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终身不忘中国兄弟的友情!”——被俘印军人员谈他们在中国的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24
第2版()
专栏:

“终身不忘中国兄弟的友情!”
——被俘印军人员谈他们在中国的生活
新华社记者 郭超人
在中国边防部队释放和遣返被俘印军人员期间,记者接触了许多被俘印军人员,他们一谈起在中国的生活,都十分感激中国边防部队对他们的宽待和照顾。许多人表示,无论将来发生什么情况,他们都将“终身不忘中国兄弟的深厚友情。”一个在印度军队里服务了好多年的被俘印军人员对记者说:“我不知道在印度的人们怎样来想像我们在中国这半年的生活,因为我们那方面的宣传,也许会使有些人受到蒙蔽。但是,我是一个印度人。在印度,恒河的水是最圣洁的,我可以捧着恒河的水向他们发誓:我们在中国的生活是愉快而美好的!”
被俘印军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放下武器以后,中国工作人员处处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以极为宽大和友好的待遇,使他们“好像在朋友家里作客一样,而感觉不到自己是俘虏。”被俘印军人员邀记者参观了他们的“文艺室”,这个“文艺室”设在一座古老的楼房里。在阅览室里,阳光从洁净的玻璃窗射进来,许多被俘印军人员盘腿坐在彩色的藏式坐垫上,有的在读印地语小说,有的在翻阅连环图,还有的看各种画报,一个个聚精会神,读得津津有味。游艺室里,三五成群的被俘印军人员在下棋、玩牌、唱歌,欢笑声不绝。房间正中的一张方桌前,一个被俘印军人员正在挥笔作画。这个在印度军队里服役八年的二十四岁的青年,从小爱好绘画,但是在印度军队里很少得到作画的机会。被俘以后,俘虏收容所当局照顾他的爱好,供给他纸张、画笔、颜料和各种绘画参考书籍。他微笑着对记者说:“在中国的这段日子里,我画成了四十多幅不同的画,这是我个人学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说着,他引导记者参观张贴在这间屋子四壁的他的作品。其中有阳光照耀下的阿萨姆大平原,有波涛汹涌的印度洋边的渔村,有印度民间故事中象征幸福的托灯神女的画像。还有这样一幅画:两只巨手紧紧握在一起,四周是含着橄榄枝的白鸽在飞翔,下面用印地文写着:“印中人民的友谊。”
在俘虏收容所里,我三次参加了被俘印军人员的体育运动会。这些运动会有的举行三天,有的举行四天,都是按照印度人民传统形式进行的,收容所当局还为各类运动项目的优胜者发了奖品。运动会上,除了篮球、排球、拔河和田径等比赛项目外,一种印度流行的“三条腿竞走”的运动项目最受被俘印军人员欢迎。这种竞走要求两人为一方,一人的左腿与另一人的右腿系在一起,以锻炼两人在急速前进中动作的协调。有一次,参加“三条腿竞走”的人竟达到四十对以上。运动会的总裁判——一个被俘印军人员告诉我,运动会的裁判员和纠察员、救护员全部由被俘印军人员担任,比赛项目也全部由被俘印军人员讨论决定。开幕那天举行了入场式,闭幕时颁发了奖品,隆重而热烈。比赛的成绩也很好。百米赛跑的前三名保持了他们在印度时的最高纪录,跳高的成绩还打破了他们在印军中的纪录。大家都说,比赛成绩所以能这么好,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中国期间精神愉快,体质增强了。有一个被俘印军士兵在运动会上成了跳远冠军和百米赛跑的优胜者。中国军官把两支“幸福”牌金笔及其他奖品发给他,他激动地把中国军官抱了起来,他说:“想不到一个印度俘虏在中国得到了幸福!”
