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京剧音乐漫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04
第5版()
专栏:

京剧音乐漫谈
李慕良
京剧音乐是京剧这门综合性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吸取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很多特长,又经过先辈们苦心孤诣地充实、创造和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由于京剧音乐产生在民间艺术的土壤中,因此它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京剧乐队编制精干,乐器组成形式简练。它的旋律、节奏等,都显示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同京剧艺术形式的要求和特点浑然一体,可以表达深刻的内容。
在这里,就京剧音乐的表现力和它的作用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在京剧这门综合性的艺术中,音乐的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现在仅就升情绘境和烘云托月这两个方面,来对京剧音乐作一点概括的叙述。升情绘境,是说通过音乐制造气氛,表达内含的意境,推动剧情的发展;烘云托月,是指配合演员的唱、念、做、舞,帮助角色抒发人物的内心感情,树立艺术形象。
不论在文戏里,还是在武戏里,上述两个方面,都是由管弦乐(俗称“文场”)和打击乐(俗称“武场”)共同承担的。但在表现不同剧情和不同人物时,管弦乐和打击乐又在特定的情景下,显示出不同的艺术技巧和特点。
升情绘境
运用旋律、节奏等来描绘一种虚拟的环境,本来是音乐所固有的性能。但是,京剧音乐在表现京剧的某些场景环境时,却有它独特的长处。
一出戏开场之前,往往是先奏起一通锣鼓,俗称“缓锣”或其他,以悦耳的音色,铿锵的节奏,抑扬的旋律,制造全剧气氛,使观众精神焕发先进到戏中来。紧跟着,它又变换了锣鼓套,或是以一段急促的锣鼓来“引将”,或是以几声清脆的小锣来“启场”,虚写式地刻划着将要出场的各种人物的面貌、性格和特点。这些有如抨金击石或似鸣珮扣环的锣鼓点,构成了京剧传统习惯所要求的前奏。
京剧音乐在全剧进程中,进一步地发挥着它的描绘力。就武打场面来说,那些两军对垒,万马奔腾,厮打激战的情景,通过京剧音乐与演员动作的配合,就会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赤壁之战》中《火烧战船》一场,乐队演奏一整套锣鼓点,以徐、缓、疾、迟的节奏,有层次地渲染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气势磅礴,烽烟弥漫,火烧战船,八十三万兵马化为灰烬的浩瀚场面的气氛,给人以历历在目,身临其境之感。
京剧音乐中,打击乐有时浓墨勾画似地渲染浩大场面的气氛,而管弦乐又常常秀笔描绘神情交融的景象。
在一场戏里,常常出现着大小不同的间隙。处理这些间隙,是全剧中承前启后,贯穿剧情的艺术表现。较大的间隙一般出现在两个不同情节之间,这时舞台上往往处于空白状态,或是场上的角色没有很多的表演。在这种间隙之中,做到不“冷场”,不使剧情中断,乐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贵妃醉酒》中,在杨贵妃出场之前,先由小锣奏起“旄四头”,紧接着弦乐奏起了一段四平调的
“入头”,维妙维肖地为人物的上场做了引子,同时又通过悠扬、雅致的旋律,顿挫鲜明的节奏,交代出古代宫廷中那种雍容、奢华、苦闷、闲逸的情景。使人们寓虚拟中见实情。《清官册》中的《馆驿》一场,寇准接到审讯潘洪的旨诣后,下场更衣,此时台间空无一人,乐队演奏了一段二黄曲牌,以婉转的旋律和急缓交织的节奏,有力地渲染了剧情的紧张和生动,为下一场《审潘》的情节做了预示。戏中的各种小间隙,更是举不胜数,其中有许多是要通过音乐来处理的。比如在描写夜景的艺术手法上,寥寥的几声更鼓,既引起了人们对生活真实的联想,又衬托出来夜阑人静、鸟宿鸦栖的深夜气息。又如在某出戏里,家人奉员外之命唤小姐出场,在人物出现之前,乐队奏起相应的锣鼓点,使观众一听就很自然地感到,将要同大家见面的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女,或是一位丰腴多姿的妇人。如果是元帅唤大将出场,则在角色出场之前,乐队的有力的旋律必然引出威风凛凛的将军。
京剧音乐通过它的艺术技巧,心手相应地使用各种程式,根据不同的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取得“升情绘境”的艺术效果。
烘云托月
京剧音乐同演员表演犹如水乳交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古话说,“丽歌一咏,妙曲传神”。这句话反映了音乐同演员的唱、念、做、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仅就配合演员的唱和做,来谈一谈京剧音乐的作用。
在许多戏里,唱和做往往是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集中表现。当人物的感情为演员和乐队充分掌握,并通过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时,一段唱腔就能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的确,人们常常在剧情发展中,为某段精彩的演唱所感动,逢喜悦为之兴奋,逢悲切为之感伤……。从艺术上来说,这应该是演员和音乐伴奏在理融神悟的合作中,同时发挥特长的艺术效果。
