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看天时巧用农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04
第2版()
专栏:

看天时巧用农药
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好坏,和施用时的“天时”(温度、湿度、日照、风、雨等),有密切关系。
温度和药效的关系
温度对药效的影响是很大的。温度高,药剂的挥发性和扩散性强,渗入虫体的机会和能力增加,虫体受药率也随着增高了。药剂的毒性作用增大,害虫就更容易中毒死亡。例如除虫菊、1605、敌百虫、硫磺粉或石灰硫磺合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使用药效较好,就是这个缘故。但是,温度过高,也会降低某些农药的毒力。例如喷撒六六六粉剂于地面上,如果土壤表面温度高达摄氏四十度以上(事实上有些地区夏季地面温度有时超过四十度),几小时以后,它的毒力就会显著减弱。1059是著名的内吸杀虫剂,药液能够从植株表皮直接渗入,也很容易从叶子气孔中进入内部。在喷药以后,若使药剂表面保持一二小时的湿润状态,药液一般就能被植株吸收三分之一以上;假如喷药时,阳光强、温度高,药液很快晒干和挥发,药剂进入植物体的速度和数量就缓慢和减少。有些农民认为,施1059,在阴天比晴天效果好,早晨比午间效果好,就是这个道理。
温度高,害虫的新陈代谢快,食量大,吃入药量就多;呼吸强,吸入药剂的蒸汽就多。吃得多和吸入多都能增加害虫中毒的机会。但是,温度高,虫体对药剂的解毒作用也相应增强,使进到虫体内的药剂较快的被分解和排出体外。假如温度较低,药剂在虫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对害虫的杀除作用也就大大提高。滴滴涕是有名的“低温毒剂”,它对某些昆虫的毒力,气温摄氏十五度时比三十五度时高十倍。
温度高,植物生长旺盛,药剂对植物的不良作用也加大,造成药害的可能性也就多了。
按照上述温度和药效的关系,从理论上说,一般杀虫药剂在施药时气温较高,用药后温度较低,则药效较高。在一天里,用药时间以下午两点左右较好。干旱的夏季,药液不可过浓。秋冬季节,药剂的浓度需要适当增高。
某些杀菌剂,如含汞药剂、甲醛水溶液,在温度适当增高时,药效也相应地增高。
湿度和药效的关系
湿度对药效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有的药剂如波尔多液,在空气高湿的时候效果较好,而石灰硫磺合剂、除虫菊等则相反。各地区气候不同,有的药剂在这里适用,但在那里就未必适用。例如,砒酸铅在滨海地区或潮湿天气时使用,容易发生药害。多数病原菌附着在植物体表面,利用雨天侵入植物组织内,如果在降雨后喷药,效果就不显著。施药后立刻下雨,大部分药剂被雨水冲掉,效果也就大大减低。因此,在降雨多的地区,用药次数要适当增加。
看“天时”,再根据各种农药的特点灵活使用,才能使除治病虫的药剂得到更加经济有效的利用。
徐映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