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战士的婚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4-14
第2版()
专栏:

战士的婚礼
本报记者 连云山
序曲
广西籍战士何益琪,不久前回到故乡广西贵县的一个小山村——相思寨去结婚,引起一场很大的反响。公社干部说:“益琪给这里做了个榜样。”老年人原先反对,见过以后却说:“益琪做得对。”青年人说:“益琪,将来我也要照你那样办。”
何益琪有个未婚妻,叫徐英妹。他俩都是贫苦农家的孩子,解放后才上了学读了书;合作化后,他俩一起上了高小,感情很好。一九五八年何益琪入伍后,在部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不断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徐英妹知道这些情况,十分高兴。徐英妹也不断把她在生产队努力劳动的情形告诉何益琪,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说明她永远不变心,等他完成任务,回来结婚。何益琪在部队忙于学习和训练,根本考虑不到结婚的事。到每月发津贴时,他才想起来。他思量把这笔钱积攒起来,三年以后服役期满,就可以按家乡风俗,热热闹闹办场喜事。时光过得很快,三年之间积蓄了二百元。除了寄给家用一些外,其余都存入银行,准备退役时作结婚费用。
延期
三年部队生活,使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时,他最关心的是国际形势、党的政策、连队工作等等。他已经由一位共青团员变成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由一个习惯于个人苦干实干的农民孩子,变成一位要领导一班人的班长了。一九六○年冬,他服役期满前,请假回家到他那个小村子看了一趟。他的父母,生产队长和乡亲,见他个子长高了,身体很结实,谈起话来很有见识,头头是道,实在高兴。都夸说:“益琪进步真大啊!”他和未婚妻久别相见,畅谈几回,感情更加亲密。双方的父母对他们的婚事也十分满意,主张趁此办了这桩儿女终身大事。乡里人也都这样主张,并且吵着要吃喜酒。但何益琪另有心事。他认为,保卫国防是大事,婚姻是小事。他舍不得离开部队,放不下他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苦练出来的炮兵技术,他要把这一切都教给接班的新战士以后,才能放心离开部队。因此,他决心超期服役一两年,让他了却了这桩心愿,再回家结婚。徐英妹是懂道理的姑娘,听他说了,满口赞成。又经过种种努力,说服了双方的家人和乡亲,大家同意了他的选择,他高高兴兴回到了部队。
在部队,转眼又过了一年半,一九六二年六月的一天,何益琪收到经常跟他通信的堂叔公、生产队长何超庭的一封信。信上说了相思寨生产队的生产成绩和社员生活情况,说了争取更好的收成的措施,最后,勉励他安心部队工作,好好保卫国防。看了这封信,何益琪想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他想到他那个山寨的贫瘠坡田,经常闹旱,解放前那么贫困,不得温饱,以致周围村庄有歌谣唱道:“相思寨,相思寨,一天两餐吃野菜;年年旱死相思人,有女不嫁相思寨。”何益琪小时年年随父母进山挖野菜吃。解放后生活好了些,合作化和公社化后,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大办水利,根本免除了旱灾,结束了年年吃野菜的生活,发展了生产,生活大大改善了。相思寨的人是把命运同集体经济连在一起的。在何益琪看来,他保卫国防,跟保卫相思寨的集体经济是直接相关的。为了使相思寨的集体经济有个更大的发展,除了当好兵以外,还应该直接添一分力量。想罢,便决定把几年积下准备结婚的钱取出,送给生产队买牛或化肥。那么,结婚费用怎么解决呢?这不用愁!他年初参加了排长的结婚典礼,跟他家乡办婚事的规矩大不一样,又简单,又热闹,实在新鲜。糖果烟茶招待,大家表演节目,真是欢乐极了。何益琪想:我将来的婚事也这样办,给家乡创个新风气,多好!他把几年来积蓄下的一百七十元取出,汇给生产队。
相思寨生产队长何超庭接到何益琪汇来的这笔钱,在社员大会上把信念了一遍,说:“这钱生产队是不能收的。已经入在益琪父亲的账上。不过,钱多少是小事,益琪这份心意是大事。益琪在家上学是好学生,劳动是好社员,入伍后是五好战士,念念不忘生产队的生产,把自己攒下的结婚费用寄给生产队发展集体经济,这才真正是好孩子。”社员们十分感动,生产劲头更大了。年底,何益琪接到父亲来信说:“咱们队的社员,今年干劲更大,取得了大丰收,单晚造水稻增产了一万九千斤。二十多户人家,家家都分得了富富裕裕的粮食,还受到公社的表扬。”
前奏
一九六三年一月,春节前夕,何益琪请准了假,高高兴兴回到家乡来结婚。他带着节约办婚事的打算回来了。但是,改变从古传下来的老风俗,实行一种新办法,是多么不容易啊!何益琪刚走进家门后,全家人——父母、哥嫂、小侄儿,满脸堆笑,一片欢喜,邻居们也来问长问短。但一场风波也就此爆发了。
父亲何超兴说:“这婚事可要体体面面的办!家里准备你办喜事,喂了两头大肥猪,养了二十几只鸡鸭,种了许多菜,酿了好多酒,家里六口人,今年又分了三千几百斤稻谷,什么都现成!我辛苦一生,贫穷一生。你的几个姐姐出嫁,你哥哥娶亲,我都不能好好给他们办,现在生活好了,你又是最小的,办完这场事,我的心事就了结了。”
“爸爸,”何益琪对父亲说:“婚事当然应该好好办,可是不能铺张浪费呀!我在部队见过一种新式办婚,买点糖果、茶水招待,简单热闹,好得很。我们照那样办才好。”
父亲直摇头:“呵!说笑话可以,那怎么叫办婚事?”
