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江心大队社员决心保持先进集体荣誉 多种棉花 少要支援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改良土壤多施肥料扩大植棉面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11
第2版()
专栏:

  江心大队社员决心保持先进集体荣誉
  多种棉花 少要支援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改良土壤多施肥料扩大植棉面积
本报讯 记者马钟明报道:全国植棉模范江善讲领导的植棉先进集体单位——江西彭泽县棉船公社江心大队,最近通过怎样在完成植棉任务中保持先进集体荣誉的讨论,推动各生产队展开了一个“多比贡献,少要支援”的春耕生产大竞赛。全大队六千二百多亩棉地,已经按计划落实,植棉总面积比去年增加近百分之十三,达到了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江心大队的耕地宜于种棉。去年全大队种棉五千三百多亩,亩产皮棉一百二十斤左右,先后获得江西省和华东区植棉先进集体单位的光荣称号。今年,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这个大队需要扩大棉地,可是有些干部和社员持有不同意见,这就是引起怎样保持集体荣誉争论的原因。
这次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扩大植棉面积。大家都认为,按照国家需要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完成国家分配的种棉任务是可能的。另外,棉区粮食由国家供应,无后顾之忧,社员也都乐意多种棉花。但是,有些人背上了“先进集体”的包袱,就产生了这样一种顾虑:怕扩大植棉面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因而丢掉了集体的荣誉。他们认为,去年五千三百多亩棉地是好地,搭上工夫,努把力,每亩能收到一百二十来斤皮棉;今年新增加的九百亩棉地都是重沙地,一亩最多能收四十斤皮棉。这样,高低拉平,全部棉地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就会比去年少十多斤,“光荣只好送给别人了”。
怎样看待先进集体的荣誉?多数干部和社员同意江善讲的看法:荣誉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对国家有贡献的事,站在前头,就是先进集体的荣誉。贫农出身的老社员吴宣波说:“我们的光荣是从哪来的?靠国家帮助,靠大家艰苦努力;国家给我们光荣,是鼓励我们做出更好的榜样。如果我们不顾国家利益,只为自己戴上个光荣的帽子,也称不起真正的先进集体!”大家还认为,光荣不光荣的账,应该从对国家的贡献上去算。今年多种九百亩棉花,每亩收四十斤皮棉,就能增产三万六千斤皮棉。这样,从国家利益着想,对国家的贡献更大,就是集体的最大荣誉。统一了认识,今年国家分配的植棉面积,就顺利地落实了。
棉田面积落实以后,有些干部和社员认为,今年国家应该多支援些物资。有人说棉地扩大了,国家应当额外供应每亩棉地二十斤化肥;排灌和耕作的机具也要多供应一些。
作为一个先进集体,是要国家尽量多给些“照顾”呢?还是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先进集体之所以配称先进集体,就是在大家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克服困难为国家做出贡献;如果尽多地要国家“照顾”,即使取得成绩,也算不得真正的荣誉。有人说先进集体不是“特殊集体”,不能强调向国家要这要那。有人算了个账:如果每亩棉地要国家多供应二十斤化肥,全大队就要国家多供应十二万四千斤化肥,这实际上就是挤掉旁的棉区需用的化肥。这是一种“肥自己,瘦别人”的要求,既有损于整体利益,也就有损于先进集体的荣誉。
“多比贡献,少要支援”的讨论,促进了这个大队的春耕生产。各个生产队都千方百计地改造新棉地。他们采取了各种办法增施肥料,结合整地挑沃泥盖沙地——既可以给棉地保墒,又增加棉地肥力。社员们说:不要国家多给化肥,今年棉花增产也有把握了!在水利方面,为扩大棉地灌溉面积而兴建的一座水闸,原来因等待木料影响了施工,随后他们赶紧与山区联系,自己组织人力进山砍运木料,终于使建闸工程在棉花播种前完成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