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用“一厘钱”精神挖掘增产节约潜力 上海许多职工巧算细账广开门路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4-04
第1版()
专栏:

用“一厘钱”精神挖掘增产节约潜力
上海许多职工巧算细账广开门路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
据新华社上海三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正在开展增产节约活动的上海的许多职工,这几天阅读了新华社报道的北京几家工厂的“一厘钱”精神和人民日报论述这种精神的社论《一本大账》,从中得到了启发。他们正用“一厘钱”精神挖掘增产节约的潜力。
上海电机厂剪冲车间工人王春林受到“一厘钱”精神的启发,立即在剪刀机的刀口上注意节约,在每一小张矽钢片上省下十九毫米,一个晚上就节约出十一大张矽钢片,价值六十二元多。上海市先进集体、大中华橡胶一厂供销科的人员,在读了《“一厘钱”精神》的通讯和《一本大账》的社论以后,感到自己的责任格外重大。他们不仅努力保管好橡胶、炭黑等各种原材料,还把车间送回的装炭黑用的口袋抖抖干净,把袋里残存的炭黑抖出来。他们一计算,这样做每月就可以多出五百多公斤炭黑,可供制造一万五千双胶鞋用。煤场小组的职工,还正在和烧煤工人一起,试验好煤、次煤搭配着烧。初步试验下来,每天可以节约三百元左右。这个科管废品的职工,在读通讯《“一厘钱”精神》的时候,对北京墨水厂厂长和收废瓶的老工人,从许多废瓶中拣出两个好瓶子的事,印象很深。那天刚好车间送来一部报废的鼓风机,他们马上拆开里里外外的零件检查,找到其中有的零件还可以利用。这件事对他们启发很大。他们便立即订了一条制度:以后对收到的每件废品,都要很好鉴别,把上面任何可以利用的零件都找出来。
中国纺织机械厂总会计师、上海市先进工作者汤传焘,前几天正在向其他工厂会计人员介绍自己“当家理财”的经验;回家看到报上刊载的社论《一本大账》和通讯《“一厘钱”精神》,格外兴奋。他连看两遍,觉得眼界大开,增产节约的领域异常广阔。他回忆了年初算的节约金属、木材和电力等三笔大账,全厂今年可以节约近三十万元;现在他觉得这还不够,还有很多节约的潜力被忽略掉了。他从“一厘钱”的事情联想到,厂里节约资金也还有潜力。本来厂里为了节约,每天已从垃圾中拣回不少螺丝、钉子等零件,作废品卖出,可收回一百多元。现在他说,这里面还有一部分可以回收使用,不应作废品卖掉,觉得还只“拣回一分,丢了一角”。
民生墨水厂的职工们,从工厂的广播中听到北京墨水厂职工的“一厘钱”精神,议论纷纷。这个厂生产墨水的成本,原来就比较低;最近又进一步把本厂的各项经济指标,同北京墨水厂等兄弟厂逐项比较,发觉其中有的指标比兄弟厂略高。他们正在进一步挖掘增产节约的潜力。上海市先进集体、上海水泵厂经济管理科的人员,不久前从各种产品之间原材料消耗的差距、工人完成工时定额先进与落后之间的差距等方面,找到了不少增产节约的潜力。在报上看到北京一些工厂的“一厘钱”精神以后,他们觉得在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也还有潜力可挖。他们还算了一笔细账:如果全厂工人每天少浪费一分钟,一年就可以多生产十二台口径为三百五十毫米的水泵;每天少浪费五分钟,一年就可以多生产六十台水泵。(附图片)
北京火柴厂的工人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在装盒时总要把废火柴剔拣出来。图为质量检查员在称女工李彦美剔拣的废火柴。(这个工厂的模范事迹,详见本报三月二十四日第二版《“一厘钱”精神》一文) 新华社记者 楚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