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沂水大量造林认真育林护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04
第2版()
专栏:

沂水大量造林认真育林护林
到去年底已造林六十五万亩,早期营造的林木已经成荫,由于控制了水土流失,扩大了耕地面积,加上其他增产措施,去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已由一九四九年的一百一十斤增加到二百六十三斤。
本报讯 山东沂水县在超额百分之十三完成春季造林计划以后,紧接着开展育林护林活动。最近,在很多生产队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社员,担水浇树、叠土垒石,力争提高成活率和促进树木生长。
这个县是山区,过去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很低。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群众重视了造林。到去年年底,全县共造林六十五万亩。一千五百多个山头和一千多条河流沟洫的两岸,有了成片的林木。全县已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九百八十一平方里,占总流失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七。由于林地面积扩大和早期营造的林木已经成荫,各公社和生产队不仅增加了林业和副业收入,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也给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解放初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这里流传着“一夜雷雨去大半,好土都冲走,露出青石面”的歌谣。一九四九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百一十斤。到一九六二年,由于控制了水土流失,扩大了耕地面积,再加上其他增产措施,平均亩产达到二百六十三斤。过去是穷山秃岭的崔庄公社张马庄生产大队,大量植树造林以后,原来水冲沙压的五百亩好地,全部恢复了耕种。一九五八年以前,这个大队每年要国家统销粮食十一万斤。从一九五八年起,开始有余粮卖给国家。四年时间,全大队共卖余粮六十四万六千斤,绝大多数社员户有了余粮。
这个县植树造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除了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援和贯彻执行林业生产的各项政策以外,主要的是各级干部认识到林业生产周期性长这一特点,制订了长期的、全面的发展林业的规划;同时,教育群众树立长期造林营林的思想。一九五二年,县级领导机关开始在李家峪、张马庄等地帮助群众制订营林规划,并把这里的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县。例如确定在沂沭河岸,以造用材林为主,结合发展薪炭林、经济林;在王庄、泉庄等梯田山区,以营造经济林为主,结合发展用材林;在马庄、道托等丘陵地区,以营造桑果林为主结合发展薪炭林。为了很快地收到造林的效益,大力推广了杨柳槐等速生树种。在远景规划的指导下,各地又从上到下制订年度、季度造林计划,发动群众讨论修改,保证贯彻执行。
要大量植树造林,需要大批树苗树种。这个县根据“自采、自育、自栽”的方针,实行以生产大队或生产队育苗为主,国营林场支援为辅的办法,积极采集和培育树种树苗。同时,对荒山、河滩面积比较大的公社,积极给以支援。去年一年,全县有关部门采集了树种七万多斤,枝条三百四十多万斤,支援了八百四十多个缺种缺苗的生产大队。
这个县在造林营林过程中,也经过一些曲折。在大量植树造林初期,由于经验不足,有的人认为植树以后,就会自然成林,结果是“造林一大片,成活花点点”。成活的树苗,由于抚育管理不善,生长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县有关领导部门提出了“三分造、七分管”的口号,加强对林木的抚育管理。县人民委员会颁发了护林布告,各公社还利用有线广播、集市宣传、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地进行护林教育,并定期评比和表扬护林模范单位和模范人物。“护林光荣、毁林可耻”的口号在这个县已经深入人心。县和公社还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专管林业生产的机构,各生产队普遍建立了育林护林组织,全县有百分之七十的农户订立了护林公约。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就把造林、育林、护林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