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由“吃蜂蜜长大”想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4-06
第6版()
专栏:

由“吃蜂蜜长大”想起
唐小丁
黄连是最苦的,蜂蜜是最甜的。人们知道什么味苦,什么味甜,要靠感觉器官。怎么区分社会生活方面的苦和甜,要靠社会主义教育和自我的阶级觉悟。
苦和甜,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要认识它们,自然要有实际的对比。
成都市文武路中学的学生,听了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老校工和翻了身的奴隶的报告,参观了大邑县地主庄园陈列馆。地主的“发家史”,“百罪图”,毒打农民的刑具,关押农民的水牢等等,都看到了。有的学生便说:“我们是吃蜂蜜长大的,不知道什么是苦。现在才晓得旧社会这样黑暗可恨!”
小学的、中学的以至有些大学的同学,完全是或者基本上是在新社会长大的。他们尝着生活的甜味,并不怎么了解旧社会是个什么样子,不晓得什么叫恶霸,什么叫抓壮丁,什么叫保甲长。要不讲给他们听听,让他们看看,他们是无从比较的。也就是说,对他们进行教育,不仅需要抽象的说理,还要通过具体的形象。
雷锋在解放时也不到十岁。他是“吃黄连长大”的。什么是苦,什么是甜,什么该恨,什么该爱,对雷锋来说,是最明白不过了。这是他具有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年轻朋友,都有雷锋那样的经历,应该说,大多数年轻朋友没有那样的经历,这又怎么办呢?通过具体形象向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有效办法之一。
有个同学,叫亢益发,在成都市第四中学学习。新年前,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叫《新年前夕》。他写的什么?写的是父亲曾经给他讲的一段经历,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年关,他的爷爷、奶奶和父亲贫病交加,地主逼租,保长抓人,爷爷被打死,寡妇孤儿在地主家的爆竹声中离乡流浪的悲惨情景。这往事会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阴影”吗?不,孩子会获得比较“黄连”和“蜂蜜”的能力,使心里明亮起来,头脑充实起来。
让孩子记起雷锋,记起老一辈走过的路;懂得“吃黄连”的苦,懂得“吃蜂蜜”的不容易,懂得不能“坐享现成福”的道理;还有,懂得现实的阶级斗争,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学习和生活,怎样去同困难作斗争,同坏人坏事作斗争,怎样保卫红旗,紧握红旗。这是做父母的、做教师的和每一个革命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得用革命的精神教育年轻一代。为着这,我们要用无产阶级的革命烈火,烧灭想要复活的资本主义鬼魂;要把毛泽东思想的火炬举得更高,照着年轻一代昂然迈进。拿“吃蜂蜜”来说,不仅要营养和滋补他们的身体,尤其重要的是要营养和滋补他们的思想,使他们真正“长大”,成为战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