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他把温暖送给别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04
第6版()
专栏:在我这岗位上

他把温暖送给别人
似茵
在北京安定门外陈家胡同、渣子坡一带送煤六、七年的老孟,决定调往别处了。居民们听到这个消息,禁不住纷纷议论,都希望老孟留下来。大伙说:煤球全是黑的,烧谁送的煤都一样,可是老孟送煤腿勤,处处能为用户着想。居民委员会特意写了一张大字报,把群众意见反映给煤厂。
这里的群众亲切地叫他老孟,小孩管他叫孟叔叔。他的名字叫孟繁华,是西河沿煤厂送煤工人。孟繁华今年三十九岁,干这一行已经二十多年了。他十五岁来到北京一家煤厂学徒。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摇煤球,每天干十五、六个钟头,只吃两个窝窝头,干一个月的工钱,还不够买双鞋。直到解放后,生活才变了样。
孟繁华一向热爱自己的工作。他说,煤球、劈柴是每家每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如果不按时把煤送到居民家中,就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为了不误送煤的时间,他对自己负责的七百多户住户的情况,都很熟悉。到了送煤日期,不论风天雨天还是下雪天,都要按时把煤送去。
有一次,一连下了几天雨,街上泥泞不堪。雨稍一停,老孟脱下衣服,盖在煤车上就蹬车向外跑。煤厂马会计见了忙拦住说:“这么大的雨,你还送煤?”
老孟说:“再大的雨也得吃饭,要吃饭就得烧煤。”因为他知道左家胡同三号有几家的煤快烧完了,就是冒着瓢泼大雨,也得把煤送去。
对那些家中没人的双职工,老孟总是在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把煤送去。一天,他想起三道桥三号后院郭志明要三十斤劈柴。他知道他家是双职工,就在星期六快下班的时间给送去了,可是他们还没下班回来。第二天一早,他又把这三十斤劈柴给送去,不巧郭志明又上街了,中午老孟送去,仍然未回,直到晚上他快要下班时送去,才没有扑空。郭志明夫妇一见他,就忙着让他屋里坐,给他沏茶,连说:“老孟,你太好了,为了我们这一点劈柴,叫你跑了四次,真叫我们感动!”
老孟发现老虎洞二号居民薛家老两口,一个月用五十斤劈柴,他纳闷干吗用这么多?有一次,他去送煤就和他们谈起来怎么烧火省煤省柴来了。他打比方说,烧火和人吃饭一样,如果吃一斤饱了,要吃一斤半不好受,火也一样,用五斤煤做一顿饭合适,用了十斤,正用火时上不来,不用时火又旺了,这不是浪费吗?经他这么一说,薛老夫妇注意了点火方法,以后一个月只要三十斤劈柴就够了。
孟繁华负责的地区有一块凹凸不平的高地,和七、八条窄的连三轮车都进不去的胡同,每回到了这儿,他就背着或抱着一筐筐的煤球、劈柴,走很远的路,把煤送到居民家里。老孟对要煤零碎的户,也很照顾,他们要多少就给送多少,什么时间要,就什么时候送。有时别的送煤工人负责的住户来叫煤,赶上他们不在,他总是帮着送去。他不但把煤倒在用户的指定地点,还轻轻地把煤筐放在地下倒煤,不让煤灰四溅,把劈柴给理整齐,不七上八下乱糟糟一堆。
有些家里只有老人,老孟倒完煤还顺手把煤末给扫干净。有的煤末子积攒得多了,他就主动拉走给换回煤球。有的家里有病人顾不上倒煤灰,他送煤时看见了,也捎着给倒了,谁家炉子坏了,也帮着修修搪搪。
他送给别人的,岂仅是煤?他天天送去的,不正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的深情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