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广州座谈水稻对光、温反应的特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07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广州座谈水稻对光、温反应的特性
“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座谈会,不久前在广州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一九六二年度的试验结果,制定了一九六三年度的研究计划,并对研究方向交换了意见。
一九六二年的主试验,以一百六十个全国代表品种在各试点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和不同季节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所得结果与一九六一年的基本一致。经过分析和讨论,初步看到出苗日数与苗期温度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类型、品种间则因各试点出苗期的温度而有不同的反应。对日长反应的特性上,初步看出不同品种在各试点自然条件下,幼穗分化前的日长变幅,早、中稻较大,晚稻较小,前者在十一点七六至十五点四八小时内生长点都能分化幼穗,后者超过十四小时就不能分化幼穗,从而验证了早、中稻的日长反应是钝感的或无感的,晚稻是敏感的这一论点。对温度反应的特性上,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有许多晚稻品种对温度的感应较早稻更为敏锐。在试验结果中还初步看到,原产不同地带的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影响下,在经济性状变异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关于幼穗分化至出穗日数的研究初步表明,品种的幼穗发育日数在原产地和原栽培季节下,大体上稳定在三十天左右,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当异地和异常季节种植时,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据各试点对三十个重点品种生长点的解剖观察结果,其变异幅度约为十六至六十五天,这是前人研究尚未涉及的问题。
一九六二年还设置了人工控制条件的辅助试验,以便进一步揭露各品种对光、温不同反应特性的实质,并为主试验结果的深入分析提供依据。各地带籼粳稻种在定光条件下对温度反应的研究,初步验证了晚稻品种的感温性并不比早稻弱,许多品种还有比早稻感应更强的表现。对晚稻品种在原产地(广州)自然条件下光照阶段发育期间的研究,初步明确了“东莞大糯”、“金风雪”两品种在广州的光照阶段开始期同为九月十一日,结束期分别为九月十九日和二十四日,光照阶段长度为九至十三天。晚季籼粳品种对十八小时光照反应特性的观察的试验结果初步说明,在十八小时长光照下晚粳和晚籼的迟熟品种生长点不能分化幼穗,但晚籼的早、中熟品种都有能分化幼穗的。晚稻籼粳品种出穗的临界光长的研究初步说明,华南晚稻不同品种出穗的临界光长在十三点五小时以下,华中晚稻的不同品种在十四小时以下;华南、华中晚稻的早、中、迟熟品种的临界光长变幅为十二至十四小时,有些品种在比较长的光长(十二点五至十四点五小时)下仅幼穗分化而不能出穗。晚稻短日处理开始迟早对出穗期的影响的研究表明,短日处理对出穗的促进效果因处理开始时期的叶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同时这种差异还受苗期温度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