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把我的心声献给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17
第3版()
专栏:

  把我的心声献给您
  〔越南〕 范能洪
在河内和北京,春天的阳光很早就降临。它轻快地掠过泛着绿色涟漪的湖面,掠过杨柳、梧桐翠嫩的梢尖。它叫万物骤然闪耀出光芒……。刘少奇主席到越南进行友好访问的消息多么令人兴奋啊!它,就像春天的阳光,迅速地到处传播。
叫人如何才能确切表达越南人民对于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的杰出领袖之一、毛泽东主席的最亲密战友——刘少奇主席的仰慕之情啊!
在越南人民欢迎刘少奇主席的千千万万心声中,请容许我也献出自己的心声。然而,当对刘主席的这种深厚感情催促我在纸上把它表达出来的时候,我却竟然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
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九年间,在印度支那,共产党已经进行半公开的活动。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反对法西斯,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运动空前高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气氛也空前强烈。那时候,我只不过是个年幼的学生。当时我的一位由于进行党的活动而被关进山萝监狱的伯父出狱了。他带给我两幅画在厚纸面上的铅笔画像。一幅是毛泽东同志,另一幅是朱德同志。两幅画像使我十分喜欢。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开始留下了对中国人民革命领袖的深刻印象。
早在我国人民救国抗战的最初日子,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已经以他们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例如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同我们战斗在一起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多么宝贵的援助啊!它使我们能够避免了多少牺牲!在红河左岸敌后战场的最艰苦的那些日子,越南干部不得不经常潜伏在秘密地洞里。在那穿过地洞的细小气孔的亮光之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每字每行,曾经给予我们多少力量,使我们能够去战胜敌人和克服困难啊!
正如越南谚语所说:“刀要磨才快”。正是由于同敌人进行了生死存亡的残酷的斗争,我们受到了锻炼,我们也得到了成长;我们日益深刻地领会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越南具体环境而创造性地给我们提出的教导,我们也日益深入地吸取了中国的经验。我们每个普通越南干部都能详尽地谈论思想工作的方法,我们每个战士都能够就一些战术问题,特别是林彪同志的战术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完全不是偶然的。
和平恢复后,我们祖国暂时被分割为两部分。在南方,远离我们祖国成万公里的人面兽心的美帝国主义闯进我国,与吴庭艳卖国集团相勾结,发动了一场反对我国南方人民的战争,妄图扑灭南方的革命运动,把南方变为美国的军事基地,并在东方形成一个进攻我国北方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新月”阵势。但是,他们错了!我们“祖国的铜墙铁壁”的英雄儿女——南方人民,继承了八月革命和长期抗战的战斗传统,吸取了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革命的经验,奋起战斗。
去年,当我访问井冈山的时候,我曾写过下面四句诗:
来自海涛咆哮的故乡,
万里迢遥把井冈山造访。
伫立山巅头触着白云,
我感到增添了万千倍力量。
应该说,这座高耸云空的山峰也是真理的高峰。当人们一旦掌握了真理,他们就必然会永远胜利。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去年的一月十二日。这一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旗帜被介绍给中国人民。这是我国南方爱国同胞的正义旗帜第一次被介绍给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于这种最早支持我们的感情,人们当然感到无比珍贵和美好。我们将会永远把它铭刻在心里。
在我国北方,在那恢复经济的最初的日子,我们曾经遇到了重重困难,正是由于有了中国、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我们已经克服了这些困难。现在,在越南劳动党的领导下,在各兄弟国家的支援下,我们已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阶段取得巨大的胜利。
以前,我曾经在红河边上兴安省的干旱而龟裂的大片田地上走过。那时候,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红河的水啊,它只滚滚地流向大海,但却不愿流向干旱的田地。”正是中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给予我们巨大的帮助。这就是北兴海水利工程的建设。现在,由于北兴海水利工程发挥了作用,以及当地人民再接再厉地坚持水利化工作,成万公亩的田地已经得到足够的水量。沿着人们修筑起来的灌溉渠道,红河的水夹着肥沃的泥沙滚滚而来。现在,在那里,人们放眼只见一片青葱的禾稻、青葱的树木以及人们在稻田中放养的鱼群。而这一切,难道不是都饱含着我们中国同志的劳动和汗水吗?!
中国同志以无限的友爱,以慷慨无私的援助和无比的深情同我们站在一起。我们越南人民有句很好的谚语:“吃果不忘种树人”。我们怀念所有一切帮助我们种树,使我们今天能尝到果实的朋友。中国从我们祖国尚未解放的我的童年时代就已来到了我的心里。从此,一切的一切都使我对兄弟的中国产生极其深厚的感情。
正如我们胡主席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谈到我们两国关系时所说:
“恩深、义重、情长。
友好精神永放光芒。”
一九六三年五月八日于北京(附图片)
在中越两国接壤的泗邦河上,我国广西靖西县龙邦公社史龙大队社员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茶岭县那弄屯的居民友好地共饮一江水
新华社记者 何国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