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挫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4-06
第4版()
专栏:

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挫折
席林生
继美国总统特使麦钱特去西欧兜售“多边核力量”计划之后,最近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史蒂文森又仆仆于西欧各国首都,为美国的计划进行游说。虽然史蒂文森的西欧之行皮包里装的什么妙策还难于知晓,但是从不久前麦钱特到处碰壁的情况来看,史蒂文森也不会有多大幸运。麦钱特和史蒂文森在西欧推销“多边核力量”的困难,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核武器问题上控制与反控制的错综复杂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是肯尼迪在去年年底的美英拿骚会谈中正式提出的。这个计划实际上是美国为了保持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核垄断,吞并英法核力量、阻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发展自己的核力量的一个圈套。由于西欧国家力量不断增长,它们要求打破美国核控制,发展本国独立核力量的趋势已难以遏止,美国就利用西欧国家对核军备的渴求,提出愿意向“盟国”提供“北极星”导弹,诱使它们放弃自己的独立核武装而建立一支实际上由美国控制的大西洋“多边核力量”。美国企图借助于这种北大西洋集团的军事“合作”来促进西欧的一体化,以便重新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但是美国的计划遭到了法国的断然拒绝,戴高乐坚决要发展法国的独立核力量。至于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原就都希望利用“多边核力量”为自己捞取好处:英国想借此作为打开“共同市场”的敲门砖,保持它在西方阵营中二号盟主地位;西德、意大利企图从“后门溜进核俱乐部”,因此它们对美国的计划有一定的兴趣。不过,它们对美国掌握“多边核力量”的控制权也很抱反感,特别是拿骚协议规定“多边核力量”主要以美英的战略核武器和核潜艇组成,非核国家只能居于从属的地位,更使西德、意大利十分不满。它们要求美国澄清拿骚协议,改变“多边核力量”组织形式,以便让它们占得西方核力量中的“前排席位”。
正是美国看到“多边核力量”计划在西欧国家中有着一定的市场,当法国拒绝了拿骚会谈中提出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之后,它就转而利用其他西欧国家,特别是西德、意大利对核武器的向往,建议组织不包括法国在内的“多边核力量”来“包围和困住”法国。虽然“多边核力量”缺少了法国就会失去它原来的意义,但是既然目前美国在阻止戴高乐方面无能为力,肯尼迪就企图借“多边核力量”来分化巴黎—波恩轴心,孤立法国。华盛顿当局的算盘是: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的联合压力下,法国有朝一日也将不得不参加进美国“多边核力量”中来。麦钱特和史蒂文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前往西欧的。为了诱使“盟国”上钩,肯尼迪政府特地为麦钱特准备了一项所谓“多边核力量”的“新建议”。配合这项“新建议”,华盛顿的宣传机器大肆宣扬美国在建立“多边核力量”方面出现了“新的面貌”,使西欧国家“在核武器方面有较大的发言权和控制权”。
究竟麦钱特向西欧“盟国”兜售的“多边核力量”的“新建议”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由美、英和法国(如果法国参加的话)的装有美国“北极星”导弹的核潜艇加上西德、意大利和其他西欧国家的也装有美国“北极星”导弹的常规海面舰只联合组成海上“多边核力量”。这支核力量的核潜艇部分用的核弹头将由美、英、法自己提供,而海面舰只用的核弹头则由美国掌管。另外,海面舰只还将由多国海军人员“混合操纵”。整个核力量将接受一个包括四、五个国家组成的执行委员会的控制,一切有关发射导弹的决定均须执行委员会一致通过,参加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己的核武器撤走。
显然,美国的“新建议”大大修改了美英的拿骚协议。根据拿骚协议,“多边核力量”应该主要由装载“北极星”导弹的核潜艇组成。拿骚协议接受英国的倡议:考虑到英国一时还不能制造出核潜艇,规定在建立海上“多边核力量”之前,先组织有美国核潜艇、英国V型战略轰炸机和其他国家战术核部队参加的、核武器由本国掌握的“多国核力量”。现在美国撇开“多国核力量”,竟主张以海面舰只代替原来规定的核潜艇,来组织“多边核力量”,其目的正是为了提高西德和其他非核国家的地位,让它们“更快地实际参加多边核力量”。而且美国的“新建议”表示同意跟西欧国家建立“共同控制”机构,赋予“盟国”对使用核武器的否决权。这从表面上说多少是美国对西欧国家的一种“让步”,肯尼迪政府满心希望这种“让步”能够诱使西欧“盟国”落入美国的圈套。
但是,尽管美国为它的“多边核力量”披上了漂亮的外衣,在最重要的控制权问题上,它却坚持对它“所提供的核武器的任何决定,拥有最后的否决权”,加上核弹头仍由美国掌握,“多边核力量”的实际支配权也完全操于美国手中。肯尼迪政府正是想以虚有其表的“多边控制”来限制和阻挠西欧国家发展本国的独立核力量。从美国控制这一点上说,这是一付换汤不换药的把戏。因此美国计划再次遭到法国“明显的冷淡”固然不在话下,即使在波恩、罗马和伦敦,麦钱特的“新建议”也引起了一系列新的矛盾。
