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北极星》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4-11
第6版()
专栏:

《北极星》跋
吴伯箫
我参加了一九四二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座谈会开了三次。记得第二次以后的哪一天,我从延安南门外去杨家岭接洽工作,骑了一匹马。工作接洽完了,从杨家岭出来,远远望见毛主席同两位同志从延河岸边散步回来,正走上渡口通大道的斜坡。这时候我有些踌躇:立刻跑到毛主席跟前去呢?还是牵马在道旁等毛主席走过呢?都觉得太突然。这踌躇是一刹那的工夫。就在这一刹那间,毛主席仿佛知道了我的心情,已经叫着我的名字挥手招呼了。我便立刻跑到毛主席的跟前去,握了手。毛主席问起我的工作情况,还谈到我在座谈会上简短的发言,说:“就应当那样讲。”
在座谈会上,我只讲了很少的一点意见。那时我在教育厅工作,正想为中学和师范学校请几位语文、音乐和美术教师。我就在座谈会上提出了欢迎文艺工作者到学校教书的意见。说明这样做,一来可以深入实际,熟悉当地的生活,搜集陕北无限丰富的民歌;二来可以接触学生和群众,做一些文艺普及工作。——毛主席对座谈会上每个人的发言都是注意的;可是没想到对我这样一点意见也注意了。在第一次座谈会上,毛主席跟每一个同志都握了手,说了话;可是没想到人那样多,毛主席竟然都认识,还叫得出名字。
那次在路上见面,心里实在感动。
因为是在路上,说话的时间不长,但记忆永远是清新的。隔了二十年了,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每次想起来都感到是很大的鼓舞。那次回教育厅,我没有再骑马。拉着马慢慢地走。一路就想着毛主席对文艺工作的关心,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毛主席那亲切平易的风度,那博大深邃的精神,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幸福里。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一字一句都听得很清楚。当时听了,仿佛觉得都懂。作为一个靠自我摸索的业余文艺工作者,在文艺问题上糊涂观念是不少的。听了《讲话》以后,像拨云雾见青天一样,心里豁然开朗。记得那年的九月间,因为工作去关中,还根据自己整理的笔记,把《讲话》内容向关中地区的文艺工作同志传达了。
现在想来,那时把事情还是看得太容易了。听完《讲话》认为懂了的,其实未必真懂,更不要说懂得透彻。毛主席的话,向来是深入浅出的,单看字面,也许并不难懂;但是涵义却博大精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认真地学习,体会,不是每读一遍《讲话》理解就更深一层、收获就更多一些么?若是按照《讲话》的精神去身体力行,那就更无止境了。像思想的改造,感情的变化,工农兵生活的体验,人民群众语言的学习,那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已经够了”的。
我自己写东西很少。写得少,正是毛主席所讲的“不熟不懂”的结果。偶尔写篇把短文,回头看看,也往往很不满意。写第二篇的时候否定第一篇,写第三篇的时候否定第二篇。可是,毛主席的《讲话》,像润物的春雨,催花的东风,时时都在亲切地召唤,使自己禁不住要勉励写作,写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写蓬勃发展的建设事业,写自己在幸福的新社会里所见,所感,所忆,所信的事物。哪怕写出来的只是社会主义时代风貌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但愿反映的生活是真实的,抒发的感情是诚挚的。
“为工农兵服务”,毛主席给文艺工作者开辟的道路是广阔的;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在如何为工农兵服务方面,《讲话》里也讲得非常详尽,非常具体。沿着这条广阔的道路,并且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二十年来祖国的文艺是十分繁荣的。诗歌,小说,戏剧,美术,音乐,电影,舞蹈,曲艺,……各个艺术部门,各种艺术形式,都呈现着绚烂的异彩。现在,毛主席的湛深的文艺思想,正继续发挥着光辉的作用,它启发和鼓舞文艺创作的力量也正无穷无尽。《讲话》的最后说:“……一定能够把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现在,新阶段早已经开始了;推进的范围,却已经不只是全中国,而将是更广阔的世界。
这是方向。
生活,工作,战斗,方向的指示是最亲切的关怀。今年是《讲话》发表二十周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更加灿烂的时候,这里把几年来写的散文选二十篇印成一集,拿一篇纪念《讲话》的文章的题目《北极星》作为书名,意思是想表示对亲切关怀的衷心铭感和对《讲话》所指示的方向的热烈向往。
一九六二年十月一日
〔散文集《北极星》,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