中国边防部队对被俘印军人员的宽大和照顾,还表现在衣食住等各方面给予被俘印军人员以当地物质条件下的最好的待遇。被俘印军人员来到收容所以后,很快就得到了足以御寒的衣服和被褥,按时领到牙刷、牙膏、毛巾、香烟、茶叶等生活用品。为了让被俘印军人员自己管理生活,收容所当局还让他们自己选出“伙食管理委员会”、“文娱委员会”和“卫生委员会”。一个当选为“伙食管理委员会”的委员的被俘印军人员对记者说,收容所给予被俘印军人员的伙食供应标准一直是很高的,食品也很丰富。他们经常征求被俘印军人员对伙食的意见和要求,用收容所供应的粮食和副食品做出各种各样可口的饭菜给大家吃,每顿都有两三个菜。每天早晨还按照印度人的习惯,喝甜茶,吃油炸饼、油炸洋芋等。去年冬天,高原蔬菜较缺,收容所的中国工作人员曾冒着风雪远道为被俘印军人员运来新鲜蔬菜好多万斤,千方百计满足被俘印军人员对蔬菜的需要。他还说:“我们有不少弟兄在印度也吃不到这样好的饮食啊!在中国几个月,体重普遍增加了,有的人增加了十几磅呢!”
在收容所,记者会见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被俘印军人员。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参加印度军队的虔诚的锡克教徒,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在收容所的宗教活动。他说,在被俘印军人员中有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及其他教徒,他们在收容所里都能进行宗教活动。每逢印度人民的传统节日或重大宗教节日,收容所都为他们提供欢度节日必要的物资,让他们吃到丰盛的节日食品。洒红节那天,收容所里的中国工作人员还亲自下厨房做饭菜,炸糕饼,让担任炊事员的被俘印军人员欢度节日。这个锡克教徒谈到这里,高高举起了右手说:“我要以巨神格兰德沙尔的名义,向中国政府的友好和人道主义表示最高的敬意。”
我到俘虏收容所的医务所的那一天,中国医务人员正在为被俘印军人员检查身体。人们进进出出,笑声不断。一个中等身材的被俘印军士兵在检查结束时,用自己的前额俯贴在中国医生的手背上,反复地讲:“非常感激!”这个来自印度北方邦的二十二岁的青年,在印度军队里长期患糖尿病,没有很好治疗,非常痛苦。他来到收容所以后,很快被送进了医院,经过中国医生精心治疗,病情有了很大好转。一个被俘印军人员还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被俘印军士兵来到收容所的医务所求医,他自称头部胀痛、鼻道发痒。但是检查不出是什么病。经过仔细询问,他才把发病原因说了出来。原来,这个印军士兵被俘前在林间露宿,有一个小动物钻进了鼻孔。中国医生听了他的叙述,决定让他住院进行详细观察检查,并且用各种药物对他的鼻道进行刺激。不久,果然从他的鼻道里取出来一条肥胖的蚂蟥。
在收容所里,记者还接触了向我边防部队发动进攻而被俘的父子俩。父亲头发已经花白了。他是在儿子参加印度军队不久跑去看他,因为缺少路费无法回家,才被迫参加印度军队的。父子俩被俘以后,收容所当局让他们住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有一次,父亲患了病,儿子正要把父亲送到医务所治疗,中国工作人员却带着医生来了。中国医生每天三次跑来给他医治。中国工作人员亲自为他煮甜茶,炸鸡蛋饼,还送糖和奶粉给他吃。父亲病愈以后,父子俩双双来向中国工作人员和中国医生道谢。父亲拉着中国工作人员的手说:“你们一个个心肠都像菩萨一样!”儿子急忙补充说:“不,你们比菩萨更好!”
许多印军被俘人员告诉我,他们将把在中国的这段生活当作自己最值得回忆的经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士兵在一篇长达四千字的文章里写道:“中国啊,中国,只有当我在你的怀抱里生活了这段日子以后,我才真正体味到你的甜蜜。”还有一个重伤垂危被中国医生救活的被俘印军人员说:“我到死也不会忘记,中国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回国后,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一定要凭着一个基督教徒的良心作证:中国政府和人民待我们是非常好、非常好的。中国人民对印度人民没有仇恨,只有友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