肯尼迪讨好西德、修改拿骚协议,首先激怒了英国人。英国同意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本来是在美国撤销供应“闪电”导弹的要挟下被迫作出的。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麦克米伦曾经在拿骚会谈中力争两点:在建立海上“多边核力量”前先组织“多国核力量”,参加这种“多国核力量”的国家有权在必要时撤回本国的核武器。由于英国最早要在一九六八年才能制造出核潜艇,如果目前首先组织一支以美英核武器为主力的“多国核力量”,英国也就能在这支核力量中居于特殊的地位,而且核武器可以自由撤出,英国的独立核力量也不致受害。英国正是借此压低西德和法国,保持英国在西欧的核大国地位。但是现在拿骚协议墨迹未干,美国却又改变主意,要英国参加由海面舰只组成的“多边核力量”,这不仅抹煞英国作为第二核大国的作用;而且由于费用浩大,使英国处于要末放弃建造核潜艇的原计划同西德一样在美国的控制下充当一名“二等核公民”,要末使西德先于英国取得美国的“北极星”导弹,在“多边核力量”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美国继撤销“闪电”导弹后,想给英国吞下的又一颗苦药丸。英国不接受美国的计划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当麦钱特携带“新建议”前往伦敦游说时,英国当权人物一面公开表示
“不准备考虑任何不符合拿骚协议的东西”;一面又坚持首先建立“多国核力量”来同美国的“多边核力量”对抗。
西德对于参加美国“多边核力量”分享北大西洋集团核武器控制权,抱着不小的希望。美国片面修改拿骚协议,以海面舰只代替核潜艇,不仅使西德绕过了由于国际条约束缚不能制造核武器的困难,而且使它提前得到战略核导弹;更重要的还是政治上使它逐步摆脱对战败国的限制,为西德今后直接掌握核武器创造有利条件,这自然符合西德统治集团的利益。显然,阿登纳并非不知道,美国给它这些“甜头”,目的是要在军事上控制西德,分化西德同法国的关系。但是,美国提供的这些“甜头”既然有利于西德逐步得到核武器,因此西德也就一面赞同美国的计划;一面又竭力利用美国对它的倚重逐步提高价钱,要挟取得更大的军事利益。就在麦钱特和史蒂文森访问波恩前后,西德先提出把使用导弹时必须“一致通过”的原则逐渐改为“简单多数”或“四对一”原则,以限制美国对使用导弹的否决权。继而又以海面舰只缺乏“军事价值”为由,改变原来的态度,要求“多边核力量”在一定时期后以潜艇替换海面舰只。西德的这种出尔反尔甚至使美国感到“吃惊”。
意大利像西德一样,企图通过“多边核力量”在北大西洋集团核武装中插上一手。但是意大利看到,有美国的否决权在,也就“不会意味着意大利将第一次获得核武器”。而且参加美国“多边核力量”就得分担巨额的费用,这不能不使意大利裹足不前。尽管最近时期来肯尼迪政府曾经对意大利多方拉拢,可是麦钱特在罗马的会谈始终没有超出“试探的范围”。意大利的《晚邮报》并非无意地说:“要是美国政府不改变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的话”,建立“多边核力量”将是无益的。
正是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多边核力量”计划上的同床异梦,麦钱特和史蒂文森的西欧之行就不可能带回任何值得夸耀的成绩。无论是“多边核力量”的舰只组成问题、“否决权”问题,还是财政费用问题,华盛顿和它的“盟国”之间留下的都是一连串难以解决的问号。看来美国利用“多边核力量”来“包围和困住”法国的打算又将落空,这当然使戴高乐有恃无恐。法国对于任何美国控制的“多边核力量”早已坚决反对,而且戴高乐知道没有法国,欧洲是不能搞出什么结果来的,因此当美国积极策划组织不包括法国的“多边核力量”时,法国一直冷眼旁观。戴高乐既未接见美国总统特使麦钱特,也未欢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史蒂文森。法国在北大西洋集团的代表甚至还拒不出席讨论“多边核力量”问题的常任理事会。法国的故意冷落使美国既恼火,但又无计可施。
事实表明,美国的“多边核力量”的“新建议”并没有为美国统治西欧带来希望。英国《每日先驱报》甚至说,美国的计划现在“看来越来越像一只死鸭”。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越来越不利于美国而利于西欧国家的发展趋势,日益冲击着美国的核垄断地位,迫使它不得不让西欧国家分享一定的核武器发言权。但是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和它力图保持西方领导地位的努力,又使它不敢真正给予西欧“盟国”任何核武器控制权。这就注定美国的“新建议”决不能缓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相反只能加深这种矛盾。麦钱特西欧之行以后,美国的一些官员已经哀叹:“整个麦钱特计划也许产生不良后果,使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陷于比以前更混乱的状态”,正是说明了这种情况。但问题是,戴高乐中断布鲁塞尔谈判,给了肯尼迪沉重一击之后,美国挫败戴高乐称霸欧洲和控制西欧的希望主要就是寄托在这支“多边核力量”上的,因此它是决不能听任其失败的。麦钱特不久之后重访西欧,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不论美国统治当局怎样花样翻新,由于美国同西欧之间在核军备问题上的控制和反控制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它们在这方面的“合作”前景是黯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