在一段演唱中,音乐伴奏的表现力在阴阳有致,节奏鲜明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四个部分显示出来的。即过门、包腔、垫字和结尾。这四个部分是个有机的组合,但又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不同板类的过门,通过特有的旋律,把规定情景下的人物思想感情,预先映透到观众的心目中去,在给观众以悦耳动听的艺术美的享受的同时,为演员的起唱铺平道路;在包腔上音乐伴奏有时以单托双、以双托单或单双相应,以及以低衬高,以高就低,或高低相应,都把自己的风格同演员的演唱风格、行腔特点融为一体,使一段唱腔收到更完善的艺术效果;垫字,一方面可以充实演唱的空白,另一方面又以精巧的弓法和指法演奏出相应的音阶为演员的接唱创造条件。如《宇宙锋》中,赵艳容假做疯癫来反抗父亲替她允下的婚事,在起唱:“我这里假意儿……”之前,乐队结合着台上角色的动作,演奏了一大段“反二黄”过门,通过这一节徐中有疾的旋律,向人们预示出这一位妇人当时面临着残暴的封建势力,不得不以装疯来为自己寻求生路的内心活动,同时为演员的起唱做了重要的准备。在这六个字的行腔中间,音乐又以简而有力的垫字,为演员转换气口做了恰当的安排,使一节长腔的整个感情不发生中断,还为下一步的接唱铺平垫稳。在赵艳容唱完“……懒睁杏眼”之后,音乐紧接着使用了一个长过门来过渡,并且在旋律和节奏上又加以变幻,促进了剧情的发展,引出了一个高潮,而在感情上又密切地配合了唱词内容的变化。当赵艳容唱出“摇摇摆,摆摆摇扭捏向前”的时候,音乐就随着演员的表演一起,如实地描绘出一个“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人物形象。京剧中还有很多戏,其中的表演、唱腔和音乐,由于前辈们的精雕细琢、钻研创造,在艺术效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反映了演员表演和乐队伴奏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意义。在《群英会》中的《借风》一场中,在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上,演员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技巧要求有相应的音乐来尽力协助角色表达剧情和人物的特点。因此,在诸葛亮出场之前,乐队先是一段锣鼓演奏,紧跟着奏起一段二黄倒板过门。这一段打击乐和管弦乐的交替使用,既渲染了气氛,又预示了出场人物的概貌。紧接着音乐又同诸葛亮在台后的演唱一道,进一步地揭示诸葛亮那种叱咤风云、潇洒飘逸的气度。诸葛亮走到“九龙口”,在“回龙”板后接唱“二黄原板”的一段演唱中,音乐同演员的行腔、气口紧密结合,在“垫字”和“过门”的具体运用上,力求从头到尾在感情上协助角色来表达诸葛亮那种胸有成竹,胜利在握的神态。
音乐结尾时急断或绵延的处理,是同剧情的需要和演员收腔的特点,密切地联系着的。在一段唱腔结束的时候,音乐随着演员的收腔骤然急断,这时人们往往并不由于顿然骤息而感到突然,反而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当演员唱完,而音乐还在继续绵延的时候,音乐伴奏根据不同的情节,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不同的艺术手法,通过用在收腔上的一定旋律、节奏,不仅保持着当时所要求的气氛,而且同整个一段唱腔一起,引起观众的深思、遐想。
音乐伴奏对演员的做也极为重要。这里不准备举例说明各种“起霸”、“趟马”、“武打”等身段同音乐伴奏之间默契的关系,只就惊恐和沉思等较明显地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动作,来略述音乐在某些关键上的表现力。《赵氏孤儿》中草泽医人程婴盗出孤儿后,宫廷巡逻人韩厥一声问道:“箱内装有何物?”此时“呛”地一声“冷锤”,随着演员表演出来的逼真的神情,这一锤有力地协助了人物揭示了内心的惊恐。《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听到探马三报之后,经过反复深思,决定设空城之计退司马之兵。在这段表演中,音乐以一次强于一次的节奏,宛如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同演员的表演结合在一起,刻划了一国丞相在火烧眉睫的情况下,急而不乱,化忧思为计谋的这位古代政治家的风貌。
人们有时也以“珠联璧合”这句成语来形容音乐伴奏同演员表演在合作上的成绩。要达到这种程度,是一段艰苦的艺术实践过程。所以我们京剧音乐工作者要认真钻研,不断提高艺术水平,在舞台实践中细致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入角色,全神贯注,使自己同场上的人物或规定的情景,在感情上融合起来。这样,乐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继承发展
音乐的运用,对一出戏的艺术效果有重要影响。俗话说:“一堂锣鼓半台戏”。今天,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培养和大力支持之下,京剧艺术,同其他戏曲艺术一样,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鼓舞了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上的雄心壮志,启发了他们的思想,扩大了他们的眼界。京剧工作岗位上的各行专业人材,积极努力,相互学习,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新的时代在飞跃前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京剧艺术的要求和鉴赏力不断提高。这一切对京剧音乐工作者是极大的鼓舞和推动,要求他们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京剧艺术在剧本、演员的艺术技巧、舞台美术等都有了许多改革,不仅在传统戏的演出中艺术水平有了改进和提高,而且在通过京剧艺术形式,来反映现时代的新生活、新人新事上,也在作尝试和探索。这为京剧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实践和创作的领域。今天的京剧音乐,随着整个京剧艺术一起,也在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有了若干改进和提高,为丰富京剧的艺术内容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传统戏里作改革,运用京剧音乐的艺术形式来反映新时代的生活,这是一项繁重而光荣的任务。在今天的新中国我们有一切条件来承担这项责任。我们应该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本着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精神,继承先辈们的艺术精华,来共同为戏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工、农、兵群众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