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棉花良种的繁殖推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5-28
第5版()
专栏:

棉花良种的繁殖推广
陈仁
解放以来,我国主要棉区已进行过两次大面积的品种更换:第一次是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五年,用斯字棉、岱字棉、珂字棉、司3173等改良品种更换了原来栽培的土棉和退化洋棉。第二次是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年,在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进一步用岱字棉十五号良种更换斯字棉、德字棉、珂字棉等品种;在生长期短的棉区,推广了锦育五号、611波、涡及一号等早熟良种;在生长期长、气温高的部分棉区,推广了长绒棉的新品种。这两次换种,都在生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近几年,经过区域试验鉴定和生产示范,已经有二十多个新良种,可以分别在适应的地区进行推广换种。另外,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对目前大面积栽培的岱字棉十五号良种,已进一步繁育出纯度高、质量好的原种,可以更新生产上已经程度不同地混杂退化的岱字棉种。加速推广这些新良种或原种,是当前棉花生产上一项重要的工作。
建立棉花良种繁殖基地
推广良种,必须依靠各地自己有计划地繁殖良种。繁殖良种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引进一批良种后,就分散给许多生产单位,让他们自行繁殖推广。另一种是根据推广的需要,规划建立一定面积的良种繁殖基地,集中繁殖,基地繁殖出来的种子,由国家掌握,有计划地扩大推广。由于棉花良种具有容易天然杂交或人为混杂而使种子混杂退化的特点,同时棉花保种需要经过复杂的收花、轧花等过程,分散繁殖不仅良种容易混杂,而且良种种子很容易散失,因而第一种做法是不适当的。我国解放以后两次大面积的棉花品种更换工作,所以取得迅速的成效,在各主要棉区建立棉花良种繁殖基地,实行集中繁殖,就是一条基本的成功经验。
建立棉花良种繁殖基地的方法,根据许多棉区的经验,一般适于以一个县为范围,在主要产棉地区集中地设置良种繁殖区。良种繁殖区要设在生产条件好、高产稳收的生产单位。当地有棉花原种场或良种场的,可以以农场为核心,结合一些条件好的公社或生产队,适当集中地建立良种繁殖区。建立良种繁殖基地的好处是:一、在基地范围内集中繁殖一个良种,可以避免良种的天然杂交和人为混杂;二、便于加强良种繁殖的指导和管理,可以集中解决良种棉的收购、轧花、保种问题;三、在高产稳收的生产单位集中繁殖,可以提高繁殖系数,加速繁殖良种的种子;四、国家可以通过基地每年掌握一定数量优质良种,供有计划地扩大推广之用。
棉花良种繁殖基地的面积,应根据推广范围的大小和当地良种繁殖系数的高低,适当规划设置。比如,一个二十五万亩棉田的县,可以建立一万亩左右的良种繁殖基地。棉种繁殖系数以五倍计算,一万亩的良种繁殖基地,每年可以生产五万亩棉田用的良种。这五万亩良种,推广出去以后,如果就地自行扩大繁殖推广,下一年全县二十五万亩棉田就可以全部普及良种。在良种全面普及之后,良种繁殖基地繁殖的种子,可以根据生产上种子质量变化情况,供有计划地分年分片地更新良种之用。同时,有了良种繁殖基地,也可以解决一些留种不足的生产单位的种子供应问题,以及地区之间必要的良种调济。
棉花良种的推广方式问题
棉花良种的推广方式,可以有以下三种:
一是“多点推广法”,也叫“大分散小集中”的推广法。即把繁殖基地繁殖的种子,同时分给许多公社,每个公社先供一、两个重点生产队换种,然后在社内自行扩大繁殖推广,普及全社。
二是“分片集中推广法”。即把推广地区划分为几个片,繁殖基地繁殖出来的种子,每年供应一片内一部分重点社、队,集中推广,然后就地扩大繁殖推广,普及全片。
三是“波浪式推广法”。即以良种繁殖区为中心,基地繁殖的良种供给周围的生产单位换种,周围的生产单位繁殖的种子,再供外围地区换种,一层层地向外推广,普及全面。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不同特点。第一种方式,多点散开,每一个推广点,又是一个小繁殖点,在开始推广新良种时,还可起多点示范的作用;同时,良种在一个公社范围以内自行扩大繁殖推广,可以节省棉种的调运,棉种的质量也容易保证。因而,在植棉比较集中,社队普遍有选种自留种基础的棉区,采用这种方式是比较好的。但是,在棉花生产不平衡或棉区分布形成几个片的地区,则以采取第二种方式比较适当。第二种方式,在片内先选择一部分生产水平较高的社、队集中换种,有利于良种的保纯管理,同时,利用这些生产条件好的社、队繁殖的种子就近组织换种,扩大推广,比分别由生产水平不同的公社各自繁殖,进度也可以快些。以上两种方式,推广良种都是和生产队选种、留种相结合的。生产队接受一次良种后,在没有新良种或复壮的原种供应的期间,就由生产队连续选种、自留种,这样的做法也适合我国棉花生产的条件。第三种方式,虽然也可以迅速普及良种,但全部种子都需要由国家调拨供应,推广面愈大,良种调运的负担也愈大。同时,良种的质量愈到外围,愈不容易保证。因之,这种方式除了在建立良种繁殖基地的一定范围内,由原种场到原种一代、原种二代繁殖区,可以实施以外,大面积推广,目前一般是不适于应用的。
