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展开论争推动文艺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1-16
第4版()
专栏:

  展开论争推动文艺运动
编者
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本报曾发表了两篇关于“邪不压正”读后感的文章,由于这两篇作品是代表着对“邪不压正”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大大的引起了读者的注意,接着我们就陆续收到了一些参加这一论争的稿件,本报一些爱好文艺的工作同志,也都纷纷在壁报投稿参加争论,我们认为这是文艺界的一个可喜的现象。论争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作品的现实指导意义上,因而也就牵涉到对农村阶级关系、对农村党、对几年来党的政策在农村实施……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职的分歧,我们认为这种批评运动的开展,无论对作者、对批评者、以及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都是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的。从本报今日所发表的四篇及十二月二十一日发表的两篇争论中看,大体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分歧意见:
第一、“邪不压正”的主题是什么?主人翁是谁?软英和小宝的恋爱故事是主题呢?还是实行减租减息以来的党的政策是主题呢?主人翁是软英小宝呢?还是中农聚财及执行政策的代表人物兀孩呢?从这分歧点出发,便对作品产生了两种评价:前者认为缺陷很多,起码说是不十分完美的。如对于小宝的描绘觉得不够真实,两人的恋爱亦有不近情理之处等。甚至有人认为是“今古奇观”:而后者则认为是“极好的作品”,“教育意义极大”。虽然有缺点,但并不影响该作品的完美价值。
第二、是涉及了作品的阶级观点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将地主的“腿”小旦,涂上满脸黑灰去顶替地主的罪恶是阶级观点的含糊,并引证了苏联的经验来说明这一处理的不恰当。另一种意见认为暴露地主罪恶较少不能成为这篇作品的主要缺陷,这个缺陷还可以用另一篇作品去补救。
第三、是对农村党的了解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把党在农村各方面变革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因此便认为“纸上的共产党不是现实的共产党”;一种意见认为作品中表现的是农村党的实际情况,也正因为如此整党才有它的现实意义。
以上分歧,我们认为都是带有原则性的问题,希望各地读者继续参加争论,我们相信,这一论战的展开,对今后解放区的文艺运动,是会起积极的指导作用的。让我们大家都来“开动机器”,费费脑筋,从争论中去辨别真理,大家努力,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我们是完全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