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采用正确的灌水技术防止烂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4-02
第5版()
专栏:

采用正确的灌水技术防止烂秧
蒋谦陛 唐成明
早稻育秧期间(约自二月中旬到四月中旬),在南北冷热气团不断交锋下,温度呈波浪式上升,常有寒潮出现。据广州市近十六年的统计,在二月下旬连续三天阴雨低温(摄氏十度以下)和寒潮的出现率为百分之二十七,三月下旬为百分之七,长沙市近十二年中有十年在谷雨清明间出现寒潮。江苏省每年三月中至四月中四十天内一般有五至六次寒潮,天津市每年四月间,也常碰上三至五次寒潮。说明从华南到华中、华东以至华北,早春育秧期,有受到一次或几次寒潮侵袭的可能。在寒潮侵袭下,常有不同程度的烂秧发生。有的地区烂秧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不仅造成良种损失,还引起缺种缺苗,贻误农时,影响种植面积和秧苗质量。
早稻烂秧是烂谷、烂芽、烂苗的总称,原因可归纳为“低温”与“缺氧”两方面。不同的灌水技术,直接影响到这两方面的动态变化。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要适时、适量的灌溉,以培育壮秧。气候不正常,更需要提高灌水技术以护秧。从提高温度着手预防烂秧,多主张淹水灌溉;从提高含氧量着手预防烂秧,则多提倡湿润灌溉。
淹水灌溉,即在寒潮期间,经常保持田面二至五厘米复盖水层,土壤水分呈饱和状态,同播在地表的种子接触的主要是水和土。湿润灌溉是苗床不淹水层,水从畦间灌水沟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土壤含水率占空隙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五,呈非饱和状态,种子接触的主要是土和空气。由于水、土、空气三者的比热不相同,所以这两种灌水方式的保温防寒作用不一样。水的比热比土大二至五倍,比空气大三千三百倍。淹水灌溉,在秧田里形成水平面,不淹水的则形成旱地面,在不绝对平整的条件下,水平面同大气接触的面要小于旱地面,当寒潮低温到来时,大气温度很快降低,淹灌的水比热较大,与大气接触面较小,相对地说,降温慢,保温力较强,实际温度较高。也由于水中和空气中的含氧量不相同,两种灌水方式的调氧供氧作用也不一样。水层淹灌,土壤中的空隙和近苗床地面的空间,为水体所占据,空气被排除,种子在水层下面;湿润灌溉,种子则处于大气下面。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室在天津的测定,溶于淹灌水中的含氧量仅有百分之零点二至百分之零点三,远较大气中含氧量一般为百分之二十点八为低。
淹水灌溉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但如寒潮期久,淹水时间过长,易遭受缺氧和水质不良,引起烂秧。尤其在芽期,种子没有叶片可以伸出水面获得氧气,更易受害。湿润灌溉的半旱秧田,对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氧气的供应,有显著作用,但如寒潮期间气温很低,持续时间长,苗床裸露,无保温预防措施,受大气干扰很剧烈,就容易造成低温烂秧。苗期抗寒力较弱,受害更重。
可知上述两种灌水方式,在预防早稻烂秧的作用上,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二者都难以防止烂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韶关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气象局共同进行了长流水灌溉防止早稻烂秧的研究,取得良好的结果。现将这一研究成果介绍如下:
长流水灌溉,有人称为串灌、套水。它的作法是在寒潮期,将进水口与出水口同时打开,在秧田内的田面上保持一定深度的流动水层,田间水分保持流动状态。流动水比不流动的淹灌水,或湿润灌溉的土壤水,在预防烂秧的作用上,具有较多的优点。根据我们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在韶关的试验结果,长流水灌溉的烂秧损失最轻。如一九六二年三月十日播种,十七日至二十七日遇寒潮,大气最低温度四点八度,阴雨七天,总降雨量三六点三毫米,在寒潮期间进行三种不同灌水处理,结果长流水烂秧率为百分之十八点九,湿润灌溉为百分之三五点八,淹灌为百分之四四点七。
寒潮期气温迅速下降,常低于水温,秧田淹灌水温又常低于山塘水库水温。长流水灌溉,由于水的串流不息,秧田水温较接近于水源水温,在保温、调温方面都比淹灌强。据上述寒潮期的观测,长流水灌溉种子处的水温比淹灌水高摄氏二至五度,比湿润灌水高摄氏三至六度,并且缩短低温延续时间,减少昼夜温差变幅。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也高些,晴冷天长流水为七至八点三毫克/升,淹灌为五点三至八点零毫克/升;阴冷天长流水为七至六毫克/升;淹灌为六点七至五点一毫克/升。通过水的流动,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了温度、氧气的补充平衡,和缓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在不利的天气,为幼苗生活创造了比较适宜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在上述寒潮期间,长流水灌溉对种子胚乳营养利用率较高,日生长速度三点一七毫米,着叶一点三片,发根三点九条;湿润灌和淹灌的日生长速度一点八二至二点零三毫米,着叶零点八七至一点零二片,发根二点四四至二点九条。长流水灌的秧苗生长正常,干物质较重,抗逆力较强。如果说水分、温度、氧气不协调是造成烂秧的外界条件,秧苗本身在经受寒潮侵袭时,生活力很快降低是造成烂秧的内在因素,那么长流水灌溉,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既能保持秧苗较高的生活力,同时又有调温保温、调氧供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内减轻了外来不利的影响。这可能就是长流水灌较淹灌和湿润灌好处多,并能防止烂秧的道理。
长流水灌水方式,有日夜长流水与白天落干夜间长流水两种。这可以根据秧龄期、水源条件、寒潮出现情况等灵活掌握。如寒潮发生在芽期,水源不很充足,期间较长,白天温度较高,夜间温度偏低,以日排夜灌长流水为宜。若寒潮出现在苗期,水源条件较好,昼夜温度均较低,则以日夜长流水灌溉较宜。为了使秧田新旧水流动变换及时,使盐、酸和不洁水及时冲洗排出,水温分布均匀,进出水口最好不要在一条直线上,其形式可采用“对角线”式和“之”字形式。秧田低温和低氧(淹灌)每天有一个出现期,据观测低温多在每天早上六时前后,低氧多在每天早上四至八时,因此日排夜灌长流水调温调氧的关键时间,是在每天的清晨。
采用长流水灌溉,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利用较高的水源温度。解放后我国早稻地区新建了许多排灌机站和山塘水库,出水量很大,水温一般较高。早春寒潮期塘、库低层的水温也比表层高。利用较高水温再结合长流水的调温作用,防寒效果将更大。
(二)结合适宜的播种期。长流水灌溉虽然有一定的保温、调温、调氧作用,但若播种期掌握不当,过早播种,温度太低,尽管利用了长流水所能调温调氧的上限,也难免不低于秧苗耐寒力的下限。早春寒潮一般每隔七至十天来袭一次,每次延续三至七天。应该采用“冷尾浸种,暖头播种”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等到下次寒潮来时,幼苗已扶针扎根,这时采用长流水灌溉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