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有了农业机械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14
第2版()
专栏:

有了农业机械以后
  本报记者 曹葆铭 田庄
在湖北,许多人都称赞浠水县望城人民公社十月大队的生产搞得好。这个长江北岸的大队,去年插一千一百多亩水稻,连部分田的夏粮,平均亩产一千二百八十四斤。全队一千七百五十二人,平均每人收入一百一十一元四角,超过了以往富裕中农的平均收入水平。全队除了留足种子和储备粮外,还有六万元资金,相当于两套生产费用;去年除还清国家贷款,共积累了三十二万元的固定资产。
十月大队生产搞得好,原因很多。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效用是个重要因素。过去直接领导这个大队、后来到这里工作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饶兴礼,把十月大队的生产经验概括成一句话:“增产靠双季稻,增收靠水产,双季稻和水产又靠机械。”几年来陆续添置,连同国有队营的一台八十马力的在内,全队已有抽水机十一台,共二百一十二马力。他们怎样发挥了这些农业机械的作用呢?主要是注意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训机务人员,建立管理制度,综合利用机械动力设备,真正管好和用好机械;一个是根据本地条件,将使用机械以后节约下来的劳力合理安排,利用节余的劳动力,尽可能地把单季稻改为双季稻,力求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固定一部分劳力常年经营副业,以增加现金收入。
培养自己的技术手
十月大队在开始使用机械的时候,因为操作不熟练,保养不善,常常发生故障,不能充分发挥效能。有些社员说:“没有想有;有了又嫌麻烦!”究竟如何管好、用好农业机械,十月大队经过几年的摸索,得到了三个方面的经验。
首先,要培养驾驭机器的人才。一九五四年,武汉工人代表团送给十月大队一台小型抽水机,代表团的同志当时表演了一番,水嘟嘟往上冒,社员们高兴得很。可是,队里没人懂技术,也不会操作,这台抽水机只好在库房里躺了一年多。
一九五六年改种双季稻和一季晚稻,迫切需要抽水机灌田。饶兴礼、郭卿禄等除了带头学技术外,还选派一些社员专门去学习。最先选派的是蔡以发,这个队里的窑业工人,读过几年书,什么都爱钻。他在队里照管机器时,主动地向县水利局、汽车站、发电厂的工人学技术。他真爱上了这些机器,每次抬机器到田里抽水,总是泥里来水里去的,细心地观察工人们怎样开动,怎样修理,不断地问这问那。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做到能开、能拆、能修一般的小毛病。一九五六年冬季,队里派他到黄冈专署机械训练班学习,使他从机械结构、原理等方面大大提高了一步。一九五七年,队里添置的机械多了,蔡以发又以熟手带生手的办法,帮助队里培养了几名技术手。现在,十月大队的十一台抽水机,每台都有一名专职人员管理。
建立管用责任制度
换一个喷油嘴最少得五十多元,机器老坏老修,费用太大了。由于缺乏管理制度,许多零件杂乱地堆在库房里,用时缺这少那,配不上套。有些社员还把柴油拿回家去点灯,这些都增大了使用机械的费用。逐步建立责任制度和定额管理制度,这是十月大队使用机械的第二条经验。
大队成立了机务队的队委会,由一个副支部书记和一个副大队长领导。根据各台机器的性能和各人的技术水平,实行了定机器、定人员(每台机器固定一人负责);配件和工具固定给每台机器;同时划定灌区,一般不轻易变动。在专人专机的基础上,又对每台机器的运转时间、零件使用期限和油料消耗作出定额,实行包任务,包工分,包费用。还规定出勤作记录,领油用油票,换零件以旧换新,并以此计算成本,加强考核工作。凡超额完成定额指标的,按工分比例奖励;没有完成的则按工分比例赔偿。技术人员的报酬,一般比农业劳动高百分之二十左右。
上述制度从一九六一年实行以来,收效很好。一些技术手对待机器有如战士对待自己的枪一样,经常注意保养,努力做到出水多、耗油少和机械损耗小。例如黄高平负责使用的抽水机的喷油嘴坏了,当时换了一个新油嘴,当旧喷油嘴修好后,他又主动将新的退回,为队里节省五十多元开支。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十月大队从去年开始,机器大修也由自己负责。前年,有一台四十马力的柴油机是送到外县一个机械厂去修的,修理费用连同往返运费花了一千七百五十元,还不大合用。去年,这台机器又该大修了,因为自己动手,总共只花了六百元。
一九六二年,十月大队的机械费用(包括燃料、修理和零件等),比一九六一年节省五千八百多元。全队机车完好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及时地支援了农副业生产。去年一年中,抽水机开动了七万零六百多马力小时,以一马力工作八小时顶四个人工计算,大约代替了三万四千多个劳动日,相当于二百三十个强劳力连续工作一百五十天。事实上,机械灌田发挥的力量,是不能用人工代替的。去年春旱,采用两级抽水的办法,把浠河的水提高二十米引上山头,再顺着四五里长的渠道灌田插秧。把水提升得这样高,社员们算了一下,最少得八十乘水车、六百四十个劳力,而全大队总共只有六百八十六个劳力,如果这样做,就无法安排劳动力插秧和照顾其他的活路了。
