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水利设施大显威力 工农一心顽强斗争 广东战胜罕有干旱早稻插完九成 云南合理利用蓄水积极寻找水源抗旱插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23
第2版()
专栏:

水利设施大显威力 工农一心顽强斗争
广东战胜罕有干旱早稻插完九成
云南合理利用蓄水积极寻找水源抗旱插秧
据新华社广州二十二日电 广东人民英勇顽强地和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搏斗,取得了早稻插秧的决定性胜利。现在全省已栽插早稻二千六百多万亩,完成计划百分之九十。
广东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五月中旬,整整七个多月没有下过透雨。大部分地区的雨量,比近半个世纪最旱的一九四三年,还少一百毫米到四百毫米,即少三成到六成。据有关史料记载,一九四三年全省遭到百日大旱。那年,大部分农田没有插秧;农村赤地千里,饿殍遍野,饿死者在三百万人以上。今年,全省受旱情况比一九四三年要严重得多,但是,到“立夏”时,除三百万亩“望天田”外,所有水田都插上了早稻。在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等粮食主要产区,一望无际的早稻更是长得秆粗叶壮。不少老农感慨地说:活了六七十岁,从没有见过今年这样的大干旱,更没有想到在这样大旱的年头,还能插上这么多的秧,而且长得这么好。
广东能在大旱中取得早稻插秧的胜利,主要是近几年来依靠人民公社大兴水利的结果。从一九五八年到今年春季,全省农村除先后兴修了大批蓄水、引水工程外,还建设了共达二十五万马力的电动排灌站和机械排灌站。这些水利设施形成为一个水利灌溉系统,使灌溉面积成倍扩大。因此,虽然遭到严重的大旱,仍能使绝大部分农田适时开耕和栽插早稻。珠江三角洲的六百多万亩农田,过去大部分是靠江水自流灌溉的,遇到干旱之年,江河水位下降,连提水也十分困难。今年,依靠遍布在三十个县、市的一千六百多座电动排灌站,在江河水位严重下降的情况下,仍能源源不绝地抽水灌田,使插秧工作顺利完成。历史上一向以苦旱著称的雷州半岛,今年的干旱比一九四三年还严重。但是,由于公社化后兴建了鹤地水库和青年运河等大型水利工程,今年这个地区也及时插上了早稻。
广东早稻插秧的胜利,也是全省工人和农民群众万众一心,与干旱进行顽强斗争的结果。当旱情一出现,中共广东省委便立即动员全省人民,鼓足干劲,战胜干旱。工业交通部门及时给农村送去了三万多马力的抽水机和近万瓩的电动机,以及大批油料、电线等物资。全省各级领导机关和工厂,还派出成千上万干部和大批技术人员与工人,深入抗旱第一线,同广大社员并肩劳动,共同斗争。在各方面的全力支援下,农村广大干部和社员抗旱的劲头更大。他们为了完成种植计划,表现了顽强的斗志和无穷的智慧。他们动员一切力量,封江堵河,打井挖塘,开源引水,灌田插秧。揭阳、潮安和汕头市郊的社员,联合在韩江及其两岸地区奋战几昼夜,筑坝开渠,引江水灌田,使这些地区的四十六万亩农田得到灌溉。
五月份以来,局部地区虽然下了一些雨,但因雨量较小,加上现在正值夏季,地面水分蒸发量较大,全省旱象仍未解除。目前,广大农民正在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抗旱,给三百万亩“望天田”抢插上稻秧或改种其他作物;为一部分已插上秧还缺水灌溉的稻田,引水保苗。
据新华社昆明二十二日电云南各地广大社员合理利用现有蓄水,积极寻找新的水源,抗旱栽插水稻。
云南各地去冬今春,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五十,全省水库和塘坝的蓄水量也比去年同期少。给栽种水稻带来不小困难。但是,由于这几年,全省兴修了四百六十多座大、中型水库和二十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灌溉能力较过去提高了三倍左右。因此,为抗旱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云南山峦纵横,河流、湖泊和山沟小股流水较多,可以开发利用的水源不少。
为了争取完成今年全省粮食增产计划,各地发动群众,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合理利用现有蓄水,寻找新的水源,和干旱作斗争。昆明市郊农民最近将金汁河、宝象河、盘龙江等地涵洞和水闸进行了维修,防止了水量渗漏流失,灌溉面积可比去年增加一万五千多亩。云南各地水库、坝塘的死角蓄水量很大。只要有提水设备,就可用于灌溉。山区的社员则积极封沟断流,搭桥引水,充分利用零星水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