良种推广管理的五个主要环节
繁殖推广棉花良种,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有五个主要的环节,即:种、管、收、轧、存。
第一是播种。首先,必须保证种子的质量。良种种子不仅要有好的品种品质,而且一定要有高的播种质量。棉花很容易缺苗,如果种子的质量不好,或者播种量不足,播种后缺苗,不仅影响到生产,而且很容易在补种时,造成品种的混杂。要适当确定播种量,掌握好播种技术,争取一次播种、一次全苗。除去播种时所用的种子外,还要保留一部分良种种子作为预备种,供补种之用。一个生产队同时栽培几个不同的棉种,最容易造成混杂。因此,在群众对良种有了认识并自愿接受的基础上,换种良种时最好一个生产队一次全部换清。
第二是田间管理。一个良种,要采用与它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的种性和增产的作用。对良种棉田必须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栽培管理工作。为了保持和提高良种的纯度,还要认真进行田间选种工作。另外,良种繁殖推广的实际成效如何,哪些良种棉田纯度高,可以扩大繁殖推广;哪些良种种子已经混杂退化,不能继续利用,也都要通过田间考查来确定。
第三是收摘和收购。棉花成熟开絮的时间,往往延续两三个月,要分多次采摘。棉花又是商品性作物,产品要分批出售。在收花、晒花、售花的过程中,稍不留心,就会把不同来源、不同品种的棉花混到一起,造成良种的混杂损失。不仅良种棉田和非良种棉田的棉花要严格分收、分晒、分售,就是在同一块良种棉田里,霜前成熟的可以做种,霜后花就不能做种;从整齐、健壮的植株上收摘的可以做种,从杂株、劣株、病株上收摘的棉花就不能留种。这些都需要在收获过程中分开收摘,分别处理。
第四是轧花。这是最容易使良种混杂的一个环节。生产队选种留种的棉花,必须做到按队分轧,保证每个队选的种加工后自留自用。良种繁殖区则要配合设置专门的良种轧花厂,或者委托供销部门条件适当的轧花厂,进行良种籽棉的单收、单轧和保种工作。良种在轧花加工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防止混杂,而且还要结合棉籽精选的措施,提高良种的种子质量。
第五是贮存保管。良种轧花留种以后,到播种还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在这一段期间,做好棉种的贮存保管工作,防止受潮、受热霉坏,或者人为的混杂、散失,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生产队选留的良种,要有专仓贮存,专人保管。负责良种保纯的轧花厂,更要经常检查翻晒,不使良种损失、变质。
一面巩固、一面提高
棉花良种的繁殖推广,有两个基本要求:一个是快,一个是好。要做到快,除了必须事前做好示范工作,使群众乐于接受,并提高良种繁殖系数,加速繁殖推广进度以外,还必须推广到哪里,就能在哪里扎住根;推广一亩,巩固一亩。要做到好,除必须在推广时保证良种的质量外,还要在推广以后,防止良种的混杂退化,继续不断地提高良种的质量,使良种在大面积连续栽培中,充分发挥作用。
巩固推广成绩,关键在于生产队做好选种、留种工作。良种推广到一个队,生产队选种、留种做得好,就可以巩固推广的面积,保持良种的质量。如果这一条做不好,良种推广出去以后,留不住,选不好,今年推广的良种,明年就散失或混杂,就必然影响良种推广的进度,不能巩固推广的成绩了。
推广一个良种,由点到面,要经过好几年的时间。根据棉花的特性,一个棉种在生产上连续栽培几年以后,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混杂退化;注意选种留种的可以维持得长久些,但也不能完全克服棉花良种的自然退化现象。一个良种推广以后,在巩固播种面积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提高良种的质量;在没有更好的新良种代替原来推广的良种以前,要不断地繁育原来推广品种的高纯度、高质量的种子,来有计划地更新生产上已经种了几年开始混杂退化的良种。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良种繁育推广的制度:以棉花原种繁育场为核心,良种繁殖区为基地,生产队建立种子田选种留种为基础,三者密切结合起来,把良种的繁殖推广工作经常化,有计划地进行良种的更换和更新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