综合利用动力设备
第三,机械的动力设备加以综合利用(例如粮食加工),就可以从辅助劳动中节约出大批劳力投入农副业生产。
十月大队从一九五六年开始种植粳稻,这种稻子产量高、质量好,就是脱粒难。用人工脱粒籼稻,四人、一牛、一磙、一场可脱粒一千多斤,用人工脱粒粳稻,同样的劳力只能脱粒四、五百斤,还脱不净。饶兴礼想到了利用机械脱粒。大队决定以蔡以发为主,自己动手试制滚筒脱粒机。最初制出的一部用两马力就能带动,而他们所有的动力机最小也是六至八马力,于是设法在动力机旁边加上皮带盘,使一台动力机带动四部脱粒机。这样,一台动力机一天能脱粒两万多斤,而且质量很好。
随着生产的发展,脱粒、加工的粮食越来越多,占用的劳力也越来越多。这个矛盾在五、六月收麦、插秧、管棉田的时候最为突出。群众把这段时间叫做“一年四十二天忙,一天要办九天粮”的季节,意思说早做一天活跟晚做一天活的收成大不相同。可是,就在这田间活路抢火色的时候,全大队的十个农业队还得抽出二十头牛、八十个人,为麦子打场二十多天,否则夏至一过,未脱粒的麦就要发热生虫,数量和质量都要受损失。这段时期,还因为吃粮,妇女要用一半的时间去磨面。因此,充分利用机械动力来加工粮食具有很大的意义,大队陆续添置了碾米机、磨面机,并且租赁农业机械站的大型脱粒机来脱粒麦子。
一九六二年,十月大队利用动力设备脱粒了一百零九万斤粮食和加工了八十九万五千斤粮食,扣除为机械服务的人工以后,一共节约了一万零二百多个劳动日,相当于六十八个劳力连续一百五十天的劳动。
合理安排节余劳力
充分利用机械的能力以后,必然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只有合理地安排这些劳动力,才能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否则,这些劳力就会窝工浪费。十月大队很重视这项工作,他们全面地分析了本队的条件,对劳力作了统一合理的安排。这个队人多地少,荒地有限,但无霜期较长,因此把节余的大部分劳力投到改革农业技术上,主要是扩大复种面积,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小部分力量开垦湖田)。
使用机械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又为精耕细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几年,十月大队在深耕、密植、选种、施肥各个方面都作了许多改进。例如早稻普遍由过去的一犁一耙和晚稻一錾,改为早稻两犁两耙和晚稻一犁一耙一錾;田头垱、家门垱和大粪垱普遍办起来了,积肥工作加强了,去年平均为每亩水稻施了二百多担底肥和三十多斤化肥。他们还采用了产量高而成熟期不同的“五丰早”、“莲塘早”、“青森五号”等早稻良种,有计划地搭配,错开收割时间;同时用高产的一季晚稻“十月红”良种作为二季晚稻的种子。去年秋季,鄂东地区普遍发生
“三化螟”虫灾,十月大队的二季晚稻也遭受损失,但是平均亩产仍然达到五百二十三斤。原来不同意种双季稻的社员也说:“这等于多收了一季!”
由于利用机械引河水、湖水灌田灌塘,十月大队一百零四口堰塘,可以充分用来养鱼;由于靠近县城,历来有种菜和烧砖瓦等副业的习惯,使用机械后就有可能抽出较多的劳力常年从事多种经营。一九六二年,全队安排了一百二十四个劳力专门经营水产、蔬菜、畜牧、粮食加工、榨油、烧窑和农具修理等七项多种经营和副业,去年收入共达十六万二千多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百分之四十七点九。
多种经营的发展,对农业生产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十月大队去年买回化肥二十五吨、油料七吨半和高效农药五十瓶等等,价值两万一千多元,全部是用副业收入支付的。管理财经的大队长郭卿禄说:“我们是以副养农。上半年的农业开支,都是用副业的收入来支付;农业下半年的收入,就分配给社员。”副业收入多,生产资金足,许多农用物资可以提前办好,这对抢住农事季节起着巨大作用。
* * *
十月大队的社员算了一笔大账:去年全队总共为使用机械支出一万七千多元,扣除为外队加工、灌溉收入的四千多元外,实际开支为一万三千多元;由于机械发挥作用,去年的农副业总收入却比一九五七年增加十七万二千多元,其中副业收入就增加十一万二千多元。社员们因此对使用机械有很大的兴趣。我们在十月大队采访的时候,邻近的水电站已经建成,电力网从队里经过,干部们正在研究进一步使用电力的问题,社员正在议论由自己出钱安装电灯;有些社员前不久参观手扶拖拉机下田操作表演,表示满意,要求领导部门帮助他们订购。
十月大队已经制订了今年的生产计划。根据因地制宜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原则,决定扩大棉花和甘蔗的种植面积;再抽出十一个劳力经营副业,争取更多的现金收入。他们认为,生产潜力还是很大的。第一,有三百多亩水田因为渠道整修不好,多用了抽水机和劳力,另外还有几十万斤粮食是用人工脱粒和加工。第二,去年晚稻普遍遭受虫灾和部分早稻倒伏,大约比计划少收十七万斤粮食。今年力争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就可以使产量提高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