“对呀!”屋里的乡亲都七嘴八舌地说:“益琪,你是我们寨的好孩子,一定要好好办场喜事,大家欢乐欢乐,有困难我们帮助,这婚事可不能毛毛草草地办。”
“办婚事是要体面才好。”何益琪说:“可是也有铺张、节约两种体面。爸爸提到过去的生活,这是不应该忘记的。”他谈到过去给地主种地交不起租,逼着把房上的瓦卖掉还租的生活,谈到十年九旱吃野菜的生活,接着说:“现在生活好了,可是不能忘掉过去。要不是共产党和毛主席,哪有今天的好生活!要不是集体化,想体面也体面不来。党和国家号召勤俭办社,勤俭持家,我们应当响应党的号召,节约办婚,省下钱来办集体经济。我是共产党员,就要带头节约。再说,我主张的结婚办法,也是体面热闹。我在部队参加几回,实在很好。”人们见他说得很有道理,可是,还不能接受不摆酒席的办法。只有他大哥益兆一人支持他。大哥在贵县做事,参加过那种婚礼,认为那种办法好。
第二天,他到岳母家去商量。岳母起初要按坐花轿、吹喇叭、摆酒席的办法做。后来同意了不拣日子,不坐轿,但不同意不办席。岳母说:“孩子,你说得对,不要铺张浪费。办多了不好,可是摆几桌也不为浪费。”
何益琪又同未婚妻商量,徐英妹听了新式办婚的介绍,想了一会,欣然同意了。并且说:“就这样办!咱俩分工,你负责说服你父母,我负责说服我父母,咱们照着新式办法做。”
这两天,何益琪还到乡亲各户访问,一面问安,一面解释节约办婚的道理。但人们的态度大致一样:“道理是对,酒席不能不摆!”
怎么办呢?何益琪忽然想起本地很有威望的一位人物,决定请他出面支持。这位人物是谁?原来是双目失明的复员军人莫自清。莫自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了大功,胸部受重伤,双目失明。回家以后,他仍然为集体忘我地劳动,坐在场上摸着干,一天打几百斤谷,一天磨几十斤米粉,真是人人敬佩。莫自清虽然双目失明,还订着两份报,每天晚上请他的堂弟——生产队会计莫自勤给念报。这位复员军人断事公正无私,关心队里的事情,社、队干部也常向他请教。这天晚上,何益琪特地来问候他,请他支持。他高兴地说:“你的想法对。我年纪大,结婚没赶上这个时代。你现在愿意带个头,破旧习俗,立新风气,很好,我完全支持你。部队那种简单、朴素、热闹的婚礼,我也参加过。这事你放心,我负责说服群众,布置一切。”第二天,莫自清便由他女儿领着,到寨子里宣传,支持益琪的做法。群众见自清都很赞成,料想大概不错,但还有些半信半疑。
婚礼
正月初三,是结婚的日子,在何家祠堂举行婚礼。这天下午,莫自清最先来到。他叫会计草拟了一套婚礼程序表,又指点人们做好布置。大厅正面挂了毛主席像。桌椅两面排开,上摆糖果烟茶。司仪由莫自清指定益琪的大哥担任。
下午,人们盛装而来。几乎全寨人都参加了这个盛会。乡长罗献帮等也应邀出席。
婚礼开始,新郎新娘向毛主席像鞠躬。然后向乡长、队长和来宾敬礼;向双方父母、亲友和叔伯们致敬。
按照当地风俗,新郎新娘向亲友敬茶敬烟。何益琪和徐英妹一份一份地恭恭敬敬送到亲友面前。按照旧俗,受敬者要拿一些钱,分赠二人,表示祝福。益琪深鞠一躬,谢谢好意,说,这风俗也是破了好,我们不请酒,大家别赠礼,彼此心领就行了。大伙同意,进入下一节目。
乡长罗献帮讲话,向一位保卫国防的好战士和一位热爱劳动的好姑娘成就美满姻缘贺喜!他说,益琪同志的大喜事,也是咱们公社全体社员的大喜事。我们穷苦人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翻了身,子女长大了,要热热闹闹办喜事。今天这场喜事,就是最热闹的。
他向大家报告了全公社、特别是这个生产队的生产成绩,接着说:益琪这次回来结婚,跟以往结婚大不相同,以往办婚事要大摆酒席。现在他们请我们吃糖果,喝茶水。我们老的小的都没见过!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在部队受过党的教育,懂了许多道理。他积极响应党的勤俭办一切事情的号召,勤俭办婚事,所以不请大家吃酒。这样做,又简单、又节约,给大家开一条路,我们非常欢迎,希望大家向他学习。
何益琪利用全乡父老团聚的机会,回答了人们提出的一些时事问题,接着表演丰富多采的文娱节目。政治、文化、旧俗、新事结合起来,到夜里十二点钟,人们才尽欢而散。
尾声
何益琪的婚礼,在相思寨是从古未有的。第二天人们便传说开了,老年人说,花钱不多,干部亲友满堂,孩子们也高高兴兴;大大方方,体面得很。哪像我们旧时结婚,花钱不少,还受憋呢!青年说:“益琪哥,做得好,我们结婚也要照你那样办!”公社干部夸赞说,“益琪办婚,给咱这地方开创了一个新风气。”
何益琪住了几天,办了几件相思寨上没有办过的新事,又回到部队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