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我国建成比较完整的医药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04
第2版()
专栏:

我国建成比较完整的医药工业
各省、市、自治区都已有制药厂。今年首季,每五天生产的药品等于一九四九年全国药品产量的总和。原料药由十几种增加到几百种。医治疾病的各种药物,除少数特殊的以外,基本上已能自给。抗菌素、激素等,还有出口。
新华社讯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艰苦奋斗,我国医药工业已彻底改变了依靠进口原料加工制剂的状况,建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
现在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规模的制药厂,今年第一季度,这些药厂平均每五天生产的药,就等于一九四九年全国药品产量的总和。原料药的品种,也由过去的十几种增加到几百种,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我国人民医治疾病需要的各种药物,除了少数特殊的以外,基本上已能自给。其中有些药品,如抗菌素、激素等,还有出口。
近二十年才在医学上发现并应用的抗菌素,是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重点。这种药品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时期,要依赖十多个国家进口供应,药价既昂贵,数量又极少,一般劳动人民都用不起。解放后,上海首先建成第一个青霉素工厂。现在全国已有十多家工厂生产抗菌素原料,品种也增加很多。因而使许多严重的疾病,都有了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合霉素、四圜素、氯霉素、红霉素、地霉素、新霉素等等国产特效药品。
同抗菌素有类似功效的磺胺类药,近几年来发展也很快。据统计,只是一九六二年的产量,就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一点四倍。其中特别是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等的试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使我国磺胺类药的品种已经比较齐全。今年第一季度,这些新产品的产量,有了很大增长。
解放前,我国有很多农民遭受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侵袭。在江苏、浙江等省有血吸虫病流行,在云南、贵州一带有盛行疟疾的“瘴疠之区”。解放后,国家大力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各地医药工业用很大力量研究和试制治疗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各种药物。现在,被称为五大寄生虫病的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疟疾和黑热病,都已经有了疗效很高的特效药,使大批患者恢复了健康。过去在河北、山东等省流行的黑热病,解放初期还有六十多万患者,现在这种病已基本上消灭。江南一带流行的血吸虫病,经过几年大量采用酒石酸锑钾等特效药的治疗,使大批患者得到彻底治愈,恢复了劳动能力。为了抑制疟疾的流行,上海、天津等地的制药厂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了大批氯奎、伯氨喹宁等。这些药品的治疗效果比喹宁好,副作用较小。
各地还大力发展了医疗上用途很广的解热止痛、安眠镇静、各种维生素、葡萄糖、甾体激素和抗结核病等方面的药品原料和制剂的生产。
我国医药工业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主要是由于认真执行了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以生产原料药产量最大的一些工厂为例,除了华北制药厂和太原制药厂是新建的以外,其余都是在原来只能生产制剂的药品加工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放后,这些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同医疗单位和科学研究部门密切合作,试制成功了几百种新药品,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消耗定额也不断降低。
目前我国医药工业的主要问题,是有些药品的品种还不够齐全。在制剂的生产条件方面,大部分工厂手工操作的比重较大,经营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善。(附图片)
北京制药二厂三车间包装小组的工人为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工时而动员了起来。印好字的药瓶供不上包装了,包装工人李庆珍(右二)便不再等,主动给印字工人做辅助工,帮助送药瓶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