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他们永远年青——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几位老教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06
第2版()
专栏:

他们永远年青
——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几位老教师
新华社记者 张丽君 傅军
“说什么从教室到宿舍,从家庭到学校,……您的生活天地绝不是这样狭小!您的学生满布在四面八方,不正是您的足迹踏遍了天涯海角?”
这几天,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像过节日一样地热闹。全校师生们在热烈地祝贺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以上的十位老教师和老职工,祝贺他们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为祖国培养青年一代的壮丽事业。
受祝贺的老教师有六位。他们的名字是:关秉衡、赵静园、刘希璞、王明夏、谢莹、邓逸真。他们之中,有的人已经年过花甲,有的年近半百。三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一个漫长的历程,然而,对于一个经年累月地生活在青年人中间的教师来说,却又是一个易于被忘却的数字。一年又一年,他们迎来了多少个天真而热情的少年求知者,又送走了多少个经过熏陶的青年接班人。正是这些为了教育事业而朝夕不倦地劳动的人,看到自己辛勤哺育着的青年一代一代成长起来的人,才会感到逝去的年华并没有白白地过去,才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永远年青。
年过花甲的语文教师赵静园说起她的教学生活时,不胜感慨地说,一九二五年,她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就到女附中来任教,一直生活在青年中间,从来没有年老的感觉。只是在最近,当她看到学生们在作文里描绘到她的形象的时候,这才发觉自己的双鬓已经添上了白发,额头上布满了皱纹。其实,何止赵静园,老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共同体会,每天生活在生龙活虎般的青年人中间,他们感觉不到时光在流逝,相反地却觉得越活越年青了。
赵静园说,她从选择这个工作岗位的时候起,就没打算再离开过。不过,过去她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一贯是遵循着一种不要“误人子弟”的旧的道德观念,只是对学生家长负责;而现在,她说,怕耽误的是青年人接共产主义的班,更要教育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育工作者是对国家负责。她时常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格言勉励学生,自己对待学习也是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她对我国古代汉语和文学有比较高的素养,但是从不满足,总感到自己对现代文、政论文读得太少,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尤其不够。所以她对待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的积极态度,比起青年教师来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她读过的文章,都用不同颜色笔在上面圈点过,还有反复几次写下的批语。她常说,时间真不够用,最好能一天顶两三天。
使得这些老教师如此勤奋学习的原因,正是他们的职业责任感。“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是他们的信念。在他们身上,都可以看到那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初中学生刚一接触到物理课,什么都是新奇的。他们常常会从日常生活中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教了三十二年物理课的刘希璞对待学生的提问从来没有厌烦过。他说,初中学生就是好奇心胜,模仿性强。甚至老师走路说话的样子,他们都要学,这正是他们学习精力旺盛的表现。做教师的就要把握住学生这种特点,启发他们的求知欲。刘希璞为此下过许多苦功夫。他写教案的时候,每举一个比喻,都要琢磨着哪些是青少年们感兴趣的事情,用哪些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来表达。几十年来,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各种书报杂志都看,各种地方戏都听,任何可供参观游览的地方都去。直到现在,他有时还喜欢骑着自行车去郊游、照相和写生。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从多方面汲取知识的养料来充实自己。在他所读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东西里,凡是有一点一滴可取之处,他都记录下来,随时用在教学上。他的绘画也是由于教学的需要而学会的。教物理课的教师,要能掌握一笔画出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圆圈的基本功,他便下苦功夫练这套本领。日久天长,越画越有兴趣,慢慢地也就学会画各种形象了。现在,刘希璞上物理课的时候,常常随着讲解,在黑板上几笔就勾划出一幅素描,帮助学生们通过他所描绘的形象,把课本的内容深刻地印在脑海里。
