心不强,遇到困难时就动摇不定。因此,我们必须高举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红旗,加强对农业中学的领导,使教育事业中这一枝新的花朵更加茁壮,结出更大的果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