教了三十多年化学课的老教师谢莹,也是用这样严格的精神来要求自己的。他认为,化学课里面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电离学说这三大理论虽然没有变,但是教学的对象却年年在变,新鲜事物年年在增加,教学内容就要随着这些活的对象、活的实际而不断地增减取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学的化学课里增加了许多和工业生产有关的初步知识。但是,谢莹感到仅仅是这些书本知识还不够,因此他经常通过参观访问来搜集一些活的教材,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最近他参观了一个污水利用的试验站,就结合讲授“化肥”这一章,在课文里增加了污水利用的好处这个实例。他说,运用这些活的教材,也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的好机会。
谢莹和刘希璞两位老教师,从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深深体会到毛主席所教导的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意义。他们都非常重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他们尽量安排学生各自独立地去完成一项实验,却很少考虑到这样做实际上已经成倍地增加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为了让实验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每次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即使有青年教师和实验员事先作了布置,他们也不放心,总是不厌其烦地亲自去作演示,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老教师们对青年一代爱护备至,体贴入微,那种感情简直不下于父母对子女。但是,在这种感情中,还包含着严格的成份。
抱着“教育救国”的愿望而在旧社会里始终没有找到出路的王明夏,直到解放以后,才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芒照亮了她的生活道路,终于在一九五九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革命热情化成无穷的力量贯注在培养青年一代这项崇高的事业中。她清楚地知道:数学这门科学,关系着学生将来去探索更高深的科学理论,因此她十分重视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打下数学的巩固基础。从中学时代就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学习作风的王明夏,以身作则,写的板书就像她学习时期记的笔记一样。每堂课,满满一黑板的公式、定理和运算过程,随着她清晰的讲解,有条不紊地一一出现在黑板上,那些数字、符号工整地排列在那里,就像刻印出来的一样。她的每节课,概念讲得清楚而又透彻,不同的概念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讲,做到重点突出。她以自己的严谨作风要求学生,堂堂课总是提醒学生温课以后再作习题,每次做习题都要有一种严格的格式。在她的辛勤教导下,学生们在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求实态度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关秉衡关怀学生的成长是从每一个小问题着手的。她积累了三十九年的初中代数的教学经验,摸透了学生的心理,也摸透了每章每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她的教学突出地表现了循循善诱的特点。每次课堂问答或者测验,她从来不放过学生们暴露出来的一些理解上的大小疙瘩。有时,学生们会发现作业本中夹着纸条,上面有几道题目。这是关秉衡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错误的性质出的练习题。关秉衡经常记录学生们在学习中容易犯下的错误,编写了各种各样的题目。她总要让学生多练习,直到熟练为止。近年来,由于关秉衡行动不便,学校领导一再减少她所担负的课程,这学期只规定她每周上三节课,并且规定自习课由青年教师担任。但是,她每上一节课,总还要坚持亲自来担任自习课的辅导,通过辅导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她乐观地说:在宽敞的教室里,对着孩子们明亮的眼睛,愉快地传授自己的知识,这是最大的幸福。为了孩子们,我要工作到心脏停止跳动的最后一分钟。
即使是一堂写字课,老教师们那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是表现得非常突出的。
邓逸真原来是个体育教师。她是抱着让青年一代,特别是女青年能够有健美的体格而选择教体育这一行的。她十九岁从两江女子体育学校毕业以后,三十年来,岗位一直是在操场上,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它。去年,她生了一场病,经过学校领导上的劝慰,她才改了行。她从那时起就改教写字课。由武变文,该怎么教呢?她虽然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柳体字,可是写字课既没有先例可循,又没有教材。她根据三十年来教体育课的经验,同样认真地考虑了写字课的目的和任务,明确了每学期总的要求和每节课的具体要求,并且准备了每节课的教案和教学内容,每堂课后还有记事。在她那本记得密密麻麻的记事本上,可以看出,她为了教会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练习写字的基本功是怎样地费尽心机,又是怎样为学生们一点一撇一勾一捺的点滴进步而感到高兴。
在庆祝会上,学生们朗诵了他们创作的对这些老教师充满着敬爱心情的诗句,他们写道:“说什么从教室到宿舍,从家庭到学校,……您的生活天地绝不是这样狭小!您的学生满布在四面八方,不正是您的足迹踏遍了天涯海角?”老教师们看到自己的学生对他们有着如此深沉的热爱和理解,都感到欣慰万分。三十年来,他们亲手培养的一代又一代青年,陆续走上了祖国的农业、工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岗位。正如学生们所描绘的,他们“年年有灯前送别,送走了多少栋梁之材;月月有远方来信,传来多少佳音捷报”。这正是一个教师所特有的感到幸福和自豪的地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